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岁月中修行,就是培养平常心


最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碰到很多的朋友,他们会说学习是一种修行,旅行是一种修行,公益是一种修行,总之,都是在努力的在这个社会中,寻找一个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

在我自身认为个人修行,似乎是一个佛教领域的用语。

红尘中的我们,谈佛,似乎又是一个很高深的话题。

比如,佛教禅宗中的慧能和神秀的故事。

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师傅,就是五祖弘忍法师。神秀很早就已经入门,并且博学聪慧,很多人都认为神秀早晚都会接了师傅的衣钵,大家也都都很拥护他。

后来慧能出现,这个人没什么文化,不识字,第一次见到弘忍法师的时候,弘忍法师一看这就是个粗人,问他“你是哪里人,想做什么呢?”慧能说“我是岭南人,想学佛”。

弘忍就笑了:“南方蛮荒之地的人,也要求佛?”

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没有南北。”


一问一答,弘忍法师对慧能另眼相看。慧能在东山寺中砍柴打水做饭,做事做一些体力活,神秀则已经是东山寺的上座法师。

师傅年龄大了,就对弟子们说,“我想知道你们的修行如何,你们各自做个一个偈,看看,谁的悟性高,我就传衣钵给他,就是六祖。”

神秀信心满满的写了一个:“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人看了,都觉得境界不如,就不敢再写。慧能不识字,听人说了,就找人代笔也写了自己的想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比之下,顿悟的境界,立刻显现,五祖弘忍将衣钵传给慧能,是为六组,并叮嘱他迅速离开。于是,慧能便离开东山寺,南下传播佛法,是为南派,而神秀后来则创立北派。

六祖慧能到了南方,给了后世一个通俗化的佛学,他了解民间疾苦,尝尽平民世俗生活,把高深的佛学融汇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把高高在上的佛教拉回到芸芸众生之中。


陈浩武在《六祖慧能和中国禅风》一文中写道:“传统的佛教为了强调其彼岸性,总是力图否定现实世界,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由此在修行方式上,也强调离世索居,隐遁山林。慧能的禅宗,强调入世,强调回到人间。他以山地村落为主要教区,实行农禅并作,修禅不废农耕,以自食其力为主要生活来源,适应了中国小农经济为主的国情。禅师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饥来吃饭,困来入眠,在行住坐卧中任运地修禅。”

如此,修行就在日出日落之中,修行就在一日三餐之中,修行就在喜怒哀乐之中,修行就在众生百相之中,慧能认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慧能把佛放在了每一普通人的手中,他认为,“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人与佛的差别仅仅只在迷与悟。迷是凡夫,悟则是佛。慧能强调,佛性是人人本来平等具有的。在他看来,人性中天生具有智慧、德性,这是他对人性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美。”


佛教开始从一个外来的宗教,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的宗教,变成了一个普通百姓可以信仰、可以了解的宗教,正是慧能将复杂的、引经据典、远离人间的佛教简单化、通俗化,使佛的传播融化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和儒家、道教文化结合起来,维系中国的社会的运转和前进。

现代社会中修行呢?

依然如此,只是方式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各位已经都在意识到个人的修行,是在培养自己的心性,在丰富自己,在体验生命的美好,在感悟每一天的经历。


只是修行的方式不同,但都很注意自己的心情,那么好心情如何得来呢?台湾的星云法师则认为当下就是净土,众生就是净土,生活就是修行,个人的修行就是要培养踏实的平常心,有了平常心,能看到宇宙中我们本是一粒沙子,与宇宙相融,关系和睦,自然好心情。

这就是星云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


各位,读书是一种修行,工作也是一种修行,听雨是一种修行,聊天也是一种修行。

如果我们在荷花面前,静下心来,看荷叶的露珠,看荷花的颜色,那也是一种修行,荷花无语,心起起落落。体验荷花的美和愉悦,便是此时此刻。

平常心,最难得。

【有帮助的话打个赏或者点击下方广告以示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池长老垂涎的锦襕袈裟,你以为的小说杜撰,但历史比这更加残酷
毛泽东谈六祖慧能:“中国化”和“大众化”问题
南华老僧
湖北这座寺院 是禅宗发源地之一 香火千年不衰被御赐“天下祖庭”
此心光明,至人用心若镜,慧能却偷了神秀的袈裟
六祖惠能大师和神秀大师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