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辽东,大明帝国的不散阴霾


袁崇焕的名将之路以毛遂自荐开始,以受刑惨死终,盖棺而未定论,生前身后都充满争议。宁远之战,他曾一扫明帝国辽东败局不断的阴霾;双岛斩帅,又被视做自毁长城之举。是护国柱石还是误国庸臣?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明帝国的恶性肿瘤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一名广东东莞籍的生员在经历了四次会试落榜的波折后,终于在第五次会试高中进士,结束了十年寒窗苦读之生涯。这名35岁的新科进士就是后来名扬天下又争议极大的晚明将领袁崇焕(字元素)。祸兮福兮,正是在袁崇焕新晋进士的这一年,千里之外的辽东萨尔浒爆发了一场决战,这场明与后金之间的全面战争奏响了大明帝国的挽歌,袁崇焕的命运也将因此而改变。


袁崇焕画像


万历四十七年(1619)夏季,新晋进士袁崇焕已离京南下,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当时辽东战事是关内朝野的热门话题,身在官场的袁崇焕尤其热衷,尽管自己任职之地离辽东十分遥远,但他时刻关心辽事,每遇退伍老兵就好与其谈论边塞兵事,久而久之袁崇焕也就成了当地官场中的“辽东通”,他也认为自己有镇守边关之才能,只是此时尚无带兵资格而已。


关外的战局又有了新变化,这一年六月初十,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后金4万兵马挺进明帝国设在东北的重镇开原,十六日兵临城下。是役,马林、于化龙、高贞等明将尽数战死,监军郑之范逃回明朝。后金破城后,努尔哈赤于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从十六日至十九日,后金兵马在开原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努尔哈赤进占开原后,更多的明朝地方官投降后金,乘着开原之胜,努尔哈赤一鼓作气,于七月将剑锋指向大明朝在关外的另一个重镇——铁岭。


开原失守后,明军士气大挫,整个辽北大地一片惊慌。在后金兵攻来之前,铁岭城内子女玉帛都预先转移了,只剩下守城军人。镇守此地的有铁岭游击喻成名、史凤鸣、李克泰等,城外虽也有各小堡守军,但基本依靠不上,七月二十五日后金发起进攻时,守军有一半没来得及入城,被后金兵拦截在城外,刚交战就被击败溃散。


开原、铁岭这两座重镇的沦陷直接影响了明帝国在辽东的全局防守。在铁岭之役前,喀尔喀蒙古和叶赫女真都归属明朝,努尔哈赤进军铁岭时,喀尔喀蒙古贝勒宰赛、巴克、巴雅尔图、色本等还率兵前往铁岭援明,与明军联合作战。铁岭失陷后,努尔哈赤腾出手第一个对付的就是宰赛,他迅速发兵,一路追击至辽河,生擒了宰赛等一百五十余人。拒守西城的布扬古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至此,努尔哈赤完成了统一女真的大业。如果说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只是在军事实力上有超越明朝的趋势,那么此时的后金政权已是盛况空前,足以和明帝国分庭抗礼。



熊廷弼出关



从萨尔浒战败到开原之战的几个月里,朝廷上下因辽事争吵不休,最终,朝廷把最大的希望寄托于一个熟悉辽事又满怀壮志的布衣老人身上,他就是熊廷弼。史载熊廷弼个头很高,知兵善射,有胆有识,万历三十六年曾以御使巡按辽东,颇有作为,但后来因为棒打生员致死一事,与巡按御史荆养智相互在奏章中攻击。荆养智递上奏章弃职而去,熊廷弼也因听候核查回家乡,沦落民间。如今朝廷竟然再次启用赋闲在家,年过半百的熊廷弼,升任其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这一方面固然因为熊廷弼较一般碌碌无为之辈显得出类拔萃,但也可以看出明帝国封疆乏人。


熊廷弼


熊廷弼尚未启程,开原失守的消息便已传来,他立即上疏皇帝,说明收复开原的必要性,主张调兵、发饷、造武器,并恳请万历皇帝莫听信谗言,以至“误臣,误辽,兼误国也”。万历皇帝一切允许,并赐熊廷弼尚方宝剑,以重其权。


熊廷弼入辽东后干了几件事:第一、严惩失职将领以振军心;第二、开坛躬祭死难军民;第三、上疏请求发放武器,并命人打造重炮数百门,百子炮上千门,鸟铳七千余支,盔甲、盾牌等数十万件;第四、叶赫被灭后,“沈阳空垒,独立难支”,熊奏请并获准退守沈阳,力保孤城。他命人在辽阳城外挑濠筑垣,借水为防,并向皇帝提出厚集兵马守险要。熊廷弼判断后金入侵有四条必经之路,他要在这四条要道上布防,每路设兵三万,镇江(今辽宁丹东附近)设兵两万,或迎击,或横击,各路独当一面以成全局。此外,因兵马外调,辽城空虚,也需再设兵两万,平时驻守,有事策应;海州、三岔儿河设兵一万,联络东西;金、复(今辽宁金县、复县)设兵一万防护海运。这样算下来,总计18万军队皆无虚设,而与此配合的需要9万匹马, 324万两军饷。


