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老解“舌为心窍”

心系是一密闭系统,并无经隧与外界相通,古人将舌称为心窍之理实在令人费解。个人认为,舌之所以称为心系之窍,是因心主血脉使然。心系之脉遍布全身,表里内外无处不有,体表虽然遍布脉络,因有皮肤遮蔽,无从窥见营血变化唯有舌体只有薄膜裹护,舌色浓淡所反映心血中之阴津虚滞变化,可以一目了然,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心脏“在窍为舌”,实有其理在焉。
舌体虽是心的苗窍,却与五脏都有联系,只有五脏协同配合,气血津液才能敷布于舌,使其发挥辨味、发音功能,辨味发音之功与其心包神经有关。关于舌与五脏之间关系,古人常从五脏经脉上通于舌解释其理。但是,经脉怎能使其津气上输于舌,其理不明,若从少阳三焦解释则其理甚明。因为少阳三焦膜腠,五脏六腑与机体内外无处不有,是津气升降出入之所。各脏功能障碍、亏损,影响少阳三焦津气失调,无论盈虚通滞均可从其舌质、舌苔反映出来,所以根据舌质、舌苔变化可以察知五脏功能盛衰和气血津液虚滞。
舌体发生病变,常以糜烂、肿胀、出血、强缩为其主证,现据病性寒热探讨病机、治法于后,不再列方。
寒证:以舌体糜烂、舌强为主证,以兼见舌体淡胖、脉象微弱为辨证依据。此证虽然热证居多,确有因寒而致者。舌质糜烂与津气阻滞有关,即使阴虚亦必夹湿,盖湿浊阻于舌体,局部黏膜失去温养而糜烂遂生,须兼见舌质淡胖才可投以理苓汤、真武汤之类温阳行水使阳气得通,津行无阻,糜烂亦就逐渐愈合。若兼假热亦可反佐清热之品,寒热并用,可于上方加入黄柏、砂仁、甘草痰浊阻滞,导致经脉挛急,舌强转动不灵,语言不利,治宜化痰息风,如神仙解语丹即为此证而设。
热证:以舌质糜烂、舌体肿大、舌上出血为主证,以兼见舌红、脉数为热辨证依据。引起上述征象原因,多因温邪上受,导致血郁津凝于舌,甚至血溢脉外。湿热阻滞而成口舌糜烂,或用导赤散引心经湿热下行,略加麻黄宣发阳气并兼利其湿。或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滋阴与利湿同施。舌体肿胀“以针刺舌下两旁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中央总脉,误刺则血止而死”(《辨舌指南》)。舌上出血名曰舌衄,多由心肝热盛、迫血妄行而致。若舌上无故出血如线不止,乃血热上溢心苗,治此犀角地黄汤、泻心汤皆可选用。外以槐花炒研细末,干掺之。若舌上出血如泉者,乃心火旺极,血不循经,宜用六味地黄汤加牛膝、槐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潮祖:舌诊心得】下
望诊
有声|中医学理体现五个特点
陈潮祖真武汤方论
执业中药师考试必过总结
四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