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伤寒论》第230条有感之小柴胡汤治疗“大便异常”问题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典范之一,示后人以辨证论治的法式,细心玩味能进步辨证论治的程度,从而进步临床疗效。但伤寒原文一针见血,简短言辞中包含着深入的寄义。纵观《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的原文,小柴胡汤证的大即可以表示为'不大便'、'大便硬'以及'大便溏',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大便次数、性状分歧的环境呢?

从小柴胡汤医治'没有大便'、'大便硬'和'大便溏'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1.小柴胡汤医治'不大便'

 (1)原文索引

 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经方大家胡希恕以为:'胁下硬满,即胸胁苦满,胸胁苦满而呕为少阳证,不大便为阳明证,苔白,主热而未实,健壮则苔色转黄,不大便而现柴胡汤证可与小柴胡汤。'是因为本条虽冠以阳明病,但没有达到腑实承气汤证,在此应指不大便或有发热之证;虽有呕,却非阳明腑实导致的气机上逆之呕,此时可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2) 病因探究

  陈建园认为:'不得由枢以出,遂致三焦相混,表里不通矣。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而为不大便。'原文中提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正申明出现'不大便',不只是由于有热而未尽实,并且是由于少阳枢机晦气,邪气结于胁下,影响上焦津液不得往下,而导致不大便。

(3)方药分析

  虽有阳明热证,但却已尽至腑实,不成用下法,而且'胁下硬谦','呕'是为少阳证,可用小柴胡汤和之。君药柴胡在《本经》中言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可见,柴胡不但能和解少阳,调和枢机,还能涤荡胃肠结气、推陈致新。全部方剂能使少阳枢机条畅,胸中所结之气通,津液得以往下,胃气逆降而大便自通。

(4)应用注意

  用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必需出现小柴胡汤证,且腑未成实,本例胁下硬满、呕为小柴胡汤证,不大便却舌上白苔。在临证时,还必需与以下几个方证相判别:大柴胡汤(见原文103、136、165条):此方是正在小柴胡汤往人参、甘草的根本上,加大黄、枳实、芍药,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方证是在小柴胡汤证基础上出现心下痞塞,郁郁微烦,大便硬,或热结旁流而现溏。柴胡加芒硝汤(见原文104条):此方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芒硝一味,主治小柴胡汤现大便不通,发潮热,亦为少阳阳明合病。

2. 小柴胡汤治疗'大便硬'

(1)原文索引

  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杂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以是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四诊合参,既有头汗出,微恶热,津液不达四终而手足热的表证,也有大便硬,微结于里的脉沉,结而不出的脉细等里证,且故出现心下满,不欲食的柴胡证,即'半在里半在中也'。

(2)病因探究

    本条出现的'大便硬'的原因,需与230条互参。阳微结一证,是风寒束表,卫气郁闭,上焦得于宣通,里阳不得畅达,致使内外失和,邪热郁结于内,引起'大便硬'。再加上少阳枢机不利,腑气不通,蕴邪化热,大便即硬。

(3)方药分析

  此证治疗时汗下皆为不宜,而需用小柴胡汤之和法,使枢机通利,阳气宣通,表正分散而里气自通。柴胡最善升散舒达,推陈致新,利少阳枢机;黄芩长于清泄胸腹之蕴热,祛肝胆小肠之积火,与柴胡配伍正中病机,全部方药合理配伍方能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疗效。

(4)应用注意

  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阳微结'一证,必须深刻揣摩条文深意,理解少阳主治之'半在里半在外'的病位,明白'三阳合病,治从少阳'的真正含义,才能收效显著。服药后,需要紧密观察病情的转变。正如郝万山老师所讲:“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需要一定的时间,津液向肠道的输布需要一定的时间,身上还不爽快,暂时不要用药,等到津液能够输布了,肠道能够滋润了,“得屎而解”,大便通了,这个阳微结的证候就会缓解。”当然,若服小柴胡汤后,症状减轻,但病未全去,可在小柴胡汤中加入大黄或少少与调胃承气汤,得大便通则解。从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和“大便硬”可知,尽管有少阳兼阳明热而不实证、三阳合病之阳微结之别,但这两个大便的异常,实有共同之机理,即因为少阳枢机不利,邪气结于胁下,影响上焦津液不得往下,而导致不大便,故其治法用方皆为小柴胡汤。胡希恕认为:“小柴胡汤有通行大便之功,功在疏泄胸胁,推陈出新,而不在升提。”临床中需抓住病机,抓住主要矛盾,必能殊途同归,大便得解。

3.小柴胡汤治疗“大便溏”
3.1 原文学习
    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阳明病,非小便多液伤,即液涸无小便。今大便调,小便亦调,证明胃家完整不实。”阳明病,发潮热,有似阳明腑实证,但却无腹部硬满、大便硬、谵语、手足濈然汗出等阳明腑实证,而有大便溏,小便自可,更有胸胁满的少阳见证。治疗不宜下而该用小柴胡汤。
3.2 原因分析
    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与胸腹间脏腑联系紧密。与脾胃联系尤为显著。在小柴胡汤主治证中的“默默不欲饮食”、“喜呕”,以及或然证中的“腹中痛”都是少阳之邪气影响脾胃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此条原文中出现大便溏亦是由于胆气抑郁,不能疏土,土不运化水湿所致之证。
3.3方药分析
    阳明病,发潮热,但未至里实,反而出现大便溏,小便自可,说明此大便溏非阳明腑实引起的热结旁流,亦非小便不利而致的大便反溏。因此,治疗上不可用下法,亦不可用“利小便而实大便”的治法。在上述症状基础上,还现胸胁满一证,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柴胡大量使用,可以达到解热的功效,在加黄芩清热、止利,相互配伍,而使清热力加强且能治大便溏。与他药和用,有寒有温、有升有降,调和枢机,和解少阳而清热止利。
3.4应用注意
    临床应用不可凡见大便溏都用和法,大便溏出现少阳证时,才可考虑用小柴胡汤。必要时还需加减灵活应用。日本汉方家汤本求真在其著作《皇汉医学》中注解229条言:“以余之试验,则本方不特限于本病,凡一般之急性、亚急性、慢性卡他炎,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等,最有奇效。若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有不消化之便或粘液、粘血便时,宜加大黄,有口舌干、发热、烦渴等症时,当加石膏。”
    同时,由于此证的大便溏,是阳明热而不实,且合于少阳,因此还需要与如下方剂相互鉴别使用:(1)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主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兼见口苦、发热、咽干、腹痛等证。与小柴胡汤治疗的下利、或大便溏则兼见小柴胡汤证,可资鉴别,但应用时,若出现腹痛,或“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而蕴芍药汤于小柴胡汤中。(2)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方证是在小柴胡汤证基础上现心下痞塞不通而急紧,郁郁微烦,大便硬,或热结旁流而现溏。而小柴胡汤出现的大便溏非阳明腑实之热结旁流证。
    通过对《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大便硬”、“大便溏”的条文学习、原因分析、方药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注意,说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如果病人出现不大便、大便硬、大便溏(或出现热利、痢疾),医者辨证时不能局限于大肠。而必须全面了解,细辨六经与方证,抓住病机,从而准确选用小柴胡汤,必能效如桴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柴胡汤的辩证经验
浅析小柴胡汤治疗“不大便”、“大便硬”和“大便溏”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下)
二、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
柴胡桂枝汤.脾胃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内涵解析 作者:江长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