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茯苓的这样配伍应用效果最好1.配半夏...



1.配半夏:茯苓味甘淡,甘能补脾,淡渗水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补脾能促使水湿运化,水湿的消退有利于脾运的恢复;半夏辛散水气、温燥化湿,脾湿去则土燥,痰涎无以生。半夏与茯苓,一为温燥化湿,一为淡渗利湿;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二者标本兼治顾,功可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临床常用于脾虚湿停、胃失和降之心下瘸满、呃逆呕吐、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或下利便溏等证的治疗。
2.配附子:附子大辛大热,温肾补火;茯苓甘淡而平,健脾利水。茯苓得附子则补火生土,使水有所归;附子得茯苓则水有所摄。功效温肾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症见恶寒脉沉,四肢沉重浮肿,小便不利,或腹痛下利等。
3.配桂枝:茯苓味甘淡而性平,甘以益脾培土,淡以利水渗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治其生湿之源;水湿阴霾之邪,又赖阳光以煦,桂枝辛甘而温,辛甘以助阳,甘温以化气,最善散阴霾之邪;桂枝得茯苓不发表而专于化气行水,茯苓得桂枝通阳除湿。二者相互配对,具有较强的利水除湿的作用。
4.配泽泻:茯苓淡渗利湿,兼有助脾运化之功;泽泻善逐三焦、膀胱之水。茯苓得泽泻,利水除湿之功倍增;泽泻得茯苓,利水而不伤脾气。二药合用,相使相辅,可使中焦得运,水道通调,水湿之气从上顺下,出于膀胱府,主治一切水湿停留之证,如水肿、黄疸、泄泻、淋浊、小便不利等,但对于中下二焦水湿之证最为理想。
5.配山药 白茯苓功专利水渗湿,虽具有益气健脾之功,然终为补少利多;山药既可健脾益气,又能固肾益精。白茯苓和山药相须配对,茯苓得山药则利湿而不伤阴,山药得茯苓则补脾而不留湿,补中有利,利中有补,合为平补缓利之剂,为脾虚挟湿又不耐峻补峻利者所宜。
6.配党参:党参健脾益气,茯苓利水渗湿,并有缓和的健脾助运之力,二药同用,可加强健脾益气之功效,且藉茯苓利湿之功,可防党参壅滞之弊,具有补而不壅、补中寓利、相得益彰之妙。大凡脾胃虚弱,症见头晕倦怠,短气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力弱,腹中虚满,便溏泄泻等,均可应用。前人有“脾胃气弱,参苓必进”之论。
7.配黄芪:黄芪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利水消肿;茯苓健脾助运,利水渗湿。黄芪配伍茯苓,以黄芪益气升阳、健脾利水为主,配用则健脾益气之功加强.且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既可用于气弱脾虚之证,也可用于脾虚所致的水肿、白浊、白带等。
【应用注意事项】
1.忌米醋。
2.虚寒滑精或气虚下陷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煎剂,或入丸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东垣的“催眠圣方”!脾好,睡眠才好,令无数人神往
茯苓搭配不同功效不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汉草养生】茯苓配伍不同功效不同,你选对了吗?
是时候对你的“游泳圈”下手了——痰湿体质调养
脾虚有湿气,食欲不振,常吃4种食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