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晚清至今中国四圣嫡传后裔简介之一

从晚清至今中国四圣嫡传后裔简介之一

鲁叟

纵观人类文明史,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创立了各自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如: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 6000年前就创造了史前“玛雅文化”。古埃及人在 5000年前就创立了“古埃及文化”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也都创立了各自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由于各种原因,如昙花一现,如流星掠空,都湮灭在历史长河里。没有流传至今。只有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汉族文化)延绵不断,开枝散叶,枝繁叶茂,显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即使两次外族入侵如金灭宋,清灭明,虽然他们在中原大地建立了王朝,但都被汉族文化所同化。传承了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孔老夫子他老人家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它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我们传承的基因。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主要部分。孔老夫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孔老夫子被封为“万世师表”其后裔被历代王朝封为并世袭“衍圣公”爵位。民国时期改为“奉祀官”历代封建王朝,为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打着“崇圣重道”的招牌,将中国四哲(孔、孟、颜、曽)的嫡系后裔树作道德、文化的标杆和榜样,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于优厚的待遇。在山东曲阜、邹县,嘉祥建有孔、孟、颜、曽四哲的府邸和家庙,其后裔享有政治经济的特权。历代封建王朝赐给大量的田产,作为四哲的后裔专门祭祀祖先之费用。称之为“祭田”,有钦拨和官拨之分。朝廷直接赏赐给的田产称为“钦拨”,地方官府划拨给的田产的称为“官拨”。“祭田”不得买卖转让。这些田产免除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义务。是给宗子们专门承管供祀用的。朝廷在赐予他们大量田产的同时,还赐予“户人”,供洒扫庭院,佃种祭田,看守庙宇。这些“户人,专为四哲嫡系后裔服务,不再向国家履行缴纳赋税和服徭役的义务。如:清初规定,“凡圣贤后裔人无丁役,地无差徭。其宗族庙丁礼生杂项差徭概行蠲免”。

现在,由于年代久远和各种原因,他们已经分散到全国与世界各地,但仍然心系祖国,怀念故土,尊圣训,承家风,无论何时何地,都为是一个中国人,为身上流着高贵的嫡系四哲的血而自豪。下面仅将孔子嫡系后裔的概况向读者作一简介。(从清末至今)孔祥珂先生,字则居,孔子第七十五代孙,系衍圣公孔继泂的后世。生于 1887年(清光绪 13 年)--- 卒于 1920 年。于光绪 32 年从天津中学毕业,选入京师译学馆。

宣统 3 年毕业。辛亥革命爆发后,毅然辞官回原籍任山东高等学堂教务长,1912 年任山东临时省议会议员,1913 年任副议长兼山东高等学校(山东大学前身)校长。1914年,孔祥珂任财政部参事上行走。1915 年回原籍任山东政法大学专门学校校长。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无理提出胶州湾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均应无条件的转让日本,此事激起中国人民,尤其是山东人民的极大愤慨。

为促进山东问题的解决,废除卖国的“二十一条”,山东各界公推孔祥珂许汉章为代表,赴美、英、法三国进行宣传、申述。孔祥珂等抱定“非达到废约目的不回”的决心,在法国凡尔赛的会场内外,大义炳然、据理力争,多次发表激动人心地演讲,震动了法国凡尔赛城,当时报栽:“登台演论,闻者动容,殊方绝域,报章传载……”。

巴黎和会后转赴欧美各国考察,回国后任北京经济调查局参议。1920 年,因患急性阑尾炎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

岁时进京入觐,被时任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的彭蕴章先生相中,遂将其子,时任河南修武知县彭祖芬的十七岁的二女儿彭涂衽许配给孔祥珂为妻。同治 8 年,(1869)孔祥珂进京入觐,被彭家约为婚姻,孔祥珂在京迎娶后回归阙里。彭夫人于同治 15 年24 岁时(1872)年生孔令贻。仅仅四年后孔祥珂先生去世。彭夫人挑起了襄理孔府府务家务的重担。阖府上下管理得井井有条。彭夫人命运坎坷,四岁丧父,由祖父接进京城抚养。彭夫人自幼聪慧,深得祖父赏识,经常在外人面前夸孙女。光绪 20 年(1894)10 月 15 日,慈禧太后亲书“寿”字赐给彭夫人,并赐封为“一品夫人”。

