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免费分享会 | 数学思维如此重要,绝大多数家长却不知道如何培养



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数学不是单纯的加减法运算,它是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


像目前所处在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已经离不开数学。



所以,现代的家长们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数学,给孩子们报了数学兴趣班、奥数班、辅导班……等等,但有时候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一提到数学就“头疼”。


这是因为他们对数学还没有足够的具体感受,对数理逻辑缺乏感觉。这样一来,孩子产生数学焦虑症


其实,在孩子幼儿期,我们不必大费周章地给孩子们报各种数学兴趣班。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具体”的数学思维,让孩子觉得数学是实在的、有用的,让孩子能够理解数学,他们自然而然会喜欢上数学。


什么是数学思维呢?


数学思维是将具体的问题普遍化、抽象化为一个纯粹数学问题的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通常分为数、量、形三大板块的内容。



  • 是指孩子计数、认数能力,对数字守恒概念的认识等等,例如孩子能否正确的口头数数、能否认识到数字是客观的,不会受到物体的大小而改变,对于数字的大小排列是否熟练等等。



  • 是指孩子对数量等单位的认知,以及掌握测量的方法



  • 则是指孩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分析和组合能力。


从小为孩子建立数、量、形三大数学概念,能帮助孩子培养数学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减少更多的阻碍。



儿童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


仅仅停留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称为数学,而不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或者脱离具体实践来教授抽象的数学运算,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属性。


 儿童数学认知发展时间 


研究发现,3~10岁是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家长应该珍惜这个阶段,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 6个月

当宝宝感知这个世界时,他们对数字就有较深刻的印象,可以从身边亲人人数的多少来开始接触数字的概念


  • 1岁后

宝宝对数字只有笼统和模糊的概念,虽然说不出具体的数字,但可以根据身边的物品体会多与少


宝宝能按简单的模式,比如交替颜色的方式串珠子、排列积木,能把大小、形状相同的玩具配对,能摞起3-4块积木。


  • 2岁

宝宝对数字有了基本概念,能从1开始数几个数字。宝宝能听从指示,按大小顺序挑出积木;开始学习使用大、小、快、慢、轻、重等有对比含义的词。


  • 2-3岁

宝宝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给玩具分类


  • 4岁

宝宝开始学习把单词、数字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联系起来。比如,数字“2”代表某样东西有两个。


  • 5岁

宝宝具有加减的数字运算能力了。


那么家长们如何抓住孩子的数学“关键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岁数感思维萌芽期,小心把你的孩子越教越“笨”
“+-×÷”≠宝宝学数学(附照片)
真正的数学启蒙不是教孩子从1数到10,而是掌握这4个有效方法
数学启蒙可不只是数数和加减,培养数学思维才是最关键!
宝宝1岁就要做数学启蒙,学习能力会更强!可惜90%的家长都忽略了
学龄前孩子如何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思维是最关键的,引导方式有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