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抑郁觉醒」心理咨询与解决问题的区别
userphoto

2022.10.28 广东

关注

作为家长,在帮助抑郁(泛指心理问题)青少年这个问题上

你是希望单纯完成一个“咨询”,还是希望解决问题?如果你希望解决问题,这篇文章相信可以对你有启发。

先讲一个案例:

女孩,简称她为小A,我们接触时她在上高二,用她的话说,她是一个各方面都“普通”的女孩,成绩一直不是十分优秀,那段时间她的状态非常不好,有焦虑和轻度自残的情况,所以她妈妈找到了我。
在这之前,她已经在一个咨询机构做了一个月的传统咨询,但是无论如何,焦虑状态迟迟不缓解,自残状况也愈发糟糕,从手腕上方肉多处逐渐转移到了手腕血管多处,伤口越来越大,很明显她的状况是加重趋势。
通过一些铺垫和沟通,我以一个“同校的师兄身份”接触到了她,我们在公园处以半偶遇半介绍的形式认识了彼此,在沟通当中,深挖到最后发现问题是由于物理成绩下降引起的,由于我的物理还可以,就找到了这个切入点借机给她补习物理,从那之后,到她家时与她沟通的同时,会顺带讲解一下物理和舒缓她的焦虑。

一个月后她的物理成绩得到非常明显的进步,她的焦虑问题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控制,几乎不再怎么失眠和焦虑,脾气也好了许多,手上的伤口结咖后也基本没有新的伤口出现,自残问题也得到缓解。


那么问题来了:

1,我给小A做的是否是心理咨询?

2,我给小A的咨询是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3,我是否解决了小A的问题?



1,我给小A做的是否是心理咨询?
不算。
我给小A做的咨询已经偏离了正常范围的咨询定义,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根本上讲,我的行为更多像是教育行为与一种“朋友式”的陪伴支持。

2,我给小A的咨询是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没有。
因为小A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对物理的焦虑,而是遇到困难时产生的基于思维层面的:负性认知。我并没有直接解决小A的这些认知理念和纠正她思维层面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模式。
而是以物理探讨的形式切入先解决了引起她焦虑的最根本原因,中断了后续可能引发的“情绪效应”。其次才是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降低她的防御。先当了一个倾听者的身份,让她发泄自己的压抑。

3,我是否解决了小A的问题?

解决了。
我对小A的帮助,让她远离了造成她“认知偏离”的环境,既:物理难题。
通过教授她物理技巧的方式让她掌握了解决物理难题的能力,原本的物理对于她来说不再是难题,既不会再产生基于学校环境下的焦虑。

让我们重新整理一下思路:

1,因为有物理难题,所以小A出现了不合理的思维
2,因为不合理的思维导致产生了负性的认知:我做不好物理,所以小A产生了焦虑。
3 ,因为有焦虑,所以逐渐无法专心学习物理,所以考不好。
4,因为考不好所以导致她出现了“比较心态”,觉得自己差,产生:自残和负面的心理。

我给小A补习物理,是让物理没有难题。


传统咨询工作思路,是处理不合理的思维与认知。
区别:让物理没有难题这个事情虽然无法全部做到,但是可以让物理难题的比例减少,其次是可以短期内快速解决,因为题目主要是思路问题,非本质智商区别,这些都可以短期内有效提升和解决。

但是不合理的思维与认知是一个系统性的大脑功能问题,由于大脑系统的复杂和思维的难改造性,注定这些问题并非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以上两者都可以缓解焦虑,但是区别在于:一个在第一层作用,一个在第二层作用。心理问题的诱发是不合理的思维导致出现了负性认知,导致产生了心理问题,解决了这个负性认知,但是现实层面的问题还是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总结:

1,让物理没有难题,可能会彻底不会因物理而感觉到焦虑,解决了现实问题,心理问题也暂时没有被诱发的可能。
2,只是单纯咨询,一个小时的咨询时焦虑缓解了,但是回到教室做到物理时还是会焦虑。解决一点点的心理层面问题,但是回到现实仍然可能被诱发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还有别的例子吗?(心理咨询与解决问题角度)

“我”无法与同学相处,不想住宿想回家。教授人际相处的技巧,分析此次相处问题的关键,主动找到同学撮合关系升级,促进宿友和谐,家长给宿友送礼洽谈,缓和关系,是解决现实问题。讨论自我逃避的思维模型与依恋的原因,这是解决心理问题。
“我”我不想吃药太多的药。了解清楚吃药困难是认知,还是药丸的客观问题,购买切药器分切小块方便吞咽,搭配果汁缓解药物的味道,是解决现实问题。寻求咨询师,与“我”探讨自我,动力模型,教授我药物的理论知识与灌输不服药的后果,这是解决心理问题,而且在“绕弯”,因为患者可能在了解复杂的原理后更抗拒服药了。

应该先解决哪个问题更好?

