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名著阅读 | 以路标引领名著阅读走进深水区

教给学生识别进入名著阅读深水区的路标,循此进行自主深度猎奇的游弋,可以获得教师意想不到的收益。以阅读《骆驼祥子》为例,从情节陡转处的路标、人物变化点的路标、主旨蕴藏地的路标三个方面引领学生进入名著的深处,侧重于方法的指导和效果的呈现。

一、情节陡转处的路标,引领学生走进领会内容的深水区

       文学名著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情节的一波三折,以及在波澜起伏的情节行进中逐渐展示宏阔的内容。怎样让学生找到波折的路标,逐渐走进领会内容的深水区呢?

      (一)教师指点情节陡转处的路标,引领学生走进领会内容的深水区

       阅读《骆驼祥子》时,我发现造成情节陡转的情况往往是一个人或物的意外闯入。比如,祥子命运“一落”的转折是大兵的突然出现,“二落”的转折是孙侦探的突然出现,骆驼的突然出现则给祥子带来逃生的希望,曹先生的突然出现又给祥子带来奋斗的希望,等等。小马儿的祖父是小说中出现不多的人物,在二十四章的篇幅中仅两次露面,但这两次在祥子生活中的意外闯入,都给祥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人物命运的走势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比如,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第十章中:

       大家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大家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大家越着急,门外的人越慢,似乎故意地磨烦。茶馆的伙计半急半笑地喊:

       “快着点吧,我一个人的大叔!别把点热气儿都给放了!”这话还没说完,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

       这个拉车老人的突然闯入,使小说的情节异峰突起。他的闯入,对祥子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请继续看后文:

       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平时省吃俭用的祥子竟有如此的异举,可见这位老人对他心灵的触动。在小马儿和他的祖父离开后,小说写道:“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在祥子身上,过去尽是苦楚,可是将来的希望又在哪里呢?要强的祥子由此改变了想法,接受了命运不公的安排。“他想飞跑一气,跑忘了一切”,他这是要忘了自己的梦想,丢弃自己的奋斗。这个老人的突然闯入,使奋斗彷徨和苦苦挣扎中的祥子前行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循着这个路标深入探寻,学生自然就走进了小说的深水区,对内容有了更深的领会。

      (二)学生发现情节陡转处的路标,循此自主走进领会内容的深水区

       1.人物的突然消失是情节发生陡转的路标

       比如,教学中一位学生说:“虎妞的突然死去,使祥子的生活方向发生了改变,原来拥有的一辆车为办丧事卖了,没有了家也便没必要租房子,于是搬出了大杂院。小福子的突然消失,更是使祥子刚刚燃起的一点儿生活的希望彻底幻灭了,让他的生活失去了苦奔的目标和意义。由此,祥子走向了彻底的堕落,变成了行尸走肉。”

       2.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是情节陡转的路标

       比如,教学中一位学生就这样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这一天祥子先是在烈日下拉车,感到‘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继而天气突变,下起了暴雨,‘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停下车,‘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经历了在烈日与暴雨里苦挣的祥子,终于支持不住了,一连生了两场病,消耗了虎妞的积蓄,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急剧下降,致使后来给虎妞和自己都带来了噩运。”

       3.突然添置的物件也会成为情节陡转的路标

       比如,教学中一位学生就颇有眼光地说:“祥子手里的闷葫芦罐儿的突然添置,给祥子的生活和努力增加了新的动力。闷葫芦罐儿里的钱一天天更多地积攒,给祥子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然而,正是因为有前面整个闷葫芦罐儿的积攒,才有了后来被孙侦探整个儿地一敲而空,让祥子买车的希望完全破灭,把他打回到了生活的原点。”

       教学中在此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出人、事、物、景等的意外出现或突然消失都可能成为情节陡转的路标,需要特别留意并发现,进而探寻到小说内容的深意。

二、人物变化点的路标,引领学生走进品析形象的深水区

       文学名著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往往是作者提示阅读的路标,据此线索可以把阅读引向深入。《骆驼祥子》中反复出现的星、烟、酒等,以及祥子对它们前后不同的感受和态度,都是人物变化点的路标,沿着它们的指向可以探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阅读时,我给学生指明的路标是“星随心动”“烟随人迁”“人随神变”。具体要求分别为:找出描写星星的语句,体会祥子的心情;找出描写祥子与烟的关系的语句,体会祥子的性格变化;找出描写祥子形象的比喻句,体会祥子的精神面貌。教学中学生因有路标导航,阅读时比较精准地探寻到了人物的精神实质。

