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江精准施策系统治水 彰显水韵之城的生态示范力

吴江精准施策系统治水

彰显水韵之城的生态示范力

 作者: 周成瑜


      站立在位于七都镇的吴江区水源地管理中心顶楼向西远眺,流线造型的水利工程太浦闸,就好似横贯在东太湖与太浦河之间的一棹渔舟,正映着粼粼波光扬帆逐水,傲然带领世人领略浦江源的水韵之美。

      信步徜徉在太湖浦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感叹太浦闸、太浦河泵站等水利工程的恢弘气势之余,更令人流连的是太湖与太浦河的碧波美景。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一湾湾清澈水域的背后,凝结了吴江人的几许付出、几多决心,古今中外,治水从不是一件易事。

      水是吴江最大的生态底色,它让吴江变得“多愁”,也让吴江更具发展活力。

      在被列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后,扼守太浦河流域水流水质的吴江,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但吴江人也看得分明: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优质的营商环境,把“水的文章”做好了、做活了,示范区就有了“灵气”,吴江就有了一块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企业、一流人才的“金字招牌”。


让东太湖“永葆生机”


      吴江境内东太湖岸线长达47公里,84.2平方公里太湖水域占全境总水域面积的24%。千百年来,太湖如同一颗供养生命的心脏,通过不断“搏动”,无私地将宝贵血液输入吴江的城市“血管”。奔涌的水流滋养鲈乡大地,也为吴江烙上了太湖的基因印记。

      如果心脏衰竭,人体会失去生机;那么,如果太湖走向衰败,吴江会是怎样一幅光景呢?对于这个问题,吴江人曾深深思考。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因过度养殖和围湖垦田,东太湖的行洪、供水能力不断减弱,湖泊富营养化、沼泽化问题日益突出,水域面积锐减,给吴江和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群众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母亲湖倘若消亡,城市必将倾覆。

      2008年,作为吴江湖泊治理的核心工程,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宣告启动,这也预示着吴江的城市发展开始由“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据区水务局水资源办负责人朱敏华介绍,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总投资达39.8亿元,包括退渔还湖、退垦还湖、堤线调整、生态清淤和生态修复等五大部分,至2012年完工之际,东太湖的岸线风光得到了极大改善。

      到了2014年,吴江又斥资35亿元实施东太湖综合治理后续工程,内容包括环湖大堤达标加固工程、行洪通道贯通工程、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三大项目,预计2020年底可完成全部整治内容。“经过整治,东太湖将增加水面面积约16.64平方公里、蓄洪能力提升近30%。”朱敏华说。

      在近30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吴江的太湖水域上还慢慢建起了一片巨大的“绿色迷宫”——太湖围网。上世纪90年代起,吴江本地开始发展太湖蟹围网养殖,逐渐形成了大规模、高密度、高投入的养殖模式,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东太湖水环境的恶化。截至2017年,吴江的太湖围网养殖面积已扩展至1.72万余亩,约占苏州市总量的38%。

      当太湖不再似童年记忆里那般洁净,从渔民到政府官员都深深意识到:虽然太湖围网养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它牺牲的却是子孙后代的生态利益。

      去年4月,吴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太湖围网拆除行动,序时推进评估登记、补偿协议签订、围网设施移交拆除等目标任务,并在今年6月顺利通过市级考核验收。据区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区累计拆除围网约140.16万米,拔除毛竹约105万根,拆解生产渔船1729条、住家船305条,拆除看护棚2.93万平方米。从此,浩淼太湖上“天罗地网”不见,“碧波万顷”复现。


为河网水系“通经舒络”


      翻开吴江的版图,淡蓝色的水面星罗棋布、交错连接,庞大的河道数量、复杂的水系分布,意味着吴江的水环境治理注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把东太湖综合治理比作“正本澄源”的话,那河网的多方位管护则是“通经舒络”。近年来,吴江积极打通内外河湖水域系统,开展畅流活水三年行动,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不断强化各类河道的行洪、供水功能,优化岸线水生态环境。

      “吴江地势低洼,为满足防洪需要,建设了大量防洪包围,阻断了防洪包围内外的水体沟通,包围内部因城市建设又形成了大量的断头河浜,导致河网水系不畅,淤积严重。”区河道管理处负责人蒋建荣介绍,针对这一问题,吴江于2015年正式启动畅流活水工程,从河道末端到主干,全面实施“畅通骨干河网、沟通圩内外水系、疏通圩内河道”的“三通工程”,通过拆坝建桥、清淤疏浚、新开河道等措施,畅通水网各个节点,增强水体流动性。

      2017年12月,畅流活水工程全面完成,吴江全区累计共拆除阻水坝头217座,新建桥(涵、闸)等水系沟通建筑物288座,拓宽河道47159.3米,开挖河道9964.3米,疏浚河道579条486.01公里,不仅提高了各地防洪排涝能力,还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及城镇、农村整体环境,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肯定。

      流淌于吴江老城区的中山河南起垂虹泵站,北到工农路,与古迹垂虹桥、华严塔交相辉映,漫步在塔下桥边,望一望清水绿岸,身心不自觉地就舒缓了下来。可在两三年前,中山河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黑臭河道,沿线环境十分堪忧,路过的市民除了匆匆掩鼻而过外很难再有其他的闲情逸致。

      “黑臭河道的成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沿线生活污水的直排以及雨污分流建设的滞后。”区水务局黑臭水体治理办公室负责人陶志渊告诉记者,黑臭水体对百姓的人居环境品质影响极大,2017年吴江新修订出台了黑臭水体治理方案,计划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在三年内基本消除劣五类黑臭水体,让水乡居民更亲河、爱河。

      至2018年底,吴江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98条黑臭河道得到有效整治,累计实施清淤73.7公里,完成截污纳管231.8公里。今年,吴江又将整治目标聚焦在农村黑臭水体上,本年度计划整治的42条农村黑臭河道目前基本都已开工,其中有21条已完工,而原计划2020年整治的33条农村黑臭河道也都提前进入实施阶段,计划在2020年春节前结束全部整治任务。


直击水环境“岸上问题”


      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在主治“水里问题”的同时,吴江也铁腕施策,根治“岸上问题”。

      2017年以来,吴江积极推进河湖长制改革,以落实“一事一办”清单为抓手,结合“三水同治”、“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河湖“两违三乱”整治、“两路一河”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直击河湖水环境“岸上问题”的方方面面。

      今年,全区已累计开展4次“利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分别对环境安全隐患企业、涉磷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以及疑似黑臭水体周边工业企业等进行突击检查,从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严格执行太浦河锑特征污染因子管控方案,1至9月共开展应急管控10次,沿线18家印染企业限产停产累计达69天,全力保障下游饮用水安全。此外,吴江还编制了2019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明确5大类共72项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并印发重点工业行业及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提标工作通知,督促工业污水厂及直排企业完成提标方案。

      根据生态环境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区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四项污染物指标排放量目标,分别较2015年削减了12.16%、13.62%、11.01%、11.3%。

      影响水环境的“岸上问题”中,与工业排污相并肩的还有生活排污。去年以来,吴江紧抓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补齐水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累计建设污水收集管网312公里,启动3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完成236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及“十个必接”项目、323个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1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示范项目、40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52个村庄设施改造项目。

      未来两三年,吴江将全面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预计到2020年,全区城市建成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可分别达到98%、9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5%。

      2019-10-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湖水资源污染进行
“五大湖”治理利在千秋
苏州迈入“海绵时代”
太湖治理十年回眸与展望之一--城镇篇
朱喜:治理平原河网水污染净化河水提升水质
水情知识竞赛题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