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芍药甘草附子汤和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解索  68、69条

台儿庄区中医院  张可

68条

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发汗后阴阳两虚的证治。

阳虚感受风寒后,医者单纯用辛温发汗法,汗出后,阴阳俱虚,阳虚失于温煦则恶寒更重,即“反恶寒者”。方用芍药甘草附子汤阴阳双补。方中芍药补营阴,附子补阳气,甘草补气、调和诸药。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应用指征:恶寒。

本条可以和第29条、第30条互参,对于阳虚感受风寒者,误用发汗则阴阳两伤,第29条是先用甘草干姜汤补阳气,再用芍药甘草汤补营阴,而本条是阴阳同时补。在没有误治前可以考虑桂枝加附子汤或者小建中汤加附子。

本方可用于阴阳亏虚所致的痹证、头痛、三叉神经痛、腹痛、腓肠肌痉挛等,均为阴虚失养、阳虚失温。

69条

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阳气大虚而烦躁的证治。

正虚感受风寒,应该用扶正解表法,反而纯用辛温发汗法,或者用攻下法,病证不除,阳气大虚。阳气虚衰,心神无主,故“烦躁”,阳虚生寒饮,寒饮停聚阳不得通,可见心悸不安。方以四逆汤回阳救逆,加人参补元气、生津液,加茯苓利水安神。

茯苓四逆汤的应用指征:烦躁。

茯苓在本方的作用有三:一是宁心安神以治烦躁;二是有水饮者可治水饮;三是即使没有水饮,亦可借茯苓淡渗利水之力,以助参附通阳回阳之功。

本方证说明阳虚寒饮可引起烦躁,可用于癫狂等精神疾病。

茯苓四逆汤证应与真武汤证、苓桂术甘汤证合参,均是阳虚水饮证,但是阳虚的程度有轻有重,水饮的程度和部位也有差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寒之剂第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68】【69】【70】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72)---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汤、真武汤
张仲景《伤寒论》里附子汤,调理少阴虚寒证第一方
伤寒论偶感——发汗后变证之阳虚
伤寒论学习:67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