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曹仁伯的医案,教你滋阴养舌,
今天,继续带领大家略中医魅力。

接下来,说一张清代大医“曹仁伯”的医案。

曹仁伯,他生于1767年,卒于1834年。原名存心,号乐山,字仁伯,海虞镇福山东湾街人。幼年师从同里许廷诰先生,矢志攻读。后因不愿科举应试,遂从吴门薛性天习医。其学成之际,邑境血吸虫病流行。曹氏用健脾化湿,分利三焦法治疗晚期患者,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其集多年临床经验,著有《继志堂医案》,经江阴名医柳宝诒加按语评价后,在国内广为传播。道光四年(1824年),琉球国吕凤仪登门拜谒,请求收为弟子,随学三年,回国后还将临床所遇疑难病症,写成书翰求教,曹氏逐条解答,前后共答103问,涉及内、外、妇、儿、针炙、及药理诸科,后经汇编成《琉球百问》一书,于咸丰九年(1959年)问世。道光十年,曹氏为林则徐治愈头昏失眠之疾,因而成为至交密友。清嘉庆、道光年间,吸鸦片者众。曹氏亲自研制成戒烟丸,如绿豆大小,饭后吞服,效果极佳。林则徐也曾向曹氏求教戒鸦片烟方,并赞道∶'先生乃救世之菩心也'。曹氏殁后,翁同和书赠'济世利民'匾额。

有一次,曹仁伯接诊了一个患者,此人舌苔剥落十分严重,一块连着一块,舌头表面舌苔剥落处,舌色鲜红光亮。

患者说,这个症状已经持续很久了,而且剥落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现在舌苔已经很少了。

曹仁伯问,之前都吃了些什么药。

患者说,我看了好多郎中,大部分都说是胃阴不足,无法上潮于舌。于是用的都是些滋补胃阴的药物。但是效果都不好。

曹仁伯想,舌苔剥落,舌面光红,肯定属阴虚。既然滋补胃阴没有效果,那我就滋补心阴试试。

于是,曹仁伯开了一张方子——

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曹仁伯就用了五味药。用于医案中没有标记药量,时间久远,已经无法考证。这个方子就是黄连阿胶汤,去掉黄芩,加入了生地黄。

结果在服用一剂之后,患者的舌头,疼痛火辣感有所缓解,三剂之后,疼痛感基本消失。再后来,患者的舌苔竟然慢慢生长出来,舌质也变得淡下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给大家说说吧。

其实,患者的问题就是地图舌。

所谓“地图舌”,就是舌苔剥落,整个舌面如地图一样。这只是剥苔的一种。也有的人称这种情况叫做“花剥苔”。如果舌苔全部剥落,那就叫“镜面舌”。

舌苔为什么会一块一块地剥落呢?

中医的传统经验告诉我们,这是胃阴不足,导致无法上潮于舌面。因为舌苔在中医诊断学来说,是胃气的象征。当然也有例外,也有心阴不足所致。

中医藏象理论讲,舌为心之苗。心阴不足,心火上灼于舌面,导致舌头失养,舌苔剥落。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这个时候就得滋补心阴,清化心火。

你看看曹仁伯用的药方,就是黄连阿胶汤的化裁。

黄连阿胶汤,功能在于清心火、滋阴,安心神。它是治疗心肾不交证的常用方。这个患者心有热,上灼于舌。那正好用这个方。但是,把原方里的黄芩,去掉。因为黄芩虽然去火,但是燥性偏大。患者本来就心阴严重不足,如果用黄芩燥性,恐怕伤阴。所以,换成了生地。生地可以滋补心阴,清心热,正好避免了黄芩的燥性。这就是曹仁伯当时的思路。

对此,我还要提醒大家,心阴不足、有心火的问题。舌为心之苗。心的阴阳失衡,很容易体现在舌头上。当然,肾阴不足、肝火偏亢、胃阴不足的问题,也可能会在舌头上有所体现。但是相对来说,如果出现舌红、舌痛、舌苔剥落,同时脉细数,伴随心烦、口渴、咽干、难眠等问题,就要考虑心火了。

最后,我把黄连阿胶汤的标配说一下:黄连12克,阿胶9克,黄芩6克,芍药6克,鸡子黄2枚,水煎服,阿胶烊化,鸡子黄搅匀冲服。心阴不足明显者,可模仿曹仁伯之法,黄芩用生地替代。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藏象生理学》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图舌,心阴不足!清代曹仁伯的医案故事,教你滋阴养舌,请欣赏
(三)黄连阿胶汤——心烦失眠,阴亏火亢,烦燥谵语,心悸失眠
书友医案 | 不寐、热结旁流、骨盆错位等
从舌绛如火说开去|黄煌教授医话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627期】
056、黄连阿胶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