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政治必备学科术语解析!(2)

学科术语:辩证法

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也被称为辩证的方法,希腊时期的辩证法类似于辩论,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因为持有不同观点,希望通过合理的讨论来获得真正的知识。但这个辩论排除了主观因素(例如情感诉求和现代贬义的修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法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

辩证法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学科术语: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应该是哲学范畴内的一种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方式,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以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来看研究世界的本质。形而上学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称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本质,简的说就是研究世界上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的原因及本源,它的目的是想还原事物的本质、存在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研究世界,运用的思维方式只是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形而上学突出的特点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在,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看到事物数量和地点的变化,却看不到事物本质的变化;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

学科术语: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著有《论自然》。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一切都是由火形成的。万物生成的过程是:火生成了气,气生成了水,水生成了土,而土又还原成火。他明确提出了运动变化的观念,认为世界万物是永远流动变化的。他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他看来,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按照规律进行的。他还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认为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如善与恶、醒与梦、生与死等;对立面又是相互转化的,冷可以变成热,热可以变成冷,湿可以变成干,干可以变成湿。不仅如此,他还看到了对立面斗争对事物产生和发展的作用。赫拉克利特以朴素的形式表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他的辩证法是古希腊自发辩证法的最高成果。

学科术语: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以医务为业的世家。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从小就喜爱生物和医学,自幼养成了专注事实、尊重经验的品格和作风。医学向他显示了生命的奥秘,激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他后来师从柏拉图,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知识广博,留下大量著作,包括《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学术成就辉煌,几乎掌握了当时所有科学的知识。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是他在众多领域有所建树的支柱,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在研究方法上,他习惯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学科术语:黑格尔

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辩证法大师。他生于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曾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大学毕业后,做过几年家庭教师,后任报纸编辑、中学校长、大学讲师、教授和柏林大学校长。黑格尔是在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时期朝气蓬勃,非常激进。他还深受著名诗人歌德的影响。1818年,他到柏林大学任教后,公开美化普鲁士专制制度,号召人们同现实妥协。尽管如此,他仍对思想激进的青年大学生深表同情和支持,甚至承担风险营救被捕青年。他肯定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意义,并力图从哲学上论证法国大革命掀起的历史新浪潮势不可挡。

他还是个渊博的学者,讲授过数学等课程,研究过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等自然科学。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黑格尔把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推向顶峰,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的哲学体系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基础,是世界的核心和命脉。绝对精神通过自我运动辩证地发展,从精神、纯思维开始,经过自然发展转化为物质世界,然后又回归到精神、思维。他以逻辑学、自然科学、精神哲学论述了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他详尽而生动地阐述了辩证法思想。例如,矛盾是发展的内在根源,发展是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转化,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真理和人的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等等。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哲学,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学科术语:马克思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都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即使在多病的晚年,马克思仍然不断迈向新的科学领域和目标,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正如思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学科术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一个思想提纲,生前未发表。恩格斯于1888年将它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首次发表。全文共11条,言简意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献。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点作为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指出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不了解实践活动在认识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人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揭示了革命的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还用实践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批判了唯心史观,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概括了新世界观的主要思想。恩格斯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学科术语:《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重要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于1845年秋至1846年5月。1932年在苏联第一次全文发表。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分子鲍威尔、施蒂纳等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揭露了德国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实质,阐明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系统阐述。书中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并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强调共产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并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


学科术语:《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发表于1848年2月。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而周详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阐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它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划分了科学共产主义与这些流派的界限,并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口号。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为《共产党宣言》不同版本写了七篇序言,他们在这些序言中,总结了欧洲工人运动的新经验和新发展,强调《共产党宣言》中基本原理的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对我们研究和学习《共产党宣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科术语:《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主要的著作,共三卷。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第二卷、第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其“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一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了它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资本论》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根据这个理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产阶级存在的基础是对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个在根本利益上完全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解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庸,为人之道也
如何理解并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观(上)
同等学力申硕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手册
阿尔都塞|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重走马克思的哲学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