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孩子想复学,还是妈妈想复学

是孩子想复学,还是妈妈想复学

大象公益答疑收到小A妈妈一个稍显沉重的求助:


我孩子小A今年19岁,同龄孩子已上大二,她还在读高二。

小A在家里已经二年半,每年9月都会复学,两次复学,两次都失败了。

高二,成了一个高高的坎。

小A说,我的好朋友都上大学了,我也想上大学,我也想读书。这个愿望她从来没有放弃过。

每年9月1日小A都去复学,可是都坚持不了。她无法面对新同学,无法面对考试。

去年9月,我想尽办法把小A从市重点转学到普通高中,结果上了2周就回来了。(第一次在原校坚持了2个月)

小A是我们家的独女。我和爸爸很爱她,非常支持她的学业和各项发展。

今年9月她将第四次就读高二。她说要上网课补习下。可是网课开始二周了,只上过一次课。

我们一定要帮小A复学成功。这是她最后读高中的机会了。

我们很担心。老师您能帮帮我吗?

急盼回复。



大象老师回复

“最后读高中的机会了”,这句话满是妈妈的担忧和害怕。

翻译出来就是“失败了,就没有高中上了。不上高中,以后怎么上大学呢?没有大学文凭以后怎么找工作呢?没有工作以后怎么生活呢?”

这一次复读在妈妈心中“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妈妈的期许就是“孩子你要拼力一搏了”。

从小A的角度,这最后一次机会是什么呢?如果这不是复学,而是下馆子。你点的菜,服务员上了三次都有问题,你还想吃这道菜吗?小A真的还愿意或者有胆量第四次读高二吗?

对待复学这件事,孩子和妈妈的动力和动机看起来是不一致的。妈妈能不能放下自己强烈的“复学”意愿,和孩子一起看看:

☞ “怕高二”的问题在哪里?
☞ 每一次从学校退回来都是什么原因,一样的吗?
☞ 是否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探寻复学的“难”在哪里?
☞ 孩子需要的家庭支持有哪些?
☞ 这些支持家长都能做到吗?

……

复学是个沉甸甸的话题
复学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每年暑期,随着开学的临近,复学这个议题在“休学孩子”家中就像是炭火中的火石,越来越热。

大象社群这几年也不断涌现“复学成功”和”复学失败“的故事。小A的经历很典型。

9月1日是个魔咒。家长们期望休学的孩子们回到学校,害怕错过这一天,孩子又要在家里呆一年。

家长们迫切的心、着急的手、焦虑的腿拼力推着孩子往学校走。小A是个乖乖女,她每一次复学,都是为了父母“9月1日应该复学”的心结。她懂得他们的心思,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家长对复学有执念,把“复学”当成了自己的事,最终一叶障目,看不清孩子的“状态”。

休学,是孩子对自己人生踩的刹车,按的暂停。他需要养病,需要面对疾病对自己人生和生活的改变,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人设。在病情没有稳定,在自己的心结没有打开,在对未来依旧迷茫,在没有找到新的支撑点去应对未来时,孩子不愿意、也不敢复学。

家长“着急”复学,孩子“困”在迷茫中。家长和孩子并没有处于同一个“复学”跑道和节奏上,复学大概率的结果就是孩子退回去。

小A的经历很可惜。她有目标也有学习的愿望。可父母一到9月1日就要复学,仅仅为了这个时间点做各种尝试和安排,而不允许小A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考虑未来。

家长的“急”不仅和孩子错位,还屡次灭杀了小A的复学行动。小A对复学的信心和力量越来越弱,复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着急”的对面是“平稳”。怎么做才能“平稳”?什么样的“平稳”才能和孩子“休整与出发”的节点匹配?