熊廷弼的这个奏本万历皇帝虽是批了,但还没等落实,如此巨大的辽饷已引得满朝哗然,弹劾熊廷弼的奏本一个接一个,弄得身在关外的他也不安其位。弹劾的人分两类,一是以吏科给事姚宗文为典型,此人与熊廷弼有私怨,现在辽饷问题一出便乘机挑事,理由虽冠冕堂皇,实则夹带私货,完全无视边防大计。其二是纸上谈兵好高论者,如御史顾慥,他批评熊廷弼出关一年,毫无成就,只知道拿着尚方宝剑作威作福。1620年8月,坐了48年皇位的万历皇帝驾崩了,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新皇帝刚登基一个月,红丸案发,皇帝又死了,皇位只好再往下顺,传到了朱由校手中,是为明熹宗。


当年8月,努尔哈赤亲自带领诸贝勒掳掠懿路、蒲河,沈阳守将贺世贤、鲍承先出城抵御,后金兵追击直至沈阳北门。明将李秉诚、赵率教的抵御之兵也被追击至城东浑河。这是熊廷弼经略辽东时期,后金最深入的一次进攻,也成了朝廷内部请求罢免熊廷弼的一大口实。面对雪片般的弹劾,熊廷弼一开始还上疏辩解,结果激起更多朝臣弹劾,熊一怒之下交还尚方宝剑,力求罢斥。此时适逢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朝廷允熊廷弼去职。



袁经略喋血孤城



天启元年(1621),这是袁崇焕在福建邵武当知县的最后一年,从他不久后的表现来看,身在东南的他一直关注着战云密布的北国边塞。巧合的是,自熊廷弼辞官后,经略辽东的人几经波折,最终也是一位袁姓官员走马上任,这位大人叫袁应泰。早春三月,千里之外的辽东还没有从冰封雪冻中复苏,后金的八旗铁骑已打破寒冬的沉寂,这里又将迎来一场血战。


三月十日,努尔哈赤及麾下诸贝勒统领各部,浩浩荡荡,自萨尔浒出发,带着攻城所用之云梯、战车等顺浑河而下,日夜兼程,于十二日兵临沈阳。明军四方宿将云集于辽左,听闻后金兵来,多畏缩不敢战,只有镇守沈阳的明将贺世贤、尤世功率军抵抗。后金攻沈阳之初,以小股兵力先行掠夺浑河以南的地区,企图引诱明军出战。当明军稍作抵抗,后金军即撤离,而贺世贤不知是计,竟率精锐部队突进,结果遭后金“精骑四合”,被重重包围,城内也陷入混乱。当时有人劝贺世贤突围撤退,贺言自己身为大将不能存城,无面目见袁经略,遂挥鞭突入敌阵力战而死。与此同时,城池被攻破,尤世功欲率兵救贺世贤,但因后金攻势凶猛,部队被击溃,尤亦战死。此役明军战死者据说高达七万余人,沈阳终究落入后金手中。


占领沈阳并肃清周边明军后,八旗铁骑又马不停蹄直逼辽阳而来。不过辽阳的情况与之前城池不太一样,前文讲过,熊廷弼经略辽东时期,曾主张坚守辽阳,在城内外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袁应泰的策略大致与熊廷弼差不多,当沈阳失守的消息传来时,他立即下令收缩兵力,死守辽阳。三月十九日中午,后金大军进抵辽阳东南角,还未过河,袁应泰急令总兵李秉诚、侯世禄、梁仲善、朱万良等将领率兵5万出城迎战。后金方面也不轻敌,贝勒阿济格、皇太极皆亲自领兵出战,这一战打得相当激烈,皇太极率兵奋力冲杀,突入明军营内破之,明军两路皆败阵而返,回城过程中又因争相进城而死伤无数。


次日,后金军开始正式攻城,袁应泰亲自督兵出征,并充分发挥明军的火器优势。为了鼓舞士气,袁应泰还将自己的家丁组成的“虎旅军”派去助战。此役攻方勇猛守方坚毅,势均力敌。在交锋之初,努尔哈赤命棉甲兵携战车攻城,明军则以大炮还击之,列阵为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一开始倒是能有效阻挡后金进击。但当后金两股精兵杀来后,明军阵脚就有些乱了,先是骑兵在后金军的反复夹击中动摇,接着败兵争先恐后往城内退却,蜂拥过河,后金的穷追不舍,坠河淹死者不计其数,一时尸骸满积,河水尽赤。


