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生“五邪”病机——寒从中生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前段时间有人在公众号里留言说“前几天拔完火罐后,拔罐的皮肤呈紫黑色,大夫说我体寒,严重的话会引起一系列疾病。我平时饮食、保暖措施都做得不错,怎么会体寒呢?”
 
要回答她的问题,我们要先明白一点,“寒”从哪里来呢?
 
中医里的寒有两种,一种是当气候异常变化或者人体自身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感受了六淫之邪的寒邪,这种寒气由于是从外界侵袭人体,被称为“外寒”。还有一种寒是内寒,和“外寒”不同的是,“内寒”是寒气从内而生,是因为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种虚寒的病理状态,以虚为主。所以我们回答下开头的问题,平时饮食,保暖措施都做的不错,却出现了寒,这个很可能就是内寒。内寒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生“五邪“病机。
 
寒从中生,又名“内寒”。内寒是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邪弥漫的病理变化。简单来讲就是阳气虚损、虚寒内生,表现为温煦功能、气化功能失调、低下。
 
寒从中生,“中”是指人体内部的意思。人作为一种恒温动物,需要产热系统和散热系统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当产热不足时,人体各脏器得到的能量供应就会相应地减少,从而导致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这时人体就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关节冷痛、筋脉拘挛、胃脘冷痛等具有寒冷特性的症状。
 


内寒的病理表现与变化

 
一、内寒的病理表现
 
一般把内寒的病理表现概括为冷、白、稀、润、静几个方面。
 
冷:畏寒、肢冷,为最基本特征。
 
白:面、舌色白。
 
稀: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大便稀薄。
 
润:舌润、口不渴。
 
静:精神状态安静、喜卧。
 
冷,即畏寒肢冷,这是寒从中生最基本的表现,是患者自觉怕冷,比如夏季也需穿着秋裤,冬天穿两个羽绒服也会觉得冷,肢体常冰凉难暖。白即面色苍白,或为皖白,因为阳气虚失于温煦。稀指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患者的痰是清稀的,大便下利清谷。润指舌不干,津较多,舌润口不渴,或者患者觉口渴但欲温饮,这是由于阳气虚,输布津液障碍而出现口渴。因为阳虚鼓动无力,脏腑功能低下,患者表现以安静为主,倦怠嗜卧。
 
二、内寒的病理表现
 
1、温煦失职,阳虚阴盛则寒
 
阳气的温煦失职。阳虚则阴盛,机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失于温煦机体的作用,使脏腑组织表现为病理性机能减退。内寒可以表现为阳虚则寒,是虚寒,也可以表现为阴盛则寒的实寒,但是内寒必定是以阳虚则寒最为多见。
 
2、气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而形成水湿痰饮
 
气化失司是指由于人体脏腑阳气不足导致水液代谢失司而表现为水湿痰饮停聚。就内寒而言,这两种病理机制,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同时存在,既有寒的明显的特征,表现温煦失职的特征,也有水湿代谢失常的特征。单独存在,仅仅温煦失职,就是人体的阳气不足,五脏阳气不足。而气化失司突出表现为水液代谢失调,两者有一个就可以定它为内寒。温煦失职多表现为消化,运化的功能失司,特别是运化水谷的功能失调。而气化失司多表现为水液代谢失调。
 

内寒与脏腑的关系


内寒与五脏均有密切关系,五脏的功能失调均可产生内寒。但在五脏系统中,与内寒关系密切的有心、肺、脾、肾,尤其是脾、肾。脾、肾两者在内寒的发生过程中,肾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内经》病机十九条里面讲,“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就是在强调寒与肾的直接关系。
 
为什么内寒主要责之于脾、肾呢?而且尤其强调肾的作用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于肌肉四肢;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根,能温煦全身脏腑组织。故脾肾阳气虚衰,则温煦失职,最易表现虚寒之象。
 
为什么肾最关键呢?生命原物质(元阴与元阳)之间的互相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所在,其中,元阳对人体起到温煦、运动、扩大的作用,所以元阳是否充足是人体新陈代谢是否旺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内寒能否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元阳在人体中主要储藏在肾,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和内寒的产生就有了密切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脾、肾的关系来说,脾阳根源于肾阳。因此肾阳一虚,必然加重脾阳虚,终至脾肾阳虚。脾阳虚损必然演变为肾阳虚,最终还是脾肾阳虚。而脾和肾两者以肾阳为主,脾阳根源于肾阳,所以肾阳对脾阳的作用表现更加突出。
 
五脏皆有阳虚,我们在这里讲重在和脾肾关系密切,并不是说其他脏腑没有阳虚,前提是内寒和五脏都相关。如心阳虚则心胸憋闷或绞痛、面青唇紫等;脾阳虚则便溏泄泻;肾阳虚则腰膝冷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
 


外寒与内寒的关系


所谓的内和外,是指寒邪的来源,并不是表示寒邪所在的位置。外寒是寒邪来自于外,外寒可以仅仅侵袭肌表,叫做卫阳被遏,叫外感风寒证。它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骨节疼痛、无汗、脉浮紧。寒邪也可以直中伤及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的升降失常,气机阻滞而出现了胃肠道的症状,出现脘腹冷痛,呕吐少食,肠鸣腹泻无时不作泻,这个叫做中[zhòng]寒,不念中[zhōng]。我们方剂中的理中丸,就是为它准备的。
 
内寒是来自于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出来的。机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主要是指脾,肾的阳气衰微,其临床表现以面色咣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为特征。因为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故内寒与肾之关系尤为密切。内寒必见虚象,而且虚象比寒象更为显著。
 
一个寒邪来自于外,一个寒盛起于内。那么外寒着重在表寒,而内寒着重在脾肾之寒。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什么联系呢?记住一句话,外寒必致内寒,寒邪侵袭肌表一定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盛则寒导致内寒,必然的结果。二是内寒易招外寒,是指阳气内虚之体,素有内寒,阳气不足,最容易感受寒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题中寻真】内生五邪
《中医基础理论》_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机_中医世家
道医学堂丨玄源致病内因 (二)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丨第八课:内生五邪——人体的内部矛盾 02
寒从中生
浅谈阳虚失眠证治(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