大象社群总结了近两年几百个复学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发现:锚点型家长的“稳”,是孩子康复、复学路上最可靠的“基石”,最关键的“助力器”。

生病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又有疾病的干扰,心理状态不稳定是常态。

遇到压力事件容易走极端,非黑即白,一次考不好,就觉得我肯定学不好,我没法上学了。

相对于家庭单纯的抱持和爱,学校是个复杂环境,孩子要打破已经适应的“放松的家庭康复环境”,进入到一个“多任务多人物多事件的压力环境”:在学校每天都有新的学习任务,和同学的社交,以及不同老师的不同要求。 

当孩子发现自己无力应付这些,困难重重时,就会进入焦虑、暴躁、易怒、压抑等压力情绪圈。这些情绪是无法自我消化的。他们迫切需要家长的支持。

“锚点型”父母就是孩子们的庇护所,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容器空间”,温柔而坚定地护佑孩子,释放压力,及时补充能量,继续学业。


什么是锚点

大象社群总结了上百个复学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发现家长、家庭的“稳”就是孩子康复的巨大发动机。

“稳”就是家的“锚点”。“锚点型家长”就是家和孩子的“定海神针”。为孩子的康复与成长保驾护航、乘风破浪。孩子的复学之路也就水到渠成。

怎样成为锚点型父母

通过“锚点养成”三步骤,逐一为家庭成员赋能,塑造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触动孩子的动力爆发,持久抱有动力,走向复学之路。

第一步:家长个人锚点:

建立家长个人锚点,稳定个人核心与力量

第二步:整个家庭锚点:

建立家庭锚点,稳定家庭核心与力量,从而有效影响到孩子

家长、家庭锚点稳定,孩子就有了强动力、强边界、高稳定的家庭支持系统

第三步:孩子个人锚点:

推动孩子建立个人锚点,稳定自我核心力量。触发学习动力,走向复学之路

“锚点型”父母复学护航团体课程详解
人数
8-10人
时间(国庆休一周)
2021.8.14-10.23
每周9小时

周六3小时/线下共修/专业老师带领

周三2小时/线上练习/资深家长带领

每天1小时/自修打卡/团体陪伴分享

心理技术

精神动力:内在动力剖析引导

行为技术:锚点放松行为训练

家庭系统:关系家庭架构调整

课程单元

自我觉察/探索问题/调整训练

亲子互动/沟通技巧/应对策略

重构家庭架构/唤醒孩子内在

团体规则

☞保持小组秘密(不录音不拍照)

☞准时出席

☞不中途退出(不退费)

☞不缺席

☞谈论自己感受

☞将感受转化成语言,而不是行动

☞最后花时间进行分离

带队老师:朱盈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APPC婚姻家庭咨询师

大专院校职业心理指导

2013开始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2017年执业

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婚姻家庭咨询师培训/傅安球催眠工作坊/林贻珍短焦工作坊/徐钧自体心理/刘丹家庭咨询/Janet Bachant关系创伤动力学/Vamik Volkan精神分析核心/叶斌完形及存在主义亚隆团体、/李伦存在主义团体等

个案时数1000+及理论个案学习督导时数累计2000+
擅长以人本为核心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整合发展心理工作方式

个人适应困难、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情绪低落、自卑等情绪疏导、压力调节/青少年心理、青春期行为应对、家庭亲子关系、亲子冲突、父母成长/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人际沟通不畅、人际关系冲突、社交恐惧、交往模式等相关心理咨询工作
报名方法:

第一步:意向团体成员请扫码入群

第二步:入群后,填写问卷调查表

第三步:根据调查表结果,初步匹配小组成员

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年龄、性别、病程进展、父母状态、家庭对复学的期望、计划和准备情况)进行小组成员匹配

第四步:经由专业访谈员进行一对一的访谈,确定小组成员

第五步:通知小组成员,缴费成立“锚点养成”团体课程小组


课程助理:sherryhaohao0322(微信号)


大象出品

动图设计| KesanN    

叶片插图、二维码设计| 天津美术学院 Yogur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岁开始培养孩子干家务活,不同年龄段可以做哪些?
孩子遇事总是玻璃心、动不动就崩溃?聪明的家长都做到了这3点(推荐)
未来:需要我们关注的90后
活动回顾|润心细无声——信洁亲子团体沙盘公益体验活动回顾
初三女儿气哭了,就因同学春节上补习班,说“讨厌死他们了”,这时妈妈做了两件事
人类学习史上一场微不足道的实验 | 君说乎家庭读书会第68期复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