守至傍晚,城内的后金间谍也开始行动,他们四处放火,大搞破坏,城内一时火光冲天,守城部署土崩瓦解。袁应泰见状便知大势已去,辽阳必陷,不肯被俘的他便在这通天大火中,行至城东北的镇远楼上自缢殉国。



危局中的“黑马”



天启二年(1621),袁崇焕在邵武终于熬到三年任职期满,回京述职的时候。这一年,辽东战事依旧不太平,辽阳失守后的一段时间内,负责主持明军战略撤退以及在辽西布防的,是本身就驻守广宁的王化贞。大崩溃的败局之下,王化贞召集溃散官兵,联络西部蒙古,并请诏谕朝鲜,试图安定人心,挽回局面。朝廷重新起用熊廷弼之后,熊也只是驻守山海关,辽西防务仍寄托于驻广宁的王化贞,遗憾的是,两人御敌方案始终未能统一。此时努尔哈赤再次发动进攻,广宁一战,不仅使关于王化贞的一切神话破灭,也导致他与熊廷弼从封疆大吏沦为阶下囚。


袁崇焕抵京之时,正值广宁鏖战之际,辽东是满朝文武的焦点。袁崇焕到京城后,时常与人谈起边关战事,又“以边才自许”,一个七品芝麻官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山西道御史侯恂的注意,侯恂听闻了他的一些见解后,认为此人可用,遂向朝廷举荐,破格升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六品)。没过多久,边关再度传来噩耗,广宁失守了!消息传至京师,朝野上下惊慌得六神无主,天启皇帝更是抓住首辅的衣襟急的哭泣起来。而此时的当务之急,是要再选一名得力的将帅速往前线应对危局。危局之下,袁崇焕做了一件令人惊叹的事。


一天,兵部职方清吏司发现袁主事没有来上班,派人到其家探望,结果发现袁并未在家中,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何处。一个六品主事就这样神秘失踪了,大家又惊又急好几天,袁崇焕终于归来,这时大家才知他是在听闻广宁失守的消息后,单枪匹马赶到山海关搞实地考察去了。回到京师后,袁崇焕将他在关内外考察的成果写成奏本,一一陈述,同时还说出一句惊骇众人的话:“给我兵马粮草,我一个人就能守住这里。”


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袁崇焕既有这番豪言,对辽东战事又有所了解,很快就被破格提升为兵备佥事,监督关内外的军队,调发官库金钱二十万,让其招募士兵去协助新上任的辽东经略王在晋。王在晋当时的布防思路基本继承了熊廷弼,他们承认后金崛起与八旗兵的战斗力,必须保守谨慎。辽沈失守后,山海关已为边塞,“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同时修建八里铺重城加以防卫。但袁崇焕不同意这样的布防,他主张在山海关外第一卫驻军,同时兴建宁远城,这样可以有效保住关外数百里国土。王批评袁的部署太过冒进时,袁则以“我不惜命”对之。相比王在晋而言,袁崇焕的构想更具进攻精神,但王在晋的保守也不无道理,山海关外防御工事简陋不堪,明军经一系列败仗后士气薄弱,的确也经不起败仗,王在晋深知“边兵善走”,实战中一旦碰上强敌,兵败如山倒,杀之亦不能止,即使是截杀逃兵的督战队也会一同崩溃,将防线延伸的确有很大风险,倒不如兴建八里铺重镇,集中兵力使其成为死战之地。所以在与袁崇焕争执中,王在晋亦不相让,并反问袁:“性命与封疆孰重?”


新官上任的袁崇焕血气方刚,争论多了,他便认为王在晋这个人没什么远略,也就逐渐“不尽遵其令”,并先后两次直接将自己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也算是参了王在晋一本。不久后,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巡边,与王在晋就国防策略问题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争辩,孙承宗的观点与袁崇焕一致,反对将关外数百里国土就这样拱手让人,王在晋则坚持自己的观点。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皇帝,说王在晋不足任,直接导致王在晋被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八里铺重城也因此停工。


袁崇焕自恃为边关将帅之才,侯恂认为袁崇焕可用,孙承宗也依重他,但王在晋却认为其意气用事,爱说大话不务实。是护国柱石还是误国庸臣?只有到战场上去检验,前方的第一站,是一座叫宁远的孤城。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文/周渝)

刊小容天下 纸薄纳古今
大众文摘

阅读历史,感悟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那些事儿(十二)
明亡清兴六十年11辽阳陷落
崔儒秀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奠定了满清立国的根基
决定明清存亡的十大战役之四
明末辽东经略——熊廷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