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15章-今天的成就只是明天的开始:永远不要自满

------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猷(you:帛书乙本)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从帛书乙本没有“孰能”二字)。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成(从帛书乙本)

 

上一章,老子再一次描述了大道,它无形无声无色,虽然玄妙的不行,但也是可以学习,方法是“以今之道御今之有能知古始”,这就是悟道的要领(“是谓道纪”)。而且有悟道悟的很通透的人。那么吃瓜群众就问了:悟道的人是什么样儿的呢?他们是怎么处世的呢?于是老子在本章开始勉为其难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开宗明义地写道:“(往昔)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意思是说“往昔那些善于悟道的人,他们深藏不露(微:上一章不是定义了视之不见名曰微嘛) 、奥妙无穷、深奥难测 (: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赤黑色,颜色较为模糊,引申出深奥) 、明了通晓,真是高深的难以形容啊。正因为他们高深莫测难以形容,所以我在这里只能勉强地来形容一下他们吧。”。于是,老子从谨慎()、警惕()、恭敬()、淡定()、质朴()、豁达()、包容()等七大方面来对悟道之人做了个大致的形容:

豫兮,若冬涉川;猷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包容)兮,其若浊(浊:借指常人、大众,笔者以为没有贬义的意思,圣人也有缺点嘛,所以浊就是借指常人吧)”意思是说“他们做人谨慎,好像大象在冬天过河一样的谨慎小心;他们处事警惕,好像害怕被四邻指指点点一样的谨言慎行;他们对人恭敬,好像是做客一样的恭敬庄重;他们处事淡定,好像冰块缓慢消融一样的不急不燥;他们厚道质朴,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木一样朴实无琢;他们深沉豁达,好像幽深的山谷一样幽静深远;他们宽厚包容,好像包容一切的水那样和常人无二”。

在这里,值的说明的是笔者对“混兮,其若浊”中“混”的理解觉得更接近于老子的本意即包容低调亲民(对领导者来说这里混是“亲民”的意思)与常人(浊人)无二:原因有二,第一是,老子在前文中讲过悟道的人“和光同尘”,通俗地说是与大家打成一片、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而这正是因为他包容,有容乃大嘛,包容了才显得和所有人是混杂在一起的,与常人无二!众人如果是污浊的,悟道的人看上去也好像也是污浊的,看上去(注意只是看上去)没有与大家不一样,可是正如道德经第70章说的那样,人家可是“被(pi)褐而怀玉”的悟道之人哟,人家不知道已做了多少好事了、不知道有多高深莫测!做了这么多好事、人又那么高深莫测,但看上去还和我们俗人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竟然完全看不出来,这就是“混兮其若浊”!悟得大道的人多低调啊,就在我们中间,我们却视而不察,真是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呐。第二是,毕竟老子对悟道的人的七大方面的形容,笔者经过总结发现都是内敛的品性!而非张扬的看上去与我们常人不一样、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似的惊叹到“哇,你原来是圣人哟,你好腻害哟”。我说啊,那一眼看出来与常人不一样的人肯定不是圣人,他/她一定是个奇葩。这个包容低调与人无二的品质就更是典型的内敛品质了!

此外,在这里,笔者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混兮,其若浊”中的“浊”字。笔者以为:本章的“浊”字并没有贬义的意思。笔者以为仅是指普通的人,因为“混兮,其若浊”很明显,是把人分成了两种的,一种是悟道的人即清,一种是普通人即我们常人俗人即浊。而“混兮”是说悟道的人与普通常人和光同尘地混同在一起,更加强化了这里的“浊”字是指常人的意思!既然提到了常人(),所以,紧跟着老子自然地启发我们普通人怎么修炼成悟道的人呢?他举了个浊水的例子,告诉我们:保持心态的宁静,静能生慧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但我们不能永远“静”下去,还要奋斗,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嘛。鲁讯真是吃透了老子这一章的中心思想呀,即永远不要自满!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中间的句号应断句为逗号。

至此,老子从七大方面以“悟道的人应有表现 举例”式的文法结构描述了悟道之人的处世风格:这种文法结构的目的是不但告诉你悟道的人是什么,而且告诉你怎么实践它------当然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启发我们、来告诉我们怎么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老子说悟道的人应厚道质朴(敦兮),怎么做到呢?老子举了个原木的例子说要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木一样朴实无琢(其若朴),真可谓是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啊。感觉一下,老子说的这七大品质都有“内敛的”(渐进、安静……)的感觉,其实整本道德经都有这种风格!

