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熟不一定能生巧——《刻意学习》│ 书海遨游 No.18014

书海遨游 No.18014

熟不一定能生巧

——《刻意学习》

推荐程度:****

(作为提高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的必备指导,只是有点啰嗦了)

全文字数:1,290

阅读时间:4分钟

俗话说,“熟能生巧”,也有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然而真是如此吗?这本书提到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就是在对这个观点进行更完整的诠释,更像是熟不一定生巧,或者说是在修正“一万小时定律”。

或者说“一万小时定律”最大的问题在于阈值设定的必然性以及目标的明确性

其实这要回到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我们所谓的练习或者学习的是什么?是知识还是技能?

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书中先是花了一些篇幅与“记忆”有关的经验和研究,包括大脑的“肌肉”锻炼和心理表征。其实都是在证明与关于长期记忆有关的模式和方法。

所谓的速记法乃至于超强记忆都不是利用人类的短时记忆,而是在用一定的技巧拓展长期记忆的潜能。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在于,短期记忆有7+/-2的局限,而人类长期记忆却从未探过底。也就是说,记忆问题本身并不是内容太多,而是方法不够好,练习时间不够多。

这也是很多记忆法在利用对练习内容进行重新编码,增加了一些特征信息反而更容易记忆。而我们说的技巧,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记忆法。

然后当记忆形成了心理表征,或者我更喜欢看成是模组定式,才能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状态。虽然书中没有提及,然而我认为就是神经元轴突和树突间的链接加上髓鞘的固化,或者是变成了肌肉记忆。只有这个层面的机能被调动起来了,我们才能说真正学会了新知识或技能。

而“刻意练习”又是什么,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种练习的方式,或者说理念。能够在你努力学习的同时能更加的有效,更能达到目标。

当然这本书的绝大部分还是在举例证明刻意练习是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其中核心的关键要点不是很复杂。用我自己的语言来整理下,刻意练习的特点可以描述为:

1、需要是一套经过验证有效的训练方法。

2、在舒适区外适度的拓展。

3、一定要有特定的目标。

4、必须是完全关注且有意识的行动。

5、不断接受反馈且进行相应调整。

6、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为基础。

7、逐步改进已获取的学习。

其实,“在学习上,刻意练习的方法与传统方法之间的重要差别是对技能与知识的着重点不同,也就是说,一个强调你可以做什么,另一个强调你知道什么。”

或者我们也可以看成,在传统方法在学习上大部分障碍还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1、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

2、如果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

3、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

从这几个限制性信念出发也能看出“一万小时定律”的局限之处,或者说“刻意练习”的要点所在。我理解下来主要是几个要素,老师(反馈也是老师)、动机(停下也有动机)、专注(也许一万小时)和创新(开放式的弹性)。

当然最重要的基础还是在于对“天赋”的正确认识。我们要能够真正意识到“意志力和天生才华,都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了之后再赋予某个人的优点。”而只要你相信,你就就能达到你要的目标,或者说我们从来都不会做到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

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然后就能刻意练习到“熟能生巧”。

2018-1-29 

安德斯·艾利克森 / /Anders Ericsson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一万小时定律”更有效率的法则: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五分钟掌握《刻意练习》精髓
练习一万小时成为顶尖高手?关于刻意练习,这里有你需要的真相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的精进之路
手把手的教你用“刻意练习”成为大师
《刻意练习》天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练习
大师之路的黄金法则——《刻意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