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读书笔记5

(1)麻黄汤证基础上出现阳明里热,就是大青龙汤方证。表轻、里热也相对不重,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表轻、里热重,可用麻杏甘石汤方证。

(2)里证的症状反应主要在胃肠,以二便异常为典型症状。

《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本条中下利属于里证。但为什么没有加治疗里证的药物呢?首先,这里的下利症状不重,其次本条的下利原因在于表证不解导致的津液敷布失常而形成的一种下利,下利的原因主要矛盾在于表证不解,所以解表之后下利能够缓解,因此不用加入治疗下利的药物。

如果下利症状重,属于里热所致的话,就需要加黄芩、黄连,如果下利是里虚寒导致的,气虚者加炒白术、茯苓或四君子汤,阳虚明显加附子、干姜或四逆汤。(下利属于里证,而里证分为阳明,太阴,也就是里阳证和里阴证。阳明的下利属于热证,下利主要治以清热止利,如芩连、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是太阳阳明合病,而白头翁汤是单纯的阳明病的下利。而太阴病的下利属于虚寒,治以温补,甚则固涩,如理中汤、四逆汤、赤石脂禹余粮汤。)

总之,第32条的下利虽然属于里证,其原因在于表证不解,同时下利症状相对不重。治疗上只是给予葛根汤解表,也体现了阳证合病的时候,有表先解表的思路,后世称为逆流挽舟法。

(3)在阳病合病情况下,假如里证不重,正气不虚,首先解表。

阴证的合病,可以表里双解,甚至里证虚寒明显急迫时,还要先救里再解表。

(4)

《伤寒论》

63、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麻杏甘石汤和葛根芩连汤一样,都是太阳阳明合病。麻杏甘石汤的主症是“汗出而喘”。葛根芩连汤是“喘而汗出”,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解表和清热的角度不同。

麻黄的解表力量大,同时后世认为有宣肺的作用,同时生石膏辛寒,清无形之热,因此麻杏甘石汤的症状除了汗出而喘,更多在于表不解和热邪迫肺的喘。

而葛根芩连汤的葛根解表力度弱,黄芩、黄连苦寒坚阴止利,所以葛根芩连汤除了汗出而喘,更多在于表不解和阳明下利,偏于里证。

参考书籍

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表证(马家驹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2)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14)-太阳阳明合病的下利
伤寒论中常用经方:
一天研究一条《伤寒杂病论》之32
一首被误用了千年的经方
一轮考点||方剂12 表里双解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