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大山人|世界莲花里

八大山人喜画荷,流传至今的荷花作品不下百幅;善画荷,龙科宝《八大山人记》中说他绘画“最佳者松、莲、石三种”,陈鼎《八大山人记》又说他“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研究八大的学者,同时也是他作品的收藏家王方宇,就把他称为“荷园主人”。荷花是佛门圣洁之花,其生于淤泥却出尘绝艳的姿态也饱受历代文人赞颂。八大不仅用它表明自己禅僧的身份,也在荷花中投注了故国情怀,用荷花来感怀个人身世。

青年时代,山人为避乱而遁入空门,从弘敏学习佛法。在他常住的鹤林寺(今属南昌)旁,就有蜿蜒十里的荷塘。他现存最早的作品《传綮写生册》中,有一句“芙蓉江上醉秋风”的诗,可见那时荷花就已经成为了他的灵感来源。又有《荷花册》,所作时间与《传綮写生册》相距不远,同为他的最早期作品。

《传綮写生册》之《三五银筝》

24.6×31.5cm

1659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三五银筝兴不穷,芙蓉江上醉秋风。于今邈抹浑无似,落草盘桓西社东。己亥十二月朔日。

《荷花册》

25.4×33.6cm×8

1665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晚年他居于东湖的一片荷花之中,有斋号“何园”、“在芙山房”。“何”通“荷”,既是莲社的隐语,又有“何处是我的家园”之意,对故国沉郁幽深的感情,就寄寓在这寥寥二字之中。甚至,我们可以用“世界莲花里”来看待八大的思想。此语出自《河上花歌》,是八大为《河上花图》作的跋。《河上花图》是八大少有的长卷作品,卷首有一只荷花从河上跃起,随后荷花与山石夹杂,再后愈加稀疏,最后不见。

《河上花图》(与《河上花歌》合装)

全长47×1292.5cm

1697年

天津博物馆藏

单国强先生认为,此卷是八大一生心境从积极入世到陷入绝境的写照,然而若细细品读《河上花歌》,此言差矣。

《河上花歌》(与《河上花图》合装)

全长47×1292.5cm

1697年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河上花,一千叶,六郎买醉无休歇,万转千回丁六娘,直到牵牛望河北。欲雨巫山翠盖斜,片云卷去昆明黑。馈而明珠擎不得,涂上心头共团黑。蕙岩先生怜余老大无一遇,万一由拳拳太白。太白对予言:博望侯,天般大,叶如梭,在天外,六娘剑术行方迈。团圞八月吴兼会,河上仙人正图画。撑肠拄腹六十尺,炎凉尽作高冠戴。余曰:匡庐山,密林迩,东晋黄冠亦朋比,算来一百八颗念头穿,大金刚,小琼玖,争似画图中。实相无相一颗莲花子,吁嗟世界莲花里。还丹未,乐歌行,泉飞叠叠花循循。东西南北怪底同,朝还并蒂难重陈,至今想见芝山人。蕙岩先生嘱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八大山人。

荷花亦称莲、芙蓉,未开的荷花苞叫做菡萏,那么“河上花”是什么说法呢?《河上花歌》中有“河上仙人”、“还丹”等语,所以这当与道教中的河上公有关。河上公,史传其有腾云驾雾之能,可以洞穿时事、观化自然。关键一点在于,河上公的还丹法术要使用莲花,他也爱荷。王昌龄《河上老人歌》中就有一言: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八大在诗中畅想自己与李白对话,实则在表明自己思想与青莲居士的区别。“天般大”、“六十尺”、“河上仙人”,李白的荷在云中,所以他句句高远飘渺,皆是仙去蓬莱之想。“实相无相一颗莲花子”、“世界莲花里”,八大最终没有选择李白的道路,他的蓬莱不在遥远的那时那地,而是在身边,就在这朵小小的莲花里。

大乘佛学讲的“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如如相”,是禅宗思想的核心,八大应深受此论影响。“实相”作为一切有形世界的物质或是人脑中观念之后的真实,就在自在显现的世界本身,所谓“即如如相”。八大画的明明就是荷花,却要命名为河上花,其意就是要超越物质的表象,直指本真。《河上花图》作于八大晚年还俗后,他借用了道教的典故,结合了佛教的学说,在佛道之间遨游。

