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理解”真的那么难吗?(却咏梅?)
    期中考试结束了,张女士拿着儿子的语文成绩单一筹莫展:语文基础知识是满分,可是“阅读理解” 题几乎全军覆没……这是老问题,平时请家教、上培训班,孩子花了不少力气,但效果却不理想——

 

    阅读理解,实际上是对于一个人阅读能力的考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而且是一切学科要求的;也不仅仅是考试,而且是社会生活、工作都需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长达十多年的语文学习中,竟连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都没有掌握,存在阅读速度慢、效果差,不会浏览、跳读,不会快速抓住要点等问题,这必然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欣赏品位的低下。“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先生在五十多年前说的话对今天的许多学生来说依然很有针对性。

    近日,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儿童文学校园阅读支持工程启动仪式暨《二十一世纪文学课堂》、《二十一世纪绘本课堂》首发式”在京举行。该系列图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和语文教学法的专家团队联合北京市7所名校的一线骨干教师共同研发完成,以儿童文学和儿童绘本为主轴,从作品的赏析、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生反应等多个层面入手,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挖掘儿童文学文本的潜在教育价值,以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儿童文学的魅力。

    阅读量决定阅读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文件曾写过这样一句话:“阅读能力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世界各国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比如,1998年美国提出开展“美国阅读主动能力”运动,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都能独立阅读。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在白宫进行动员,这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联邦政府还拿出了巨额资金来支持这个行动计划。的确,培养每个公民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既是一个国家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一个挑战,而对中国的整个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要求:1-6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145万字,7-9年级学生能够阅读240万字。但是,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和每学期语文教科书中的几十篇课文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这肯定是一句空话,因为那些课文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学生得到的阅读锻炼也带有局限性。而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广阔的天地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章。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所以,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则。为此,在2011年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特别在课外阅读部分,还增加了很多的内容,比如阅读品位。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品位?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和评价呢?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儿童文学和绘本是世界上公认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及兴趣爱好的,具有文学、艺术、科学、审美等方面的丰富内蕴,对促进儿童精神成长、培养儿童情感与价值观、增进儿童多元智能等都有突出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应用儿童文学和绘本开展阅读活动、自主创建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了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共同选择和趋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国民建议老师们:“最好每周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如果做不到,可以两周或者一个月有一次,但至少做到一个学期有两次。”他解释说,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阅读量增加了,但是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位,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希望孩子读整本的书,但是读什么?怎么读?又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希望老师在引领方面能够发挥一些指导作用。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教师自己读书很少、文学素养也不高,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不重视指导学生读书,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和发展学生个性,而只重视研究应对考试题型的技巧,培养学生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学生们则在教师的要求下无止无休地做习题,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哪里还有工夫去读“闲书”,至于在这一过程中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是否流失?流失多少?则想顾也顾不过来了。

    “《二十一世纪文学课堂》和《二十一世纪绘本课堂》是专门为小学编写的、指导学生开展儿童文学与绘本课外阅读活动的特色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晖告诉记者,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法专家团队联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秉承将优质的出版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宗旨,挑选了近200部的文质兼美的儿童文学与绘本作品,约请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北京景山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海淀实验小学、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等7所学校师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小学1-6六年级学生文学及绘本的阅读指导实践,是在相关学校的活动记录及阅读资料基础上编写而成,有广泛的学生参与,体现了基层一线教师优秀的教研活动的特点及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该丛书文学和绘本各自成系列,集成6个年级共12册,力图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目标、内容、方式、过程、成果及相关阅读材料。“适合学校和教师作为教材或辅助参考书,在小学开展系统、全面、规范的儿童文学和绘本的阅读活动,也适合家长指导孩子进行与学校同步的阅读。”陈晖说。

    打通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正如陈晖所强调的——两套书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共读、家校合用”,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当伸展到课外,伸展到整个生活。“语文学习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要打通课堂内外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打通校内和校外的围墙。”郑国民说,书中一些活动的设计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鲜活的情景当中进行语言实践,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组词、造句,因为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发展都必须是在真实的、有价值的、更为宽广的语言背景和情景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语言能力。在郑国民看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关键的是掌握3个原则:

    第一,用童真、童趣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一个前提就是孩子的阅读兴趣,怎么能让孩子首先拿起这本书、还不愿意放下?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老师的外在要求并不是他内在的根本力量。

    第二,是分享而不是命令、是建议而不是要求。希望孩子看完书后,能够急于和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些感受他不能写出来,那么可以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带动阅读理解的重要途径。

    第三,要有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感受。原来的语文教学在文学作品教学这方面,采取的是“肢解”方式,分析脑子上有什么特征、身体上有什么特征等。其实,这些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它不是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别人的一种总结和概括。

    童年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孩童时代的阅读经历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根基。一本又一本的好书陪伴着孩子走过金色的童年,会给他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读书吧!推广儿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职责,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成为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阅读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课内和课外的较量(下
点亮阅读之灯 张学青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共读不孤读 | 一年级课外阅读计划 第一周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途径的探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