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大柴胡汤——胆结石,尿管结石,胆道蛔虫,黄疸

61胆石症——矢数道明医案

44岁妇女,消瘦、贫血,从3年前心下剧痛屡次发作,体重在1个半月里减轻7.5公斤。放射检查发现5~6块石头,故诊为胆石症。脉沉细,心下右季肋部,抵抗和压痛较强。本患者未见更多的实证,但有明显之胸胁苦满,故与大柴胡汤(无大黄)。此方服用后未再发作,其后两眼球结膜反复出现片状翼肉,已施行过6次手术,从开始服大柴胡汤后片状翼肉一次也未出现。(作者治验《汉方临床》11卷10号)《汉方临床应用解说》《汉方治验选读》

62胆囊结石——赵进喜医案

杨某,女,35岁。北京市左家庄房管所工人。初诊日期:2000年6月22日。主因胁痛3日来诊。患者体形肥胖,两胁痛,伴见胸闷背痛,胃中嘈杂,脘腹胀满,进食后尤甚。平素食欲亢进,喜食肥甘,口苦咽干,大便偏干,B超示:胆囊结石。西医诊断:肥胖症,胆石症。查舌暗红,苔腻,脉沉实。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气血不和,湿热积滞,气机不畅。治拟疏肝和胃,泄热通腑,祛湿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大柴胡汤化裁:柴胡12g,黄芩9g,枳壳12g,木香9g,赤白芍各25g,炙甘草6g,大黄9g,虎杖15g,郁金15g,金钱草30g,鸡内金12g,吴茱萸3g,黄连3g,威灵仙15g,秦艽12g。并嘱其控制饮食,尤当禁食油腻,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000年6月29日复诊,服药7剂,胁痛背痛、胃脘嘈杂诸症消失,自述精神好,原方去黄连、吴茱萸,继服中药治疗。1个月后,复查B超示:胆囊结石消失,体重减轻6kg,腹围减少2cm。自述四肢轻灵,腹无胀满。遂改用加味逍遥丸,巩固疗效。《经方治验内分泌代谢病》

63胆囊并胆石症——张向渠

西北轻工业学院吕某之妻,40岁,于1977年5月的一日午饭后,突然上腹部剧痛,并向右肩部放射,痛剧时患者大汗淋漓,难以忍受,恶心呕吐,医院检查认为是胆囊炎兼胆石症,用青霉素、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治疗,无效果,动员患者做手术,患者希望保守治疗。诊断:患者口苦咽干,腹部胀气,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痛发时腹部拒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应用《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应用大柴胡汤加味: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壳、大枣、大黄各9克,金钱草30克,茵陈20克,内金10克(研粉分2次冲服),元明粉10克(分2次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大便已通,腹痛大减。原方去元明粉,继服10剂,服后诸症皆除,去医院复查胆区已无结石之阴影,嘱服龙胆泻肝丸以巩固疗效。

按:大柴胡汤(《伤寒论》中大柴胡汤没有大黄,但《金匮玉函经》和晋代葛洪的《肘后方》载大柴胡汤都有大黄二两,应当以后者为准)是《伤寒论》中用于少阳未解、胃家已实的少阳阳明并病之证的主要方剂,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以治疗胃溃疡,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胆结石、肝炎、急性胰腺炎、高血压、乙型脑炎、肠伤寒、急性腮腺炎、精神分裂症、荨麻疹、鼻出血等多种疾病。

日本汉方医认为大柴胡汤可有效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大柴胡汤则适应于腹部并不胀满,但肌肉硬实的肥胖患者。大柴胡汤适应证的主要特征是用手按右肋骨弓下方,然后向乳头方向上推,感到阻抗,再用力按压便感到疼痛和不适。汉方把这种症状叫做“胸胁苦满”。当胸腔内的各种脏器以及与横膈膜相接的胸部脏器发生某种病变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胸胁苦满是使用柴胡汤的关键症状。此外,当心窝处出现中等以上的阻抗和压痛(心下痞硬)以及左右腹直肌的上半部格外紧张等症状时,可以说,已完全具备适于服用大柴胡汤的他觉症状。”(张向渠编译抗衰老妙方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157)《经方研习》

64胆结石——闫云科医案

张某,曾患胃溃疡,经余治愈,后调北京工作,十余年未谋面,上月借其岳母来诊,云心下疼痛年余,胃必治、三九胃泰等药无一有效。前日在某医院就诊,B超诊断为胆结石,9mm x9mm大小,建议手术治疗,彼不愿手术,求服中药。

