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知识丨关于“知县”的由来

河南密县县衙

县是中国古代自秦朝以来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一县之长自然成为最基层的行政官员。经常看古装历史剧的朋友们会发现,这个职务有时称县令,有时称知县。那么问题来了,这两种称呼有区别吗?根据笔者学习和考证,这两种叫法,区别可不小。

在唐代之前,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就称为县令。在汉代,县令任期较长。它是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县令近似于一方诸侯,区别是县令不能世袭,但按当时的制度可以长期任职,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上级轻易不会换人。

到了唐代后期,随着藩镇割据,各种政权走马灯似的不断更迭,地方官员变得不稳定起来。有些地方的县令不能长期做了,经常被调换,出现了空缺,中央只能安排人代理,这就叫“知某县事”,简称就是知县,意思是代理县令。一般的事由县丞也就是副县长代理。后来,专制政权为了将地方的权力控制在中央手里,就不任命固定的县令了,也不让县令原来班底的人员代理了,而是经常将中央的官员派去地方代理,这种知县的全称为“权知某县事”。因为这样的官员人事关系在中央,自然专制政权对其更好控制。所以,后来的知县越来越多,县令越来越少。

这样一来,专制政权使用这些临时性的官员,更有利于控制地方;而这些中央派来的官员,也不愿意长期留在地方,都想回去做京官,所以不愿意做县令,就愿意挂个“知”字——一来让其他官员知道,自己是中央派来的“上差”,二来为了以后回到中央方便,他们倒是很愿意做这个临时的差事。久而久之,县令就慢慢消失了。

两宋时期,县令与知县还能同时存在,但到了明清,县令这一职务就被知县取代了。之后,知州、知府的出现也是同样的原因。

山西榆次县衙

虽说后来知县不再有代理的意思,与县令在职权范围上也完全一致,但这个名字却保留了下来。从县令到知县的转变,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体现。明清时代的巡抚,设立之初也是一个临时性的官员,是代中央巡抚一方,但时间一长,也就成了封疆大吏的官名了。

其间,知县、巡抚,其词义由职责、事体本身到官名称谓的演变,反映了专制社会里人性中追名逐利的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一字差千里:古代的“县令”和“知县”到底有什么区别?
“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一字之差,却是天差地别
知县为民除害却被巡抚弹劾,雍正:这样的官不保,我还当什么皇帝
清代县衙编制只有知县一个人,为什么却能管理全县人员?
“知县”和“县令”仅有一字之差,为何待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