孔子第 76 代孙孔令贻先生,字毂孙,号燕庭。清光绪 3 年(1877)袭封衍圣公。

光绪 14 年(1888),首次入觐,蒙德宗载湉召见,并赏赐“福”、“寿”各一幅字,《四库全书总目》、《朱子全书》,并颁《斯文在兹》匾额。以后屡次受到德宗皇帝的接见与赏赐。并给于勉励。光绪 20 年,适逢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孔令贻与母亲彭太夫人、夫人孙氏,前往北京给慈禧太后祝寿。

光绪 30 年(1904)德国承修的津蒲铁路南段修到曲阜一带,计划在孔林西部经过,孔令贻认为有碍“圣脉”,“震动圣墓”,坚决要求铁路改道,避开孔林。于是亲赴省城面见省督,并咨会津蒲大臣陈情。后朝廷听取了他的意见,将铁路改道,避开了孔林。

光绪 33 年(1907),皇帝令孔令贻稽查山东全省学务,他先后到济南、泰安、济宁等十几个地方考察,“周历各郡县,召集生徒,诲以明人伦,崇正学,期有合于立人之旨。5 月请训出京,6 月初 2 到达山东。各学堂正在放暑假,于是与巡抚扬士骧研究学务办法,调查各项案卷,提出共商育才之道,以培植根本为先,办学之方以考察实际为主,东西各国于学术进步之事彼此择善而师,然于本国独擅优胜之学,赖以人民者,学校中必注意教授,弗失传。”在稽查过程中,发现好人好事及时给与表扬。每到一地,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亲力亲为,尽力办差。

至光绪 34 年 4 月,两次考察山东学务的情况,孔令贻均恭折会陈,上奏朝廷。得到朝廷的嘉许。

孔祥珂先生先后娶了四位妻子:原配夫人孙氏,生于同治 10 年(1871)卒于同治 25 年。于 1899 年与孔祥珂结婚,不能生育。孙夫人去世 5 年后,外出时遇到丰氏民女遂纳妾。但始终仍未生育。光绪 31 年(1905)4 月,娶祖籍绍兴客居北京的大名府知府陶士先生的第五女陶文潽为妻曾生下一个男孩,不久夭折。两年后陶氏回娘家,她将娘家的丫鬟王宝翠带回孔家。被孔令贻看上,将王宝翠收入房中为妾。到了民国 8 年,王姨太怀孕,当王姨太怀孕五个月时,孔令贻突发背痈,病情恶化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陶氏遭受沉重打击,陶氏勇敢面对,扶柩返曲。哺育幼儿,孔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府务家务一肩挑。并粉碎了孔府奸人孔宪标的污蔑等卑鄙阴谋。在军阀混战的动荡年月,在孔府站稳了脚跟,表现了坚毅果敢的性格与治家能力。王宝翠于 1920 年 2 月 23 日正月初四,为孔家生了孔子第 77 代孙孔德成。

孔德成,字玉汝,号达生。孔德成先生可谓命运多舛,是个遗腹子。其父在他出生前就离开人世。生母王氏不久也去世了。由大夫人陶氏抚养成人。孔德成出生 50多天后,就被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于民国 9 年 4 月 20 日颁布命令,袭封为衍圣公。

孔德成先生在陶氏与乳母张培英的精心抚育下成人。1947 年孔德成回曲阜,未忘记自己的乳母的养育之恩,马上去看望自己的乳母张氏。去台湾前想将乳母张氏带去台湾抚养,但张家不同意。未果。临行前孔德成给乳母留下几件银器和衣物。

孔德成五岁时开始在家廷师受学。先聘请毕业于新式学堂的王毓华和吕今山先生,教授孔德成。成为孔德成的启蒙老师。孔氏族人认为他是受的新式教育,国学基础较差,一九三六年,中国邮政代表团到曲阜参观,六十岁的清代翰林庄陔兰先生随团前来,孔府认为,庄先生的道德文章是足以担任做孔德成教师的资格,于是聘请庄先生留下来,教授孔德成,庄先生同意了孔家的请求,留下来成了孔德成的第 3 位老师。后在孔德成 18 岁时,经人推荐,一位佛儒融通的饱学之士李炳南先生字雪庐,进孔府教授孔德成,雪庐老人成了孔德成的第四位老师。这位雪庐老人,教授陪伴孔德成长达50 多年。都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孔德成身边,与孔德成同甘苦,共患难,一直到去世,把自己的多半生献给了教授孔德成的事业,凝成一段世界上最真挚的师生情缘。他既是孔德成的老师,也是孔德成的秘书实际上已经情同父子,不但教授孔德成文化知识,也给了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孔德成以父亲般的关爱。童年时期的孔德成虽然贵为“公爷”,但他的长辈们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娇惯、溺爱。而是尊圣训,承家风,对他严格要求,毫不松懈。他受到了严格而良好的的教育。生活上却是简朴的。1986 年,孔德成先生回忆道:“我家也尚算得上宽裕,我母亲在世课子,老师教诲。就饮食衣着两项来说吧,饮食是十分简单的。够吃即可。不许挑嘴或自作主张点菜,家里做什么就吃什么,绝不允许嫌弃菜色而不吃的事情发生。这是中国旧家庭的规矩并非吃不起。而是要小孩养成淡泊、平易的饮食习惯,才不敢任意放纵”。孔德成《庭训与师道》。