个人认为解决现实问题能够让你更快渡过难关,现实问题与我们个人生活“关联性”最大,解决现实问题可以最快让“生活矛盾”趋于稳定”。

心理问题的自洽性

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的话,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这就是简单的自洽性。

而心理问题最大的矛盾就是自洽性太强,比如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他对某些观点非常具有唯一性,有时你把一个观点拿出来,他也会觉得自己这么想不太对,但是一旦到了真正再次遇到的时候你要求他改变,他自己的其他观点就会出来:自洽,形成一个阻挡。

自洽性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就是一个抑郁症孩子的父母有一方对孩子不是那么上心的有点偏执,你给他发文章讲道理都懂,但是实际上不是改变难,而是真正改变的时候他只是拿出自己观点再次说服自己,形成一个“自我阻挡”罢了。

理解自洽性的存在,自我有意识的克服自洽性的缺点,是父母改变的一个核心要素。自洽性的存在也是传统认知疗法的短板,而传统咨询的主要流派也是以认知疗法为主。

所以由于“自洽性”的存在,“自洽性”强的家长和孩子,就为什么可以解释这些家长和孩子一直在抗拒一方提出的“心理咨询”,因为他们觉得没必要,但是如果你的名义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想,成功有效率会提升。


如何选择?

怎么做出合适的选择,要看现实问题与心理问题,综合评估。

你选择了心理问题,它有效的前提是,你默认心理问题是你的核心问题,去做时,就意味你应该认为经历的这件糟糕的事情给你带来的问题不是主要问题,比如你的孩子日夜颠倒,消费大增,自残,这些事情都不是你主要想要的,你只是想弄清楚这些事情里面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它们怎么作用了孩子的内心,理论是什么,这些是心理咨询可以给到你的帮助,但是它们有可能不能“有效”直接,解决你孩子的问题

讲直接一点就是说,假设你的孩子被班里同学欺负,你想选择心理咨询帮助她,那前提是她认为自己被同学欺负并不是核心,她清晰意识到自己找咨询师的目的只是想清楚某些自己心理的问题,而不是学会“如何不再被欺负”。


浅谈选择解决心理问题的缺陷

往往我们去选择解决心理问题时,实际上都是希望解决现实问题,比如你的孩子在学校遭受霸凌产生情绪与自伤问题,你会被老师叫回去看医生,医生又会叫你去做咨询,但是实际上咨询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工程,它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往往由于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到位,会导致我们走非常多弯路。


我的经验:

在我长达四年的心理工作中,接触了非常多的家长与孩子,从开始的循规蹈矩中,逐渐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些经验方法,以下分别挑选一个类别举例,提供给大家参考:

创伤治疗:找到引起创伤的人与事
家庭治疗:成立家庭辩论会
朋友治疗:匹配同龄理想的朋友
系统治疗:匹配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创伤治疗:找到引起创伤的人与事

青少年遭受的创伤普遍来自家庭与学校,如在学校受到的创伤有:被同学霸凌,被老师针对,孩子遭受到这些反馈给家长,家长应该思考的是先解决:学校的问题,不要被“老师”误导,“逼”孩子去看医生。

如找到被霸凌同学,家长先单独找“霸凌者”沟通沟通时先硬后软,先表明问题再视情况送一些礼物,后要求霸凌者主动与孩子道歉。被老师针对时,可以先与学校领导沟通是否可以调离班级,或者与老师沟通后,劝老师与孩子做一个真正的和解。这些顺序的核心:必须解决引起问题的人与事情,才能扼制后续带来的持续“创伤伤害”。


家庭治疗:成立家庭辩论会

对于家庭造成的伤害,通常很多时候不被重视,孩子认为是家长造成的问题,家长认为是孩子,大家互不理解。家庭辩论会的形式,是提供大家一个可以说“真心话”,“说狠话”的地方。

辩论会主要有几个规矩:

1,不可以讲“温柔的话”,这个规矩决定了大家都会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2,讲话时不可以“失控”,讲话可以大声、吵,但不可以动手砸东西,约束基本场规
3,反驳对方要讲证据、事实、举例,确保不会瞎讲,完全带情绪
4,会议结尾要“结束情绪”,提出希望对方希望怎么做的想法

