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犀角杯

我国早在殷周时期就有用犀角制觥的记载。据《诗经》引《寒诗》说,“兕觥,以兕角为主,容五升”。“兕”汉语词典解释为“雌的犀牛”,“觥”字解释为“古代用角做的酒器”。

犀角的原始形状似圆锥体。上尖下阔,底为椭圆形。与其它角所不同的是犀角根部粗大。截去角尖部一段,并以截面为底倒置而立,正好是一个撇口杯的造型。古代艺人因材施刀,巧妙地镂雕出把手,同时不浪费一点犀角材料,于是把手、纹饰各异的犀角杯就呈现在了世人面前。所以,犀角艺术品中杯的数量较大,与犀角的原始形状适于、易于做成杯有关。

人们对犀角药用价值的认识,作为常识都知道是清热解毒。早在晋代古人就对犀角的药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入药性雄犀生者为佳。若犀片及见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这说明犀角当时有两个主要用途,一是入药,二是雕刻成器物。用于雕刻器物的犀角要先进行热煮,使其变软,再行雕刻。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症。”犀角是皮肤角质化的物质,全为角质素,内含角质及碳酸钙、磷酸钙、酪氨酸等,是清热解毒、定惊止血的良药。所以,把犀角做成酒杯,以期犀角的药性能溶于酒中,在饮酒的同时,亦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所需的犀角材料,多从东南亚地区输入,十八世纪后非洲的犀角开始进入中国,为犀角雕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浮雕莲花纹犀角杯,以犀角为材,以莲为题,浑然天成,雕工精微。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咏莲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之此谓!君子而自比于莲,得其清正、得其中庸,得其文质总相宜。能工巧匠得犀角,以君子清雅之心,顺其形而成莲,此匠心之独运不可不知。近观其雕饰,以浮雕和镂刻之技法琢刻细部,极尽繁缛之能事,花茎数枝,节理从生,蜿蜒繁复,枝叶招展,有莲花数朵,娇艳欲滴,饱满娇俏,含苞待放,花瓣上纹理清晰。此杯以上等犀角为材,工艺精湛、构思绝妙,画面光彩耀眼,生动多姿,实属难得珍品。

明清时期竹刻名家辈出,犀角雕刻亦然。雕刻名家的出现,又推动了犀角雕艺术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犀角雕艺术从明朝的初步繁荣走向清代,至清中期达到了鼎盛。清初的犀角雕刻继承明代的传统风格。因明末著名的牙角雕刻家仍继续从事雕刻工艺。雕刻蟠螭纹和龙纹的犀角杯数量增多。进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种类颇丰,除杯外,有圆雕人物、洗、挂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觞等。雕刻工艺精致至极。

乾隆时期仿古之风盛行,乾隆皇帝自命风雅,追慕古风,当时,玉器、竹器、匏器等都出现了大量的仿古铜器器形,犀角也不例外。犀角本质古香古色,浑厚苍深,仿古铜器的造型和花纹,自有得天独厚之处。主要是仿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造型,除爵、羽觞外,还有觥、觚、鼎等。装饰的纹饰有兽面纹、云龙纹、蟠螭纹、蕉叶纹、螭虎纹等。

浮雕瑞兽纹犀角杯,杯口微阔,其下渐敛,撇足,足心凹。杯口饰以一圈回纹,杯身雕仿古青铜器常见纹饰饕餮纹,两边各高浮雕形态不一的螭龙,攀爬于杯壁,神情各异,生动传神。底部刻“乾隆年制”款。犀角色泽深沉呈黄褐色,有明显的”竹丝纹”,造型古朴,刀法精绝,是乾隆时期比较典型的仿古器皿。犀角杯之珍贵源于材料的稀少,艺匠多将杯口随角料形制而施艺,而雕琢成对称形较一般犀角杯更为费料,在犀角雕器中实为罕见,这也是本器珍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代后期,国力衰微,犀角料进口减少,且主要作药材,所以犀角雕艺术与其它工艺艺术一样,走向衰落。犀角较之象牙更为稀有。今天成为***珍稀保护动物的犀牛,其角已禁止入药,更不准雕刻艺术品。因此,明清时期所留下的犀角杯已是稀世珍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洲犀角杯怎么鉴定
北京故宫馆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赏析(犀角四)
竹雕:虽小道,亦有可观焉
附参考价格及解说!
犀牛角作品如何鉴别断代
100件清代犀角雕精品高清大赏,附参考价格及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