那么讲完了这七种悟道人的特征,吃瓜群众说:原来悟道的人就在我们中间!与我们无二!我也想成为这种悟道的人呐!可我怎么才能实现呀?老子说,实现的方法很简单呀,让我来启发启发你吧:你看一杯水,“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意思是说“(你看一杯浑浊的水,如果)让它保持安静,浑浊的水就会慢慢地变清澈了,如果再动一下它,它又开始运动变化、演化发展了”。吃瓜群众听到这里,突然顿悟了似地感叹道“大师,我明白了!成为悟道的人就是要懂得保持心态的宁静,佛儒道三家都讲静能生慧嘛,可是人又不能永远地静、还静过了头,人不应固步自封,不应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而觉得自己已经很圆满了,这是不够的,人还要追求进步,不断以不满“不盈”的心态奋斗下去!。老子听完后激动的一拍大腿说,你讲的太对了,你悟道啦!这正是豫兮,若冬涉川;猷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和“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这两段话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太多人的解读包括前哲的,只是单独地解读了这两句话,分开看讲的都没错,可就是少了这两句话之间的联系,感觉一会说这,一会扯那!真是纠结我这个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人呐!实际上,这两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逻辑性,正是笔者学习本章中的一个纠结点。

简单地总结一下上述两句话的内在逻辑性吧:在老子讲了七大悟道的人的特征特别是在第七点讲了“混兮,其若浊”后,他顺势总结了浊人就是我们普通百姓怎么悟道呢?所以他给出了修道的方法!方法是比喻、启发式的即“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意思是说“我们常人怎么才能成为上面形容的悟道之人呢?你看一杯浑浊的水,如果让它保持安静,浑浊的水就会慢慢地变清澈了,可是如果你再动一下它,它又开始运动变化、演化发展了!”。讲完了这个启发常人的道理后(方法)后,老子对这个道理(即“浊通过静到清,清通过动再到重新生发演化”的道理)的实用意义做出了智慧的总结:

(拥有、持有)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破烂的:在此引申为不圆满)而不成(成就、成功)”意思是说“掌握了这个运动变化道理的人,他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圆满做到最好了!所以,只有不自满的人,他才会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成功圆满,他才会继续向前努力!”。注意,此句中的道,不是指大道,是指“浊通过静到清,清通过动再到重新生发演化”(即“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的道理。特别地,“不盈”不是太多人认为的老子鼓励大家不要做事做的太满的意思!老子在这里说的“不盈”的深刻涵义是指:即使已经做到你或别人认为的那种“满”和极致,但你要将这个“满”到极致的想法从你的意识中清空为零:你这点成就才只是开始,离“满”还差的太远呢!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还要继续努力啊!所以老子是多么的积极“入世”,根本不是历史上、现在的很多人认为的老子是“出世”的、是消极避世的,那些读了道德经只言片语的、听了人云亦云断章取义的若干解读的人,笔者真是好为他们捉急哟。老子是告诉我们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以“满”为“满”,以每个“满”为“新的起点”,再次“徐生”进步,永远努力!

所以“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猷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浊而静之徐清。如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成”完整的意思是说“往昔那些善于悟道的人,他们深藏不露、奥妙无穷、深奥难测、明了通晓,真是高深的难以形容啊。正因为他们高深莫测难以形容,所以我在这里只能勉强地来形容一下他们吧。他们做人谨慎,好像大象在冬天过河一样的谨慎小心;他们处事警惕,好像害怕被四邻指指点点一样的谨言慎行;他们对人恭敬,好像是做客一样的恭敬庄重;他们处事淡定,好像冰块缓慢消融一样的不急不燥;他们厚道质朴,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木一样朴实无琢;他们深沉豁达,好像幽深的山谷一样幽静深远;他们宽厚包容,好像包容一切的水那样和常人无二。(悟道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常人怎么悟道呢?我来做个小实验来说明怎么悟道的道理吧:你看一杯浑浊的水,如果)让它保持安静,浑浊的水就会慢慢地变清澈了,如果再动一下它,它又开始运动变化、演化发展了! 掌握了这个运动变化道理的人,他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圆满做到最好了!所以,只有不自满的人,他才会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成功圆满,他才会继续向前努力!”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英语美文,其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The minute a man ceases to grow, no matter what his years, that minute he begins to be old”。让我们把每一个今天都当成开始!今天的成就只是明天的开始,永远不要自满,我们才会不断进步。这正是本章老子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参悟国学,启迪智慧,滋养灵魂,温暖人生。晓钰是为理解,成其笔记,分享于缘者。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李邦献(《省心杂言》,)

The minute a man ceases to grow, nomatter what his years, that minute he begins to be old(笔者译:奋斗不止,青春不逝).

------无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深度,有涵养,到底是什么样子?
【道德经】 十五卷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道德经》第十五章简释:吉人天相,徐清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解说
《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15---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认识的深化和演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