家庭会议的核心很集中,表达彼此的想法,但是建立需要一个“裁判”参与建立,其次是铺垫好秩序,以保证后续可以按周进行,持续一个月左右,家庭氛围会得到大改观。


朋友治疗:匹配同龄理想的朋友

朋友属于“社会支持性系统”,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不可能真的“自己治愈自己”。所以一个人孤独、缺爱、单亲的青少年必然需要一个人年轻的“知心大姐姐”,“贴心大哥哥”才能完善他/她缺失的那部分陪伴

在我接手的案例当中,大概有这么两种形式:一个孤独向往爱情的男孩,我们通过给他寻找一个他“理想型”的“女神”,通过一些“偶遇”的形式现实中接触到他,成为“亲近”的朋友,引导他。

一个渴望朋友的缺少父亲陪伴的女孩,通过“朋友”的推荐给他引荐一个符合她审美的“知心大哥哥”,基于父位缺失的缘故,她会主动和“知心大哥哥”形成一个无话不聊的状态,弥补她对“异性缺位”的陪伴,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完善“父亲的那部分责任”。

一个可行的朋友式“陪伴治疗”,好处是降低了孩子的防御感,“撇清”了家长安排的嫌疑,“切离”了非咨询师式目的性的接触。这个“朋友”应该满足哪些条件?这个朋友应该是符合孩子的需求、审美、耐心、有心理学背景,精准的条件是打开一切“引导”的必要条件,建立好一个“完善”的框架,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系统治疗:匹配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一个有心理、精神问题的青少年是否应该接受药物治疗?我以个人的服药、患病经历,以个人角度,不倡导采用药物治疗。何为非药物“治疗”?个人认为,一切非药物干预的所有形式都算。

在心理领域四年多的工作中,我一直在努力推进一个“系统”对人的影响,从多方面着手干预。在线下,我成立了一个健身工作室,专门提供给过来线下的孩子进行运动疗愈。

如何看“系统”?低压力的亲近运动模式+有机、无污染高品质的食物+个性的营养素补充+积极高能量的朋友+补习他应该经历的社会社交+满足他可行的愿望。

由于许多家长要求来到线下,在广东,东莞万江,我成立了一个健身工作室,对于来到的小孩我们给予一对一的健身私教模式,用低压力的训练引导他们适应运动,以及改善他们的疼痛、体态、瘦腿、体重等问题,这也是大多青少年自卑和烦恼的地方。

为他们挑选有机无污染的食物,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给予饮食上的调整,这样集中改善一段时间的营养补充,这样身体会更容易清理身体的“毒素”,避免添加剂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也为每个人情况的不同定制不同的营养素补充方案,满足他们身体的“旺盛”需求,也进一步通过温和的办法促进他们的情绪与精神健康。

工作室都是20来岁年轻,积极有正能量,帅气的哥哥,这种集体的氛围潜行默化给予了他们每日的“能量提供”,加上大家都在运动,也带动青少年克服了自身的“惰性”。我们还给予很多小孩他们必要的“愿望满足”,有些人在家不敢吃的“甜品”,我们给他精心定制制造满足,填补“遗憾”。

有些小孩渴望一个“游戏高手”征服他,我们联系专门的电竞选手来教他游戏技巧,和陪伴他打一场游戏好好“过瘾”。有些小孩热爱漫展但是对自己贴标签“社恐”,我们为他寻找同类的喜欢COS的姐姐哥哥,给他设计自己期盼的“角色”衣服,帮他化妆,激励陪伴他去到漫展上展示自己。

有些“乖顺”的“大小孩”,如成年的大学生,但是因为家庭的过于保守,自己从未体验社会有些场所的经历,对自己贴上“严重社恐”的标签,我们为他圆梦,寻找可靠的酒吧,带他一起“蹦迪”,释放他自己压抑的内心,感受属于年轻人本身就应该有的“放荡不羁”。

“系统性”的,一个有保护又可以让他们逐渐走向“自我”的场所、区域、一群人,激励这些封闭的青少年,是他们“与自己和解”的一个必经解决“途径”,否则会将“自我”永远锁在那个黑暗,狭小的房间。


   小天有话说

能够帮助抑郁的孩子的不是“心理咨询”,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切入孩子心理的一个契机,孩子的成长需“由内”解决,但是有时需要外界的“对接”和“铺路”。

为何解决问题如此艰难,因为学会封闭自己“陈旧”的想法非常困难,许多想法总会在你独自思考时跳出来“阻止”你,但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此艰难,“你”才配的上那些你期待的“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陪孩子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
与其讨好老师 不如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心
离婚带给孩子的8个经典创伤,换个角度看,或许也可以成就他们!
心理咨询师或爱好者必读
孩子的抑郁症一直治不好,很可能因为家长的第一步就做错了
免于恐惧,父母帮助双相孩子康复的7个关键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