      (一)“星随心动”的路标,引领学生触摸人物内心的搏动

       比如,一位学生就找到几处“星”的路标。第一处:“星星们——在他眼中——好似比他还着急,你碰我、我碰你地在黑空中乱动。”这是祥子从大兵手里逃脱时所看到的星象,祥子眼中星星的着急、乱动表现的其实是他此时心里的着急和慌乱。第二处:“初秋的夜晚,星光叶影里阵阵的小风,祥子抬起头,看着高远的天河,叹了口气。这么凉爽的天,他的胸脯又是那么宽,可是他觉到空气仿佛不够,胸中非常憋闷。”这是祥子从杨宅愤然而出后的星象,天空空阔舒爽,可是祥子却感到空气不够,胸中非常憋闷,这样的反差更加凸显出人物内心的沉重、渺茫和无望。第三处:“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银河,或划进黑暗中,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轻飘的或硬挺的,直坠或横扫着,有时也点动着,颤抖着,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给黑暗一些闪烁的爆裂。有时一两个星,有时好几个星,同时飞落,使静寂的秋空微颤,使万星一时迷乱起来……”这段星象描写照应了祥子酒后那种动荡的心理和迷乱的意识。第四处:“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这是祥子在救助小马儿祖父后眼里的星象,那“微颤”的星是祥子心中的冷和希望的动摇。

       “星随心动”体现了《骆驼祥子》环境刻画的独具匠心。以此路标指引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触摸到作品中人物心理流动的轨迹,并于语言表现别具意蕴中见到老舍这位语言大师语言艺术的高妙之处。

      (二)“烟随人迁”的路标,引领学生丈量人物堕落的尺度

       《骆驼祥子》整部小说中“烟随人迁”的路标学生找到很多,这里仅举几例略加说明。比如:“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这是最初要强的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的祥子对烟酒等的绝缘态度。“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力,他觉得这两样东西是花钱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时能忘了过去的苦痛。”这是祥子在自己苦挣了三年的车被大兵掳去后,自己心中对烟酒的感觉,此时烟酒对他有了一种特别的诱力,一个“苦”字诉尽了世道对他的不公!“祥子本不吸烟,这次好似不能拒绝,拿了支烟放在唇间吧唧着。”这是祥子为买车所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对烟的感受,这次是不能拒绝,并与烟有了第一次零距离亲近。“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地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快。”这是虎妞因难产死后祥子对烟的态度,点烟,狠吸,口中和心中都发辣,想以此驱散、发泄内心的痛苦、委屈和愤恨。之后,“烟卷可是已吸上了瘾”“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地慢慢地蹭”“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由此可见,命运“三落”之后的祥子,烟已渐渐吸上了瘾,烟酒成了他的朋友,以至于最后在路上寻找、捡拾别人丢掉的烟头儿来吸。

       《骆驼祥子》以祥子对烟酒的态度变化和与烟酒的距离的独特视角布局了显见的路标。教学中引领学生循此路标,可以丈量出人物堕落的尺度。

      (三)“人随神变”的路标,引领学生把握人物精神的力量

       《骆驼祥子》中作者说:“心里松懈,身态与神气便吊儿郎当。”“心一变,马上身上也强起来,不成问题!”这篇小说正是通过人物外在的形透露了其内在的神。其中,描写祥子形象的比喻句就是把握人物品质的路标,从中可以看出祥子的精神面貌。比如,“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陀螺的比喻,写出了祥子为未来的奋斗攒足了劲,不停地转,自信要强而生命力旺盛。“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一棵树”是祥子最初的形象——挺脱,健壮,沉默而有生气。“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饿疯的野兽”眼里只见钱,人的品质少了,兽的性情多了。“走到了西城根,他加紧了脚步,一条偷吃了东西的狗似的,他溜出了西直门。”这里的祥子已经完全由人变成了兽。

       当然,《骆驼祥子》中人物变化点的路标远不止这些。此外,如外界景物的亮与暗、祥子脸上疤的亮与暗等,都是人物心情的晴雨表。循此也可以引领学生探寻到人物的精神实质,体会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源,进而走入品析人物的深水区。

三、主旨蕴藏地的路标,引领学生走进探索内涵的深水区

       小说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根本指向,并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表现主旨的。然而,其主旨有没有较为集中的蕴藏地和较为显明的路标导向呢?仔细研读《骆驼祥子》,我们会发现是有的。比如,某一智者的话语、主要人物的领悟和作者站在全知视角上的评价等。我在引领学生阅读时,就把这几个路标指给了学生,让他们能智慧地发现并沿此走向对作品内涵深处的探索。

      (一)智者的话语,开启思维的深度

       1.曹先生的话语,点亮祥子的精神

       曹先生在祥子的眼中是圣人,在第六章才意外出现。此时的祥子刚从杨宅出来,感到特别委屈和无望,第一次的酒又使他陷入迷乱而无可挣脱。他对未来的梦想还能坚守吗?