“我们家佣人虽不少,但是小孩子对待佣人不准呼来喝去,请他们做事必定要非常有礼貌,如果小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老人家看到了一定严予训责,不存在有主仆的观念。因此我们家内的小孩子从幼年起无论饮食、衣着、应对待人,均须有礼。”(同上)孔德成虽贵为衍圣公,但身上没有富家纨绔子弟的骄纵习气。尤其是上学读书方面。其中背书就是主要的必修课。在严师的督导下,来不得半点松懈和懒惰。甚至比平常人家的弟子更严格。如果背不出老师布置的课文,老师就用“戒尺”打手心,手心挨打后肿起老高,几天都消不下去。挨打的学生痛彻心扉。如果在学校挨老师的打,回家后仍然得不到同情,家长还要继续训诫,绝不袒护。家长还要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他所接受的是当时学校的课程。每天的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洗漱后就开始上课。一直到将近晚上十点才能就寝。老师规定每月只能休息 3 日。

由于孔德成在少年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是到了老年,仍然记住少年时所学的知识。这对于其一生都大有裨益。孔德成从小养成的平易近人的作风,谦虚没有架子,待人彬彬有礼。如有人向他索取墨宝,他都能满足其要求。可谓有求必应。讲究信用。

写好后交给本人。如外宾求字,写完及时发出。由于孔德成所受的都是“忠于事上,孝以事亲,诚以待人,衍圣公的敬业律己”所以在少年时代的文化修养、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在书法、诗文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还有三个姐妹做孔德成的伴读,她们是:

大小姐孔德齐,二小姐孔德懋,袁氏的女儿孔德恭。现将少年衍圣公的几篇诗作敬录几首,以飨读者。

晚霞

彩霞映青天,农夫带月还。

蝉声云霄外,碧树晚含烟。

雨后

风雨凄凄傍晚收,凉气初发已渐秋。

何当把酒东篱外,红叶潇潇带小楼。

新秋

洞庭叶落惊动秋,寒蝉鸣声似带愁。

何当雁宿远沙叙,蒹葭苍苍白鹭洲。

晚眺

冥冥万里烟,苍苍夕阳天。

乘兴登高处,黄叶占秋先。

夜咏

小斋夜更冷,独坐自吟诗。

四壁无人音,惆怅更残时。

感怀

朔风突起寒凄其,繁华佳卉久不支。

犹笑世上争利者,不如黄花落更迟。

示鹰记

少小不努力,中年伤已迟。

读书无所获,济世更难期。

静后方成悟,动能自得师。

寒窗灯下味,最忆是儿时。

就在衍圣公孔德成 5 岁时,衍圣公府将原来“四氏学”改建为“阙里孔氏私立明德中学”。“四氏学”只招收孔孟颜曾四圣的后裔子弟。由孔德成出任明德中学的校长。

但他仍然在家学读书。明德中学只是借衍圣公的名望,提高其影响力。四氏学原是“优渥圣裔”而设的儒学学署,后因停止科举而废止。民国初年,曾在此办过经学会,所在地又是康有为所创设的“孔教总会”,学校注重读经,教授孔学。与国学一脉相承之。

民国 27年 11月,日军占领济南后逼近大汶口,明德中学宣布解散。明德中学历时 13年,招生 12 级,毕业 10 个班,毕业共 300 余人。为曲阜师范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合格学生,也为社会培养了部分人才。1930 年 3 月 22 日,孔德成母亲陶氏病逝。享年52 岁。陶氏去世后,府务无人掌管,孔氏家族公推孔印秋料理府务负责孔府对外事宜,府内内宅具体事宜由孔令誉的夫人袁氏负责。在陶氏去世尚在停灵期间,中原大战爆发,军阀阎锡山部从城西炮轰曲阜孔府。孔府被打进两发炮弹,死伤多人。战争结束,孔府以孔德成的名义向国内外军政各界发出呼吁,谴责军阀的暴行。衍圣公是封建王朝所封赐,如民国在沿用过去朝廷的爵位,有点不伦不类。于是,1935 年 1 月 18 日南京国民政府做出决议,把孔德成的衍圣公爵位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头衔。

