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内唯一狩猎民族,与世隔绝

呼伦贝尔草原北部、根河以西的敖鲁古雅河畔,是鄂温克民族最远、最神秘的一个支系积聚并居住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生活在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祖祖辈辈辈曾经是大兴安岭密林中的“狩猎民族”,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

鄂温克族是中国北方最后的狩猎部落,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以驯养驯鹿为生。

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鄂温克猎人村。

1965年,鄂温克猎民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开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1996年,鄂温克猎民放下了手中的猎枪,全面禁猎。如今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

敖鲁古雅河畔的原始森林中,还可以找到以饲养驯鹿为生的鄂温克族人。我们就是循着他们在密林中饲养驯鹿生活的足迹,用镜头记录和再现了鄂温克民族的“使鹿部落”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创造的独具原始魅力的生活艺术。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仙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

“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鄂温克族人虽无固定住所,却有固定建筑,那就是他们的仓库。

他们的仓库极为奇特:先将相邻的两棵大树砍去树梢,作为柱子,然后用木头垒成一间悬空的仓库,地上斜竖一根砍有阶梯的木柱为梯。仓库中存放食品、猎物、衣服、用具等,他们从不上锁,其它猎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故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即“使鹿部落”。

原始森林中的狩猎生活,猎狗和驯鹿一样,都是鄂温克族人信赖的忠实朋友。

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均匀洒落在落叶松和白桦树混杂的树林里,露水的蒸气伴着松香的气味弥漫着,正是驯鹿出来寻找苔藓的时间,啾鸣婉转的各种林鸟也跟在四处游荡的驯鹿后面,蹦蹦跳跳地觅食、玩耍。

鄂温克民族的“使鹿部落”就是栖息、劳动在这样美丽静谧、原始生态的生境中,安详、自在、满足,乐天知命,与世无争。

驯鹿,鄂温克语称“奥伦”,俗称“四不像”,也叫“角鹿”,是珍稀动物。因为它的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子似牛而又非牛,故名“四不像”。

雌雄的驯鹿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驯鹿性情温顺,适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或深雪中行走。由于驯鹿生长环境中喜食没有污染的苔藓、石蕊和食盐,需要人类提供,所以驯鹿已经习惯和依赖鄂温克民族的迁移和饲养环境。

这群生活及繁衍在敖鲁古雅密林中的驯鹿,大约有1200余头,是目前中国唯一、也是全球最极端生境中的驯鹿种群。2000年驯鹿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8年敖鲁古雅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驯鹿文化之乡”。

鄂温克人的历史是行走在游牧生活中,文化是书写在驯鹿皮背上的,是驯鹿让他们继续留在山林里,其传统独特的文化才得以保留和传承。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目前全国统计人口大约3万人(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约有人口243人)。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以“万物有灵”为信仰核心。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鄂温克人在与动物长期交往的狩猎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皮革制作经验。皮制品的种类很多并绣有各种精美的图形和随意自创的图案。皮制品大多是用狍皮和鹿皮制作,其次是猂皮。

其兽皮作品体现在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兽皮文化。这些精美的“皮画”继承和发扬了鄂温克民族独特的造型和审美意识。图即为鄂温克族人在麂皮上烙刻的文字和在鹿皮上创作的皮画“驯鹿”。

生长在白桦林中的鄂温克民族,由于狩猎生产的特殊需要,就地取材,用桦树皮制做生产、生活用具,创造了大量美观实用的桦树皮制品,同时也创造了“桦树皮文化”。

至今这种极具地域、民族美学特征的文化仍在当地延续传承,也成为鄂温克族非常典型、又有狩猎文化特征的工艺品。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他们能歌善舞,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下图是鄂温克族女画家柳巴的油画《自画像》。

柳巴是鄂温克族著名的女画家,1960年生于敖鲁古雅。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学习油画。毕业后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其油画作品有20余幅。她创作的《驯鹿》皮画被专家称为“极为珍贵的作品”加以收藏。

柳巴的作品风格鲜明、探索独特、在油画、皮画创作中均颇有建树。她的艺术成就至今仍是鄂温克族人津津乐道的荣誉和骄傲。

柳巴不仅很有艺术天赋,她的鄂温克家族历史也颇具传奇色彩。199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柳巴和妈妈、姥姥的纪录片《神鹿啊,神鹿》获上海国际电视台特别奖、获德国哥根廷影视人类学纪录片金奖。

可惜这位大兴安岭密林中走出来的鄂温克族才女,其激扬蓬勃的艺术生命成于斯也毁于斯,2002年在一次酗酒之后不慎溺水身亡,过早结束了其年轻的、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生命,令人扼腕而叹、不胜唏嘘。

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席慕容写给同为画家的鄂温克人、柳巴的亲弟弟“维佳”的亲笔留言,痛惜之情力透纸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内蒙古)鄂温克族:一个狩猎民族远去的背影
鄂温克 正在消逝的自然之子(1)
森林和草原的守护者
图解56个民族——鄂温克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鄂温克族
驯鹿到底都有哪些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