八大画荷亦然。他常以几枝几叶来描绘荷花的错落参差的美态,如《杂画册》之《菡萏》、《花鸟山水册》之《荷花》、《书画册》之《荷花》、《安晚册》之《荷花》。

《杂画册》之《菡萏》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荣宝斋藏

《花鸟山水册》之《荷花》

36.5×30.5cm

年份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书画册》之《荷花》

24.4×23cm

1693年

上海博物馆藏

《安晚册》之《荷花》

31.7×27.5cm

1694年

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藏

但更为简淡,也更真切、更耐人寻味的还要数他画的无根莲,如《莲子图》、《莲房小鸟图》。这两幅图中出现的“涉事”、“天心鸥兹”,不易读懂,若不读懂,很可能影响我们对画面的理解。“涉事”二字在八大后期作品中常常出现,突出的是无心思想。他在作于1693年的《鸟鱼图卷》中,对“涉事”有具体的解释:

“王二画石,必手扪之,蹋而以完其致;大戴画牛,必角如尾,局而以成其斗。予与闵子,斗劣于人者也。一日出所画,以示幔亭熊子,熊子道:幔亭之山,画若无逾天,尤接笋,笋者接笋,天若上之,必三重阶一铁絙,铁絙处俯瞰万丈,人且劣也;必频登而后可以无惧,是斗胜也。文字亦以无惧为胜,矧画事!故予画亦曰:涉事。”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如下:王二画石,要先又摸又踢;戴嵩画牛,要取其斗势。我(八大)和闵先生在“斗”这一点上不如人。接着他又说,闵先生画了幔亭峰(今属武夷山),拿给就是幔亭峰下人的熊先生看,熊先生说,幔亭峰是无法攀登的,只有接笋峰才能爬(今亦属武夷山,在幔亭峰之侧),即便是爬接笋峰,也必须得经常训练才行,这样就叫做斗胜。一般人写文章以无惧的心态为胜,画画也是如此。但是,八大对这种刻意追求、争强好胜的做法是不以为然的,他要随意而往,所以把他作画称为“涉事”,也就是只是随便来做这件事而已。

而“天心鸥兹”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喜欢与鸥鸟玩耍。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就有千百只鸥鸟落在他的身上,一点也不怕他。他父亲知道此事后,就叫他抓一只来。次日晨起,他来到海边,却没有一只鸥鸟再落到他身上,因为他有了机心。与机心相对的是天心,八大通过“天心鸥兹”来提醒自己,要做一只没有机心的鸥鸟。

《莲子图》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释文:壬申之夏五月涉事。八大山人。

《莲房小鸟图》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八大山人。天心鸥兹。

有人认为这无根之莲,与郑思肖的无根兰异曲同工,是在哀悼失去的国土,不尽然。从佛门要义来看《莲房小鸟图》,一只似落非落的鸟,似强调不粘滞的无住义,若有若无的莲蕊,喻空幻不实。这无根莲以有限的几点墨团带出无边的空灵,似乎在象征着根性的绝对独立。

过曲院风荷,见几只水凫在荷塘边乘凉,休憩的样子,尤其那一埋头、一闭眼,颇得八大画意。常有人评八大画鸟,说它眼神愤怒,姿势凉薄,有厌世之气,此说也不必深信。

《荷石水鸟图》

127×16cm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杂画册》之《鹤荷》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杂画册》之《荷石》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杂画册》之《荷叶》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猫石图》

34×218cm

169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荷花双凫图》

185×95.8cm

1696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荷花翠鸟图》

182×98cm

年份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墨荷图》

185×91cm

年份不详

安徽博物院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是“岩中花树”——读八大山人《花朝涉事图轴》
刘晓林:读王朝闻《我爱八大》(7)
八大山人:心迹
中国古代画派 :清初四僧之《朱耷》
八大山人《莲房小鸟图》的无住境界
论八大山人的“鸟道”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