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去芍药汤_自渡子

来源、药方、药材、功效、主治、现代治疗、制法、用量、禁忌、加减、类方区别、原条文、方歌、方解、名家论述、综合参考

来源

《伤寒论》

药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

桂枝(三两45/去皮)生姜(三两45/

大枣(十二枚45克/炙甘草(二两30

药材

4味中药材/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

桂枝——药类辛温解表药性(温)药味(甘,辛)入经(心,肺,膀胱)功效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生姜——药类辛温解表药性(微温)药味(辛)入经(脾,肺,胃)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大枣——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脾,胃),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炙甘草——药类(补气),药性(温)药味(甘)入经(心,脾,肺,胃)功效益气复脉补脾和胃

功效

具有解肌祛风,去阴通阳之功效。

主治

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现代治疗

现代临床治疗——肺心病之心悸,风心病之心悸、冠心病之胸闷,胸痛,气短,体虚型感冒,妇人产后汗出尤多等病证。

制法

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药渣

用量

每次温服一升(约200ml左右

禁忌

服药期间,禁用乌梅等酸涩之品。

煎煮药物时,最好先煮附子约10-20分钟后再加入他药,以减附子之毒性。

若已有结胸证或无太阳中风的胸阳不振、阴虚内热或热盛者禁用。

本方/加减

胸痹者——加薤白、瓜篓;

恶寒无汗者——加麻黄、紫苏叶;

郁而发热者——加石膏、知母;

口渴、脉促者——加麦冬、知母

若见微恶寒而不发热者,阳虚征兆已现——再加附子,温经复阳。

类方/区别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相比较

桂枝去芍药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胸阳不足证相兼;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胸阳虚弱证相兼

其二者虽主表证都是太阳中风证,但主胸中则不尽相同,证有轻重之分。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均可治疗单一的胸中病证,可其主治也有轻重之分,临证应区别用之。

本方/原条文

《伤寒论》21、太阳病,误用攻下之后,出现脉象急促、短促,胸部胀闷的,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

方歌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方解

本方为桂枝汤去芍药而成

去芍药之酸苦阴柔之品,恐其敛邪,又恐其酸收而滞姜、桂之辛散,有碍阳气之宣统,故去而不用。

本方主治太阳表证误下而兼见脉促胸满者。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

本方辛甘相合,乃保胸阳,宣卫阳之剂。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宣通胸中阳气;

生姜辛散,助桂枝解表通阳;

大枣甘缓,合甘草益气和中;

姜草又能调和营卫太阳表证误下而致胸阳受损,外邪陷入胸中,故宜姜、桂之辛散而解表;

下后里虚故宜草、枣之益气和中;

名家/论述

《尚论篇》:用桂枝之辛甘,以亟散太阳之邪;其去芍药之意,酸收二字不足尽之,以误下故不敢用,恐其复领阳邪下入腹中也。

《伤寒贯珠集》:邪气仍在阳分,故以桂、甘、姜、枣甘辛温药,从阳引而去之;去芍药者,恐酸寒气味,足以留胸中之邪,且夺桂枝之性也。

综合参考

经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按下后脉促同属表未解之诊而促脉中又有阳盛阳虚之别误下脉促虽与上条同然既无下利不止之证

又无喘而汗出之证但见胸满而又非结胸硬痛者比则胸满非下后阳邪之内陷实因下后阴邪之上搏但当扶阳逐邪不宜再益阴气故治法仍主桂枝

而方中芍药自在急删之列也

  自渡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方测证是判断方证六经归属的好办法
太阳病风寒两感外风内热症之桂枝二越婢一汤【17】
『解表剂』辛温解表>桂枝汤(药物手册)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方剂学》第二单元 (高教授主讲)
《伤寒论》药材相同而剂量不同药方
参透伤寒话桂枝 王业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