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齐物论》简注简析(一)

“无有”,庄子的世界观

——《齐物论》简注简析(兼评沈增善先生的《还吾庄子》)

(一)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简注】焉:相忘貌。②何居乎:怎么这样呀?表示惊叹。③偃:颜成子,名偃,字子游,子綦的学生。

【简析】读《齐物论》,开篇便接触这段文字,会感到很难理解。但《徐无鬼》篇中也记有子游与子綦的一段对话,把这两段文字对照来读,会有启发: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也,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附注】①物之尤:尤物,杰出的人才。物,指人;尤,异,与众不同。②田禾:人名,齐太公。
  颜成子问他的老师子綦:“先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固然已可以使形如槁木,那末是否也可以使心如死灰呢?”子綦回答:“吾曾经居住在山穴之中。那时,田禾每来看我一次,齐国的百姓就要恭贺他三次。由此可见,我一定先有名声在外,所以他才知道;我一定有过沽名钓誉之事,所以他也沽名钓誉。我如果没有名声,他怎么会知道?我如果没有沽名钓誉,他怎么会去沽名钓誉?我悲伤人的自我丧失,我又悲伤那些悲伤别人的人,我又悲伤那悲伤的悲伤,从那以后我就一天天离“道”越来越远了。

《徐无鬼》这段文字给了我们三点启发:一、“形固可使若槁骸”与下文“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前后照应,由此可知,所谓“形若槁骸”(形如槁木),并不是真的形容枯槁,骨瘦如柴,而是指隐居山岩,远离尘世,也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二、所谓“心如死灰”,指的是没有了尘世的情欲,这是道家修养所追求的境界。三、《徐无鬼》中的子綦没有超脱名利悲喜,因此未能达到“心如死灰”的境界,是“尤物”,还不是圣人。

而《齐物论》中的子綦则不是这样,他“焉似丧其耦”,已经达到物我两忘的圣人境界,因此颜成子才惊呼:“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你真的达到“心如死灰”的境界了吗?“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今之隐机者”,就是这个“既形如槁木,又心如死灰”者,“昔之隐机者”就是《除无鬼》中的隐机者(仅形如槁木者)。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需要分析。

一、“丧其藕”,沈增善先生说:,匹偶的意思,这里就是指的妻子。荅焉似丧其耦,“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描写子綦“沉下头好像死了老婆”,“万念俱灰的深切的悲哀”。这样的解读不是“还吾庄子”,而恰恰背离庄子。

死了老婆,庄子是什么态度呢?恰好《至乐》篇有具体记载: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附注】①箕踞:坐时张开两腿,形似簸箕。表示不拘礼节,随意而坐。芒芴:亦作芒忽、芒惚、茫惚。同“恍惚”。 形容不可辨认,不可捉摸。噭噭然:痛哭流涕的样子。噭噭,哭声。

这段文字说明了庄子对生死的看法。庄子认为生与死“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当“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既不乐生也不哀死。死是“偃然寝于巨室”,安安静静地回归自然,“噭噭然随而哭之”是“不通乎命”。所以他对于妻子的死,虽然开始也有些伤感,但很快就觉悟过来,鼓盆而歌。完全不是沈增善先生说的“万念俱灰的深切悲哀”。庄子多次申说:以无有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尻。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者,吾与之为友。可见,“无有”、“死生”是庄子学说的两大核心问题(《齐物论》主要论述“无有”),对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谈不上入《庄子》之门。

那么,“丧其耦”当怎么解读?这就转入下一个问题。

二、“吾丧我”。“吾丧我”、“丧其耦”,是同一个意思。耦,《尔雅·释草》:“荷,芙蕖。其根藕。”《韻會》:“凡芙蕖行根如竹行鞭,节生一叶一华,华叶常偶,故谓之藕。”所以,藕,同“偶”,二。下文有“彼是莫得其偶”,可以佐证。藕,为二,“丧耦”则得“一”。所以,子游见到的“丧其藕”的境界,也就是“一”的境界。子綦说“吾丧我”,“吾”是“二”,“丧我”而进入“一”的境界。“一”是什么,《齐物论》后面有说明,“一”就是“无有”,也就是圣人的境界。“我”是什么?从上面引述的《徐无鬼》的那段文字可知,“我”被名利哀乐所羁绊,《齐物论》在下面有详细的描述。“丧我”,就是除去尘世情欲,让这颗“心”如“死灰”不再复燃。

《知北游》有一节文字,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心如死灰”,很有帮助:

缺问道乎被衣(1),被衣曰:“若2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3);摄4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5);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6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6)。”言未卒,缺睡寐(7)。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8),不以故自持(9)。媒媒晦晦(10),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附注】(1)缺、被衣:虚拟之人名。(2)若:你。(3)天和将至,天然之和气就会到来。(4)摄:收敛,(5)神将来舍:神明之精就会来到你的心灵。(5)瞳(tóng)然:无知直视的样子。(6)无求其故:不追究事物原由,漠然置之,听其自然。(7)睡寐:睡着了。意谓进入了“道”的境界。(8)真其实知:真正纯实之知。意谓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无知无虑,方是真知道。(9)不以故自持:不固守故见,与变化同步。(10)媒媒晦晦:懵懂无知的样子。媒,作昧。

这节文字证明,庄子描述的“心如死灰”(无心)的境界就是“一汝视”、“一汝度”,形体五官和心灵进入“一”,即“无有”的境界,这就是庄子的“道”的境界。

传统的解读由于没有从庄子“无有”的观念出发,因而都没有准确地解读这段文字,但沈增善先生说:“‘丧其耦’描写了子綦那种‘令子游惊讶的’‘极度消沉、近乎麻木的样子’”;“‘吾丧我’是见道以后的自然解脱,不是要先‘丧我’以后才能见道”,则不合符庄子本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放下对“我”的执着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
南怀谨《庄子》·《齐物论》之一
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第一讲(2)
《庄子》导读(五)——《内篇 · 齐物论》1.2-1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解-内功秘籍(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