并给与特任官待遇。孔德成就任奉祀官后,面对孔府的混乱局面果断地、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府务,他发布手谕制定措施,使得孔府的局面得到控制。走向正规。

1936 年 12 月 16 日,17 岁的孔德成与 18 岁的孙其方结婚。夫人孙其方,号林君。

出身书香门第,喜爱文学,性格娴淑,不善言谈,衣着简朴,落落大方,不擅长料理家务,善待下人。夫人的曾祖父是晚清状元兼礼部尚书、宫廷阅卷大臣,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酥一起教皇帝读书。是光绪皇帝的重臣。婚礼极其隆重,参加婚礼的有来自各方的代表,其中一些主要部门的代表在婚礼上致辞表示祝贺,先后致辞的有:伪中央党部的代表,伪内政部的代表,伪教育部的代表,伪财政部的代表,伪军政部的代表,伪冀察政务委员,伪青岛市政府的代表等,就连前北洋政府总统曹锟,徐世昌,以及当世班禅,上海滩黄金荣以及日本驻华使馆的川越茂大使,日本陆军武馆石野方男等都送了贺礼。贺礼堆满孔府的院子。娘家的嫁妆也非常丰厚。原定蒋介石也要亲自到会祝贺,但是从上午等到下午还不见蒋介石的人影。婚礼不能再推迟,便开始举行婚礼。

后来才知道,因西安事变,蒋介石在西安被张扬扣留而未能到场。蒋介石与许多国民党高官都送了礼品以示祝贺。

民国 9 年,孔令贻的夫人陶氏打算重修家谱。8 年后,在民国政府工商部部长孔祥熙支持下,由 8 岁的孔德成任总裁,全国各大城市成立办事处,从 1930 年开始至1937 年告竣。《孔子世家谱》,考核精确,编次祥明,文词简洁,其规约、族户、世系、传记、文艺等是对国史、方志的补充,1937 年 2 月,由孔德成主持纂修的《孔子世家谱》,经十年努力,终于告成。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孔氏全国合族大谱。行辈严格,按照孔氏 46 代起的 60 行辈的御赐或自定的行辈规则为依据,如下:

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克。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1937 年日军侵华,济南岌岌可危。时任山东省立图书馆的馆长王献唐,欲将馆藏的大量文物书籍迅速转移,以免落入倭寇之手。经慎重考虑,立即与孔德成取得联系,欲将文物转移至孔府保存。孔德成深明大义,深知国家文物的珍贵。慨然应允。

王献唐马上指派图书馆编藏部主任屈万里押运文物经兖州到曲阜。后王献唐又将另一批文物从济南运往曲阜。计古籍善本 438 种 2659 册,名人字画 142 种 182 件(轴),金石器物 734 件。后来,王献唐又将部分珍贵文物运离曲阜。经历千难万险,最后运至四川乐山。1937 年 12 月,日军逼近济南,蒋介石急电山东省长韩复渠一定要把孔德成带离山东,绝不能让他落入日寇之手。韩复渠命令兖州驻军孙桐萱师长紧急办理,1938 年 1 月 2 日,孙桐萱奉命与当夜十点钟赶到曲阜,说明中央来意,请孔德成马上收拾一下立即南迁。不容耽搁。孔德成只好匆匆交代一下,拜托其叔在其走后掌管府内外一切家务,并代理奉祀官府。府内重大问题由族长,老师庄陔兰、王毓华协商办理。后匆匆收拾行囊,带着夫人两个女仆,两个男仆,老师吕金山,还有老师兼主任秘书的李炳南登车离开南迁。路上艰辛,已在另文《恩师雪庐老人与孔德成的师生情缘》中介绍,在此省略。1946 年抗战胜利结束,9 月,孔德成离蜀迁往南京,住在琅琊路 5 号一座二层楼,同时南京还设有“奉祀官办事处”。孔德成南迁后,曲阜的孔府府务由孔令煜代管。1947 年 3 月解放军撤离曲阜,5 月孔德成携夫人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曲阜孔府,他立即召开全体管事人员会训话。有人建议将解放军实行的减租减息时佃户得到的粮食倒算。被孔德成拒绝。他为了杜绝管事人员自行找佃户倒算退粮,专门写成布告在曲阜广为张贴。取消千百年来实行的收租时的“斗尖”、“地皮”、“合子粮”等剥削制度。减轻佃户负担。废除销毁孔府一直沿用至今的打人的皮鞭、大板、黑红棍等刑具,取消各佃户的集市税收。外省县的土地移交当地政府管理。本县祀田作为办理博物院基金……孔德成决定成立“府务委员会”管理孔府日常事务,取消了以前各厅的公府官衙制度,改为行政机关制度各项制度。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这些开明举措,对于一直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孔德成来说,也算难能可贵了。在处理完府务后,就匆匆离开家乡。

