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绛山水是怎么来的?

绚烂至极便归于平淡,是世间万物的必然。

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国文人淡泊致远的处世态度,更把这种理想寄托到诗文书画中。

当老庄玄学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主流审美思想,工谨妍丽的青绿山水出现了线进色褪的变化,笔墨的审美价值开始凸显。

荆浩从理论到实践,双管齐下地对山水画的笔墨进行强调,又经苏轼、赵孟頫等人对笔墨的大力推崇,色彩彻底让位于笔墨,成为笔墨的辅助与补充。然而表象的刺激并不会因为对本质的追求而消亡,色表对感官的吸引仍然时时唤醒人们对色彩的向往。

虽然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但是完全摒弃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并不是文人画家的初衷和目的,他们所关注的只不过是墨色的主次关系,在“水墨为上”的文人画审美要求下,色彩是笔墨必要的补充。

在这种矛盾中,文人画家对色彩与笔墨进行了调解,舍弃了覆盖力强的矿物色重彩,更多关注半透明的植物性颜色,设色方式上以淡雅替代了浓艳。

于是,“浅绛”出现了。

在文人画家的眼中,青绿山水画繁复而工整的表现手法妨碍了情感表达的流畅性,迥异于青绿浓妆重彩的层层渲染和严谨的勾勒,浅绛山水在水墨山水的骨体上淡施赭石或花青,这种简洁的设色方法,是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进行化繁为简和化绚烂为质朴的高度提炼,充分体现出中国文人画“水墨为上、色彩辅助”的色彩审美观。

浅绛没有因为色彩的敷设而泯灭文人画所倡导的写意精神,也没有泯灭文人画所追求的画面写意性。“浅绛”这一清逸空灵、明快淡雅的形象,被文人画家视为和水墨同等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画的历史舞台上余音绕梁,历久不衰。

明清的文人画家们在浅绛山水画上倾注了很大精力,以浅绛的设色方式创作了很多优秀画作,其中就包括沈周和他的《魏园雅集图》。。

的确,还有什么能比用浅绛演绎文人的雅集更加相得益彰,更能营造出恬淡高雅的文人情趣。

▲ 沈周《魏园雅集图》

在“明四家”中,有“粗文细沈”之说,说的是文徵明的粗笔画和沈周的细笔画。

而浅绛,是沈周从“细沈”走向“粗沈”的过程中关键的一笔。

沈周早期作品受北宋董源、巨然、元四家的影响很大,中晚期作品以师自然为主,兼师古迹,并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比起早期的“细沈”风格,“粗沈”时期的作品更加简练、沉稳、厚重,更能轻松、自由地直抒胸臆。

《魏园雅集图》作于沈周四十三岁时,这是一幅典型的写实性作品,也是由“细沈”向“粗沈”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魏园雅集图》集诗、书、画于一体,记录了沈周和祝颢、陈述、周鼎、刘珏等人在魏昌家聚会的情景,在淡雅的设色中,传递着江南雅士钟情于结庐尘世的隐逸情怀。

尝试浅绛山水,可从临摹《魏园雅集图》开始,《魏园雅集图》有着典型的中国传统山水画构图,以高远为主,辅以深远,设色淡雅,技法全面,能全面提升对结构和设色的理解。

如果你喜欢画画又恰好喜欢思考人生,那么,下面这套课程几乎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我们更愿意称它为一套“教画画的哲学课”。

“浅绛山水《魏园雅集》临摹精讲”课程,由瀚墨云桥特约画家、李可染画院艺术研究中心讲师李仕明主讲,除了对《魏园雅集图》进行深度剖析与临摹示范,带领学员了解和掌握浅绛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结构、赋色等绘画语言和笔墨技法,并有效解答了在临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

临摹山水画的笔墨秩序,先画哪儿,后画哪儿,以及如何把握绘画的整体性。

关于顺序

山水画的要素,无非是树、石、建筑及点景人物。

临摹时,可从前往后,一层一层推上去画。

关于握笔

笔是为人服务的,怎么拿着舒服怎么拿,不能让笔限制你,在画画的时候,执笔要随意,不要太拘泥。

关于调锋

在绘画的过程中,要学会用笔的各个方向来画,不断地进行调锋。如果很僵地按一个方向画,画出的线条也是僵的,所以在绘画的过程中,要经常去调笔的方向。

关于山水画中的那根线

浅绛山水跟工笔山水和青绿山水有很大的不同,青绿山水那根线到哪里都是非常明确的,浅绛山水也明显,但是它总有一些复勾的地方,这是在大自然观察中得来的,因为大自然之间是没有线的,这条线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复勾其实就是一种调整,它不是一次完成的,写意画特别像中医的方子,这个多一点那个少一点,都是在进行调整的。

你是怎么把画画死的?

浅绛山水,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颜色主要以赭石和花青为主,其他的还有朱膘、藤黄,刚开始上色的时候一定要薄,不能过厚,尤其是第一遍的时候,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到三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上颜色如果太厚的话,会妨碍墨色的表现,很容易糊死,再去上色的时候,就很难画得通透了。

永远有空隙,永远有余地,就永远也不会画死。

临画,如何避免陷入到局部里?

一幅画的完成,要靠慢慢收拾出来,如果开始过于考虑细节的表现,就会流于琐碎,很容易掉到局部里,结果就会越画越累,画出的效果也不好。

刚开始就要放开手临摹,即便临摹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经过反复练习,按照这种思路一层一层递进,不管从造型的把握还是笔墨的运用,都会越来越自如,最后再对比原作进行深入,该重的地方要重下去,该饱满的地方让它更加饱满,在收拾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要考虑整体的关系慢慢进行收拾,并不是按某个局部一步到位,否则就会掉到局部里去。

古人讲得无起始之际,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你从哪里结束,让人看不出来你具体收拾了哪儿,就说明你收拾得很成功。

悄然无声,留有余地,果然画如人生。

李仕明的课,在扎实的笔墨实践中蕴含着朴实无华的人生哲理。

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没有华丽的笔墨炫技,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不疾不徐中渐臻佳境,一如画画的人,儒雅淡定,深沉内敛,却润物无声,耐人寻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文征明《仙山行舟图》
景·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9月3日开幕
国之精粹--名画之山水篇
观点丨明清书画的正统与野逸
山水入画,宋元述情
杨 捷 山 水 画 印 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