心下反复疼痛,呈胀痛,发作时痛及胁背,不可抚按,饮食不思,恶心呕吐,剧时呕吐苦水,数日不便,或有寒热往来,嗽气或矢气疼痛可缓。刻下痛缓而未全止,周口略开,口干苦,不欲饮,大便干秘不畅,二日一行,心烦微,喜叹息。望其面色淡,睛不黄,唇干燥,舌边尖红赤,苔白腻。切其脉,沉弦细。诊其腹,腹肌紧张,心下、右肋下拒压。

脉证观之,此肝郁气滞,肝胆火旺之证也。盖肝木久郁,疏泄不利,致中清之汁淤淀成石;横逆克土,故见心下、右胁疼痛不已;阳明腑气壅塞,是以恶心呕吐。病在肝胆,治胃,徒劳耳。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8g 黄芩10g半夏15g枳实15g大黄10g川楝子15g元胡15g生姜3片三剂

二诊:药后日泻三、五行,疼痛止。心下、右肋下仍拒压,脉舌如前。上方减川棟子、元胡五剂。

三诊:心下、右胁压痛明显减轻。作B超检查,未见结石影像,仅胆囊壁毛糙而已。《经方躬行录》

论:只要少阳经气不降,没有外感,也会有寒热往来。厥阴阴极而阳生,阳从少阳始生,至阳明而盛旺。阳之始生,则见虚寒,至阳明盛旺,则见发热(上面讲的是出太阴为虚寒,应该是错的)。

65输尿管结石——黎崇裕医案

男,39岁,2012年6月4日初诊。国字脸,啤酒肚,体型中等偏胖,有痛风史。一月前腹痛及尿路刺激征,做B超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碎石处理后服中成药症减,现B超又查到左肾0.3cm、右肾0.6cm、0.8cm大小不同结石。病人面白有光,腰酸。大小便可,腹诊有抵抗,舌润苔白,脉弦。柴胡10g,黄芩3g,姜半夏10g,生姜5片,红枣3枚,制大黄3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10g,茯苓15g,泽泻15g,熟地10g,山茱萸15g,山药20g,丹皮10g,制黑附子(先煎)10g,肉桂6g,土茯苓30g,细辛3g用药10剂之后,结石已消,无不适,遂停药。《100首经方》

66胆道蛔虫症——姜春华医案

袁某,女,20岁。胆道蛔虫症,9岁时已发过,13岁时又发一次,这次发作,寒热交替,口苦,胃脘及右胁胀痛,乍轻乍剧,发作时周身大汗淋漓,呕吐,胃脘钻痛,大便三日秘结,舌红苔根白腻,脉弦数,以大柴胡汤合乌梅丸意加减。柴胡9克黄芩9克枳实9克大黄9克芍药9克大腹子9克大腹皮9克郁金9克川椒6克半夏9克黄柏6克乌梅15克,方5剂

按;本例寒热又胁痛,呕吐,口苦,证属少阳,又兼大便秘结,脘腹胀痛,兼有阳明里实,故投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泻里实。根据蛔虫“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故佐以乌梅安蛔,川椒制蛔,苓、柏味苦,能使蛔虫下行,属标本兼顾之法。果药后,寒热退,排出蛔虫多条,胃脘胁痛大减。《经方发挥与应用》

67胆道蛔虫症——张德超医案

胡某,女,17岁。寒热口苦,胃院及右胁胀痛,时轻时剧,周身大汗淋漓,坐卧不安,并呕吐蛔虫两条,大便三日未行,小便不多,脉弦细,舌尖红,苔白腻。入院后诊断为胆道蛔虫症。症属胆郁气阻,属胃不和,蛔虫上扰所致。于大柴胡汤加郁金、青皮、木香、川楝、乌梅等。服二剂后,寒热退,胃脘及右胁痛减轻,呕吐止,并排出蛔虫十余条。前后以本方加减治疗六次,痊愈出院。《经方应用》

68黄疸——林松冈医案

陈某某,女,13岁,1988年1月30日诊。两日来面目肌肤皆黄,尿短赤,寒热往来,脘胁胀闷,纳呆,倦怠。脉弦数,舌红苔黄厚,肝于右肋下2.5cm触及压痛。肝功能试验,黄疸指数20u,谷一丙转氨酶300u、麝浊18u、麝絮++,诊为急性肝炎,中医辨证拟为肝经湿热,邪涉少阳的黄疸。治以泄热利湿,和解少阳。大柴胡汤加减:柴胡、生大黄(后下)、枳实、黄芩、白芍、茵陈各10克,制半夏6克,生姜3片,大枣2枚。2剂,大便通畅,寒热除,胀减;再进1剂,胀消纳增黄减;继服五藤合剂(茵陈、夜交藤,忍冬藤,白毛藤,葡萄藤)3剂。不再进药,忌油腻之食,两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已正常。[福建中医药1989,(3):52]《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尿短赤,小便不利,水无泄路,湿热外蒸而发黄。此合方栀子柏皮汤也行,泄膀胱之湿热,以通利小便。此用的大黄茵陈,泻胃腑湿热。黄因于湿,湿郁而生热。湿热者,不在阳明腑,就在膀胱之腑。大黄茵陈,偏于泄其胃腑,柏子柏皮,偏于通利膀胱。