1947 年孔德成回乡时预感国民党必败,欲将孔府所藏文物南迁,但兖州国民党驻军司令李玉堂以运费不属军费为由拒绝拨给车皮,只能将这批文物运至兖州天主教堂暂存,结果这批文物才能留在大陆。1955 年这批文物终于回到曲阜。1949 年,蒋介石兵败大陆,退到台湾,孔德成也被裹挟至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这一去竟成永别。

孔德成再也没有返回大陆。造成终生遗憾。

孔德成被蒋介石封为“国大代表”,孔德成出席蒋介石抛开共产党,只能代表蒋家王朝的所谓“国民大会”时,看到大会混乱、龌龊的现象:为了能当选总统,在竞选中使用各种手段,拉拢,收买代表为其投票的无耻嘴脸,蒋介石与李宗仁为争夺总统位置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洋相百出的闹剧,看清了蒋介石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

他失望了,言谈之间流露出不满情绪。他常常摇头叹息,不断地说“实在不像话……”

在家中,他与人闲谈时,很少谈及政治时事,偶然提到蒋、宋、孔、陈之类的“显贵们”只能违心地说一些应景的话来敷衍了事。

孔德成去台后住在台中,他的住宅被称为“奉祀官府”。他的实际工作是在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讲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铜彝器”课程。

教学之余,致力于古籍注释等工作。曾撰写过《礼记释义》《仪礼考释》《金文选释》等著作。他还担任“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孔德成在台湾,广受台湾人民尊敬。他作为“文化大使”,访问了世界各国,宣扬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曾担任“中国书法学会”常务监事、台湾当局“资政”、“考试院长等职。”。生活简朴,连自用车都没有,有时乘公交车上班。2008 年 10 月 20 日,孔德成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心肺功能衰退,医治无效病逝,享年 88 岁。11 月 30 日上午 9 时,在台北第二殡仪馆举行公祭。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临颁发褒奖令,并发表追思感言。

继孔德成先生之后,孔氏后裔已繁衍至 80 代。在遍地烽火国难深重的南迁路上,1938 年在武汉生下了孔子第 78 代嫡长孙女孔维鄂,1939 年在四川重庆生下了孔子第78 代嫡长孙孔维益,1941 年生下孔子第 78 代嫡次孙女维莱,1947 年生下孔子第 78代次孙孔维宁。1975 年 7 月生下孔子第 79 代嫡长孙孔垂长。1971 年 12 月生下孔子第 79 代长孙女垂梅,第 79 代孙垂玖,第 79 代孙垂永。2006 年生下孔子第 80 代嫡长孙孔佑仁,孔子第 80 代孙女佑心。他的后代都学业有成。继家学渊源,承儒家礼教。

无愧为孔子后裔。孔垂长先生除今年因疫情来往不便未能来曲阜外,最近几年经常来曲阜主持祭孔大典。2000 年,孔德成在台湾的府邸“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的称号被台湾当局取消。

以孔氏以及四哲为首的,现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的嫡系先贤后裔,虽然有的远离故土,但他们心是与祖国连在一起的。他们一定会利用自己嫡系圣贤后裔的特殊优势,为国家,为故乡,为传播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做出更大贡献。故乡人民永远关怀着你们,惦记着你们。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欢迎你们回乡定居。曲阜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乡。是你们的根脉所在。你们先祖的陵寝所在。祝你们幸福安康,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让你们的先人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在你们身上永放光芒。

仅以此文表达对四哲嫡系后裔们的敬仰和惦念。

注:1 对孔德成先生在“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与恩师雪庐老人的师生之情”一文中做过专门介绍,这次在本文中作了补充介绍。

2. 本文资料选自从魏庆友先生那里取得的“孔府老照片”为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世家谱重修背后
孔府的荣耀
【尼山札记】(42)
衍圣公
此封号世袭近900年,坐看中原皇朝更迭,家族就是屹立不倒
千年圣脉传承的“活化石”: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流离与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