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人阅读 · 倡议废除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一个惯于打破“法则”的写作者


“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是应该废除的,因为它对文学只是事后虚伪的追封,固然可以一时招引来看热闹的,却于阅读无益。

 

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马茨·马尔姆宣布,将2018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此次出现“双黄蛋”情况,原因想必众人也都清楚——2017年评审诺贝尔文学奖的机构瑞典文学院的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摄影师丈夫阿尔诺卷入性侵丑闻,并涉嫌常年将诺贝尔奖提名透露给博彩公司牟利,瑞典文学院多名院士丧失对其信任,先后辞职抗议,致使2018年文学奖暂缓,推迟至2019年一同颁布。


相比于女性诺奖获得者托卡尔丘克细腻敏感,擅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大量神话、寓言、民间故事融入作品中的碎片式创作,彼得·汉德克在无论是在写作方式还是个人性格上都更具反叛与创新精神。


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同时却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1973年获毕希纳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今年又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彼得·汉德克如今已成为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成为作家之前,汉德克险些成为一名牧师。他出生在奥地利格里芬一个穷苦的底层人家,由于家中孩子众多,为了得到教育机会,汉德克只能去免费的耶稣会学校就读。倘若按照惯例,汉德克毕业后应当会成为一个解救众人心灵的牧师,但命运偏偏出现转机。1965年,汉德克公开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大黄蜂》,之后便放弃学业,成为了一名自由作家。随后大胆抨击著名德语文学团体“四七社”,包括君特·格拉斯在内的文坛写作者们“题材守旧,语言陈腐”,并发表颠覆性的戏剧《骂观众》在法兰克福的首演引起巨大轰动。汉德克好似生来就是为了吸引世人的目光。起步即巅峰的作家不是没有,只是很少有人像汉德克一样“轰轰烈烈”。《骂观众》颠覆了传统戏剧,南斯拉夫题材戏剧《独木舟之行或者关于战争电影的戏剧》抨击德国军队轰炸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无欲的悲歌》等小说用最简单的笔调描绘出最富内蕴的作品。就连04年成为奥地利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耶利内克也说过:“我并不是高兴,而是绝望...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或许这一奖项应该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他的尖锐犀利似乎与生俱来。

在2014年提议废除诺贝尔文学奖,称这一奖项是文学界“虚假的封圣行为”,还曾批评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是一个“糟糕的作家”,“炮制一些居高临下、狂妄自大的散文”。甚至在2016年汉德克访问中国,被问到怎么看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毫不客气地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对我来说,文学是阅读的,而鲍勃·迪伦不能被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在反对书,反对阅读。我不想让人误解,我还是会认为鲍勃·迪伦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对文学的侮辱。这个决定很显然是一些不读书的人做出的。鲍勃·迪伦的词,如果没有音乐,什么都不是。”汉德克一直是一个法则的“违抗者”。倡议废除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往年的诺奖得主更有趣味些。

拒绝标签与误解,做传统的经典作家,甚至讨厌叛逆。

或许在世人眼中,彼得·汉德克始终是一个先锋前卫的小说家,一个离经叛道、颠覆传统戏剧的剧作家,但是汉德克自己却很坚决地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先锋作家,而是一个偏向传统与经典的作家。他拒接众人给他贴上“反戏剧”和“后现代主义”的标签。“我创作时,根本没有‘后现代’这个词。”就像汉德克的成名作戏剧作品《骂观众》,这部反叛的“说话剧”全剧没有故事情节,没有确定角色,没有布景的舞台上只有4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他们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至尾演绎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太激烈太生猛,是读者对这本书的褒奖。这部反叛的“说话剧”不仅在德语文坛引起了轰动,国内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也深受其影响,他导演的剧作《我爱XXX》更是可以窥见《骂观众》的影子。而孟京辉也表示汉德克是他的偶像,愿为他“效犬马之劳”。著名编剧史航,著名戏剧导演牟森也多次表示对汉德克的推崇。

但汉德克本人对此并不十分开心,“总是抓着《骂观众》这出戏不放,对我来说有一点不礼貌,老追问这一部。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像是在问我小手指的指甲,但是我整个人在这里,那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我有很多的作品,那只是我早期的一个小小的作品,我觉得这特别遗憾,甚至让我觉得有一点心痛。

对于传统戏剧的改变,汉德克无可否认地做出了极大的推动,但究其本心,汉德克更乐意遵循传统。“综合来说,我的第一批戏剧,或说早期戏剧是一些更友好的戏剧。而我现在的戏剧反而更多的是只具有一种友好的形式而已,而我的内容反而是一些反戏剧方面的东西。

不光在文学创作方面,汉德克亦涉足电影剧作。

汉德克曾以编剧的身份参与了"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文德斯早期的许多重要作品,他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而正是与文德斯和新电影的亲密接触,催生了1978年汉德克的重要电影作品《左撇子女人》,这部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作品入围了当年第31届戛纳电影节,并获金棕榈奖提名。

汉德克一生获得无数奖项,各项领域都留下其光辉。在汉德克的眼中,诺奖并不是封圣之物。他曾说,在文学上,没有所谓的高峰,最多是一个小山丘,人们在可以在上面建一些葡萄园之类,还可以让孩子在这个小山坡上玩,而这就是文学。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赵二宝  李小树  刘婷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看这一篇就够了!
彼得•汉德克获诺贝尔奖,伟大的文学家从未缺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不守规则的独行侠
探寻世界文化,唱响文学之声
文学,是不断明白自我的手段
关于两位新晋诺奖得主,你不得不知道的10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