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的农业政策及成果

 元末明初,人口减少,土地荒芜,军队供给成了最大问题,直接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针对这种情况,朱元璋于吴元年五月下令“凡徐、宿、濠、泗、寿、邳、东海、襄阳、安陆等都县及今后新迁入该地段人民,桑、麻、谷、粟、税粮、徭役免除三年。”为振兴农业,用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办法,调剂了人力的不足。又兴修水利,种植桑棉,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对开垦荒地的百姓,官府免费提供种子、耕牛;遇到灾荒又全部免去租粮。此外,还建立了预备仓,养济院等官办救济机构。他常说:“四民之中,莫劳于农。”由于他注重农桑,支持农民开垦荒地,到洪武14年,垦田总数达1803171顷,占全国官田总数的1/2。

除大量移民垦田外,朱元璋还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动用全国财力、人力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仅洪武23年修江南崇明海门堤23900余丈,役夫就达25万人。朱元璋还经常告诫地方官,凡是老百姓对水利方面的建设,必须立即报告。从洪武元年到31年总计在全国郡县开发塘堰40987处,河流4162处,陂渠堤岸5048处。

移民屯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是增加谷物产量,增加国家租税的主要措施。朱元璋还特别看重经济作物的增产,主要是桑、麻、木、棉和枣、柿、栗、胡桃等等。他主张,凡农民有田5亩到10亩的,都要栽经济作物半亩,10亩以上加倍,田多的按比例追加。并要各地方官府考察,报告农桑成绩,还对“栽种经济作物免税。”为了不误农时,促人稼穑,朱元璋在各地设置了劝农组织,让一名深谙农事的老人击鼓劝农。每村一面鼓,劝农老者按农时季节,五更击鼓,百姓闻鼓下田,击鼓人有权责罚偷懒者。如果劝农老人不负责任,贫穷者偷盗犯法后,本乡老人也有罪过。平时,老人每月六次手持木鱼,游行各村宣讲勤农之道,督促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让乡里百姓20户或者40--50户组成一个团社,遇到农忙季节哪家有病人,团社全体出动帮助耕耘,避免了田荒民饥现象发生。朱元璋对农业增产有成绩的地方官,又加以提拔重用。如太平知府范常积极鼓励农民耕作,为贫民借贷种子千余石,秋季获得丰收,升任平章事。洪武18年,全国可收入麦米豆谷20889617石,到26年,增加到了32789800石,比18年增加了1/3,比元代全国年租粮增加了近两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安定,人口骤增。洪武14年,全国只有5000多万人,到洪武26年,人口已增至6000多万,比元朝极盛时期增加了340多万户,700多万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经济万年史】122中国明代封建经济政策(上)
【小历史】息役薄赋以养民—朱元璋的藏富于民思想
上不亏国计,下不损民生。朱元璋的安民策略,竟藏着如此多的智慧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71、朱元璋是对百姓最好的皇帝
朱元璋雄才大略,做了这个才使得大明江山三百年-今日头条
三封奏折,看尽大明王朝预备仓制度的建立、衰坏与崩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