       刚走到门脸上,灯光下走来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似乎认识这个人的面貌态度,可是不敢去招呼。几乎是本能地,他说了声:“车吗?”

       那个人愣了一愣:“祥子?”

       “是呀,”祥子笑了,“曹先生?”

       曹先生笑着点了点头:“我说祥子,你要是没在宅门里的话,还上我那儿来吧?我现在用着的人太懒,他老不管擦车,虽然跑得也怪麻利的;你来不来?”“还能不来,先生!”

       曹先生的话点燃了祥子心中的希望,去曹宅拉车也可以借此摆脱眼前虎妞的困扰。这位圣贤在后来祥子已经堕至尘埃时,再次点亮了他的精神,开启了他新生活的希望。

       “既是还得去拉车,”曹先生慢慢地说,“那就出不去两条路……莫如就先赁车拉着。还是拉包月好,事情整重,吃住又都靠盘儿。我看你就还上我这儿来好啦;我的车卖给了左先生,你要来的话,得赁一辆来;好不好?”

       “那敢情好!”祥子立了起来……

       “要是这么着呀,”曹先生迟疑不决地说,“除非我这儿可以将就你们。我一个人占一间房,你们俩也占一间房;住的地方可以不发生问题……她呢,白吃我的饭,我可就也不给她工钱,你看怎样?”

       “那敢情好!”祥子天真地笑了。

       这里祥子的“天真”又再现了!两个“敢情好”,可见曹先生的话对祥子精神的点亮。曹先生的体谅和周全的安排,给祥子打开了未来光明的路。这也是向上奋进的祥子精神的力量。

       2.小马儿祖父的话语,透彻的生活苦难

       小马儿的祖父第二次出现时所说的话,给祥子的心浇了透透的凉水,让刚刚燃起一点儿生活亮光的祥子近于彻底幻灭。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宗事!我当年年轻的时候,真叫做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做。有用没有?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没有?没有!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这是善良而要强的老人一生的经验,是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失望。他个人奋斗的悲剧和命运的悲苦,都给祥子树起了镜子,照见了祥子过去的辛酸、现在的挣扎以及未来的无望,让读者透视到作品内涵的深处,明白祥子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底层劳动者共同的命运。沿着智者话语的路标,可把学生的阅读导向整部小说蕴涵的深水区。

      (二)人物的领悟,显豁精神的走向

       教学中沿着我提示的路标,学生阅读时看到了祥子内心的领悟,由此探寻到了人物精神的走向。

       “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在这一段里,该快活快活的时候还不敢去干,地道的傻子……”由此,可以看到老人与小马儿对祥子的影响已经让他放下了希望,使他的精神近于溃散。

       “他根本不想上曹宅去了。一上曹宅,他就得要强,要强有什么用呢?就这么大咧咧地瞎混吧:没饭吃呢,就把车拉出去;够吃一天的呢,就歇一天,明天再说明天的。”由这个路标,学生可以探寻到祥子个人奋斗的再次幻灭,老人的为人、追求以及生活遭际都使祥子看不到生活向上的希望,他的想法、做法和整个精气神也都跟着变了。

       “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她已做了吊死鬼!一领席,埋在乱石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努力了一世,结局竟是如此,好人的路在哪里呢?

       “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此时人与狗已无异,社会彻底将原本天真而要强的祥子推到了兽的行列。

       学生这样沿着祥子领悟的路标阅读,思考会逐渐进入作品的深处。

      (三)作者的评价,明晰主旨的高度

       全知视角是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骆驼祥子》就是如此,作者作为叙述者洞悉了一切,并适时地对人物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学生阅读时也可以沿着作者评价的路标,透视小说内涵的最深处。

       比如:“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直接点出了世界的“不公道”;“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写了祥子对小福子的情感与现实的困顿,读之一片辛酸,命运揭示深刻;“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这一评价深刻,引人思考祥子的堕落为兽不是他的错那是谁的错;“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句形象的评价,深刻揭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和个人局限,含蓄地表达出了作品的深厚内蕴,是整部小说的定海神针。沿着这样的路标指向,学生可以走到作品主旨表现的至高点,一览整部作品的形与神。

       详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第6期

览众刊之胜

        展教育之魅

人大基础教育期刊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湘文艺】叶静仪 分享你心中的《骆驼祥子》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必考名著《骆驼祥子》,10分钟轻松掌握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名著《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建构灵性课堂,实施“整本书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