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瞧不起游戏里的碉堡流,虽比长城寒碜,北宋西军靠它差点掐死西夏




编者按:在之前的文章,我们曾经讨论过中国古代的各种下营法,其中也包括部分以长期驻军为目标所修筑的半永久性防御工事。这些防御工事在北宋时期与屯田相结合,形成北宋时期的堡寨,而在明清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那么堡寨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对军队而言,安营扎寨的重要性不必多言,而当军队长期驻守一地时,往往会在驻地修筑一些永久或半永久的防御工事。北宋兵书《武经总要》之中所载繁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在驻地垒石墙、掘壕沟,构建一些半永久的防御工事,将军队与一般民众隔开。而在驻地内部则会搭建一些营房供士兵居住。


说起来,长城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修筑而来的,但长城显然是一种永久性防御工事,与军寨所修建的防御工事相比更为坚固、绵长而耗费时力。直到宋代之时,战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石敬瑭献上幽云十六州使得河北驻防变得更为困难,而西北地区沙漠化趋势加深又导致了西北防线难以构筑。这倒不是为宋朝寻找借口,这种特殊的形势导致了堡寨的出现。 

▲太行山


不仅如此,太行山地区地理隔绝相对严重,北宋在陕西共分为五路,东起麟、府,西尽秦、陇,地长二千余里,不仅防线绵长,而且地势复杂,自然面临着兵力的分散与防御上的困难。欧阳修认为正是因此,“吾兵虽众,不得不分;所分既多,不得不寡;而贼之出也,常举其国众,合聚为一而来。是吾兵虽多, 分而为寡;彼众虽寡,聚之为多。以彼之多击吾之寡,不得不败也。”(《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44》)

▲吴玠是北宋末年西军统领之一


西北驻军的另一个困难,则在于粮食的补给。太行山脉水系并不发达,越接近宋夏交界的地区越是如此,这意味着进行补给之时转运费用会大大提高,有时运费比起补给物资本身而言更高。其实,历代王朝都为往北部前线运输粮草辎重而烦恼,故而在秦代以后,为了减轻前线的供给压力,军队常常在常驻地进行屯田。

▲屯田契


屯田之时,士兵需要对农田进行耕作,除了一部分上交外,往往还有不小的一部分可以当作自己的收入。但进行屯田亦需要面临另一个问题,即屯田之处往往在敌我交界前沿,非常容易遭受敌人破坏,因此除非是大军驻扎之处,那种规模较小的军屯也容易受到威胁。而这一点,又与宋朝西北地区那种兵力分散的军事部署格局有了一些冲突。在宋夏战争爆发以后,兵力分散、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直到范仲淹进驻西北以后,开始将防御性工事与军事屯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新功能的军事设施——堡寨。

▲石堡寨遗址


堡寨的外围由永久、半永久的防御工事组成,其选址较之军队驻地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往往在要害险隘之处,史念海先生直言:“这些堡寨实际就是关隘,扼守着西夏向东南进攻的要道。”(《河山集·第四集》)但除此之外,堡寨还能够保护屯田、耕地并进行道路建设,“同西夏争夺边境地区的人口和土地资源,并满足宋军的后勤补给需求”(程龙《论北宋西北堡寨的军事功能》)。在与屯田相结合以后,堡寨发挥出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但堡寨的意义还不仅仅局限于此。若结合宋军在西北的兵力分布,至多二、三十万人分布于二百余处堡寨之中,并且因为地势难以形成十万人左右的大兵团(曾瑞龙《拓边西北》),故而各堡寨的防御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但若在险隘处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那么防守的压力便会小了许多。并且这些堡寨处于西夏南下的必经之路,如果试图绕开堡寨进一步南下,就很可能遭到追击与偷袭。


由于堡寨可以有效保护屯田,所以宋廷便通过给予土地以及保护,在当地招募土兵、乡兵。这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农奴有相似之处,在动荡不安、盗贼横行的欧洲,庄园主通过向农奴提供保护来换取其劳动(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而西北的堡寨则通过提供保护以及土地来换取乡兵、土兵的劳动以及战斗。当西夏军逼近时,诸堡屯的乡兵便会齐赴城寨配合正规军防守。至禁军出战,乡兵们便留守城寨之中,而正规军则可以安心奔赴前线。直到宋神宗时期,陕西五路乡兵甚至超过十万人。(强文学《宋夏战争中的乡兵与堡寨》)


分散的堡寨还能够形成弹性防御体系,纵然不能在前沿延缓夏人的军事入侵,但却可以分散其兵力、沿途对其进行阻击,灵活地与敌军进行作战。在1092年洪德城战役中,西夏梁太后率二十万兵力亲征。当时西夏所进攻的环庆路方向守军只有5万人左右,除了戍守兵员以外的野战部队不过2.6万,其后所得援兵也就三万人左右,并且尚不能全盘投入战斗,但却硬是通过快速机动、转换正面以及堡寨防御来对敌人进行打击,最终战胜夏军。梁太后“几不得脱”,从间道仓皇逃走,而夏军也在其后被迫乞和。(王曾瑜《拓边西北》)

▲梁太后的影视形象


从实际来看,单独的堡寨根本不足以与北部的长城防御体系相提并论,但堡寨首先是屯田体系的一部分,又通过提供土地与保护来动员当地的劳动力,这无疑大大减轻了宋朝在陕西五路的后勤压力。与此同时,通过堡寨所构建的弹性防御体系相当适应陕西的地形,能够以较少的兵力遏制甚至击败敌人。在熙宁以后,沿边堡寨的数量增多,西军甚至通过堡寨夺回了横山天险,从而拥有了掐死西夏的可能。但这些努力在后来却因女真南下而付之东流。

▲童贯的影视形象


明、清两朝也意识到了堡寨防御体系构建的意义,除了陕西地区以外,在长城沿线也修筑了数量庞大的堡寨,明“九边”沿线共建军事堡寨680座,并与军户制度相结合,于当地进行军屯。而这些军堡当然也具有防御职能,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便是长城军事聚落防御体系的基本管理及运转制度。(徐凌玉《明长城军堡形态规制研究与比较》)

自《明长城军堡形态规制研究与比较》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明月照秃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蒙古西征曾遭欧洲人夜袭?这可能只是一场史诗级碰瓷

宋军总打败仗是皇帝把阵图当锦囊妙计?

图说古代武具文物中的常见装饰工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戍边、屯田、筑堡:宋代民兵弓手为何成为了抵挡西夏的王牌?
西夏人口不过两百万左右,为何能凑出五十余万“大军”?(下)
中卫古今地名探源
宋夏战争第三战 定川寨之战
明代大同镇军政建设与环境变迁略论
严格论证秦朝灭亡时秦朝正规军为何消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