69黄疸痞满——岳美中医案

姬某,男,33岁。患慢性肝炎,经某医院治疗已一年余,仍有轻度黄疸不退,谷丙转氨酶高达1570单位。于1971年6月15日会诊,切其脉左关浮弦,右脉滑大,舌中部有干黄苔。自诉胁微痛,心下痞满。综合脉舌症候,是少阳阳明并病而阳明症重,选用大柴胡汤,治少阳蕴热之黄疸与阳明痞结之胀满,更辅以涤热散结专开心下苦闷之小陷胸汤。处方:柴胡9克,枳实6克,白芍9克,川军6克,清夏9克,黄芩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璧),糖瓜蒌30克,川黄连3克,水煎服7剂。

6月22日诊:弦滑脉见减,舌黄苔见退,残余黄疸消失,痞满稍舒,谷丙氨转酶降至428,是方药已对症,续进十剂,谷丙转氨酶正常出院。《经方应用》

70肝炎黄疸——胡希恕医案

王某,男,34岁。患慢性肝炎多年,近突发黄疸,经中西医治疗,黄疸指数胆红素浓度)逐渐升高。其人面目俱黄如橘色,发热,口舌干,有黄苔,胸胁满,恶心不欲食,便秘。

与大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合方。连服二十余剂,黄退,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旧有之肝病亦随之而解,出院。《胡希恕医案医论集悴》

71病与黄——朱木通医案

(原标题)所谓肝病与胆病

东阳水泥砖厂货运汽车司机苏某明三十四岁,体格高大,组织结实,状似标准型运动选手。十余日前突如感冒气味,旋即肤色及眼睛皆发黄,全身不适,右季胁下硬结疼痛。乃就医于某某内科医院。据云被诊断为肝病兼胆病,至于肝病如何,胆病如何,则未有明示。

初时,注射一支现时称为最特效之外国针,索价160元,据医师云一针即可见效。此时食米一斗43元,注一针花去四斗食米的价额,以一个司机的薪水算来,负担相当大。然此时患者求愈心切只可忍痛受医。但经过所定日期后,不惟不见好转,反而身色更黄,右胁下更痛,再与医师商量后为求减轻负担计乃转用其次者,一针四十元。如此迁延十余日,患者颇感失望,偶因职业上的关系由一友人介绍来求诊。

初诊为1961年8月12日深夜。患者身体虽然如是高大结实,但自觉全身疲劳不支,最感痛苦者为右季胁下疼痛,按之竟然硬结压痛。此外则口渴、口苦咽干、胸胁痞硬、便难、尿黄。而身黄则迄今有增无减。综合以上症状为大柴胡汤证无疑问。又以其身色如橘子黄,兼有茵陈蒿证,遂以此二方合而投之。

第一剂虽然便仍不通,但右季胁不疼痛去大半而黄稍退,口苦胸胁痞硬亦差。第二剂加芒硝,便快通而黄尽退。第三剂更加石膏,于是趋于痊愈。

按;光复以来,肝病之名颇为流行,不论发黄与否。这是一种时尚,与战争前之凡见咳嗽者便断为肺病,同为笼统之语,其实肝病肺病也皆有分寸,种类颇多。若以中医眼光看,而以发黄为主征,则不一定都是肝病胆病。盖依照《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此症多半属于瘀热内蓄,或湿热所致。然亦宜辨别“身色如熏黄”、“身黄如橘子色”两种。由急性热病或中湿之演变者皆有呈此病象之可能。因此可援用于今日之肝病胆病黄疸之类。

又上述患者当初仅用大柴胡汤亦可完全治愈。后来我反悔合用茵陈蒿汤是多此一举。《朱木通经方医案》

论:有湿热之黄(小便不利),有虚劳之黄(木虚克土),还有瘀血之黄(桃核抵当证),还有太阳伤寒,热不外越之黄(麻黄连翘证)。此身黄,从何而来?是什么病理?也是感冒,然后木主五色,入土为黄?为什么反悔合用茵陈汤,没治湿热,哪来发黄?本案这个发黄有点不懂。尿黄,也是脾胃湿热,下传膀胱,膀胱湿热之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2008-11-23 12:08:17)
胆病治验 黄煌.转载棨
新加大柴胡汤
(四)茵陈蒿汤——黄疸,结石
何必“胆战心惊”,两张妙方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
贾海忠金匮要略(三0四)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治疗/柴胡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