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成药滥用堪比抗生素

  一、中成药的滥用现象令人堪忧

  在我们周围,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感冒了吃感冒清热颗粒,嗓子疼了吃板蓝根颗粒等等,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很多老百姓就自己诊断并且选择中成药治疗了。很多人都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安全无害,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甚至把某些中成药当做“补药”、“保健药品”长期服用,或者仅凭字面意义选购、为尽快治愈随意增大用药量……。大家都知道抗生素不能滥用,殊不知,滥用中成药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可以说危害堪比滥用抗生素。

  二、“中成药滥用堪比抗生素”非危言耸听

  说“中成药滥用堪比抗生素”并非危言耸听。

  首先,中成药并非完全安全无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其实中成药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等这些药中都含有朱砂成分,如久服易出现慢性汞中毒现象;再如三黄片、牛黄上清丸、六神丸等,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又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大量服用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追风透骨丸、木瓜丸等可引发的乌头碱中毒。很多的药物都需要“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改善,请求助于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再有,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用药原则,即使用西医的方法来诊断疾病,在使用中成药时仍要进行辨证。不是感冒了吃含“感冒”字样的中成药即可,如果是风寒感冒用了清热解毒的药,风热感冒用了辛温解表的药,出现“寒证”用寒药、“热证”用热药的现象,对于病情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比如同样是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宜用二陈丸等燥湿化痰,若错选用治疗肺燥咳嗽的止咳橘红丸,则可致痰湿愈盛;阴虚肺燥型应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百合固金丸等润肺止咳,若错用散寒温肺的通宣理肺丸则会导致阴伤更重。

  还有一些中成药是中西药复方制剂,里面含有西药的成分,常见的如有些抗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止咳平喘药中含麻黄碱,降血压药中含有氢氯噻嗪,降糖药中含有格列本脲等,这些中成药如果使用不当会常常出现问题,有些后果会非常严重。比如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消渴丸里的化学成分,认为是纯中药制剂,安全无害,就随意超量服药,或者与其他降糖西药联用,以致出现难以纠正的低血糖,严重者可致死。再有,有些病人对水杨酸类制剂过敏,以为选用感冒类的中成药制剂就很安全,其实有一些中西药复方中成药感冒制剂中就含有这类化学成分,盲目服用后出现的过敏反应可大可小,过敏性休克也屡见不鲜。

  目前在老百姓中最常见的中成药滥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感冒类:如板蓝根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很多人感冒以后就几种感冒类的中成药混在一起吃,认为吃的越多见效越快,其实,有些感冒药是风寒感冒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等;而有些感冒药则是风热感冒药,如VC银翘片、银翘解毒颗粒、重感灵片等等,风寒药和风热药混着吃,势必降低药效,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再有,这些感冒药通常都有部分成分交叉重复,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

  祛火类:如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三黄片等。

  有些人出现了“上火”症状以后,喜欢找一些“祛火药”来吃,还有些爱美的女士利用这类药物的泄泻作用达到排毒养颜减肥的目的,其实,这些药物都性属苦寒,中医辨证适用于实火上攻的症状,如果“上火”的症状是由“虚火”引起,那么服用这些药物就会导致虚证更虚,并且这一类药物不宜久服,因为苦寒之品往往会耗伤胃气,导致脾胃虚弱。

  补益类:如六味地黄丸、阿胶、乌鸡白凤丸等。

  “肾亏”就吃“六味地黄丸”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男女皆可,老少皆宜,有不少男性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品,还有的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自行诊断为“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强身健体。其实,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壮阳”的,它的组成以寒凉药物为主,用来补肾阴不足。如果是体内有湿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会因导致湿热加重,缠绵不愈;如果是虚寒体质的人,平时脾胃功能不好,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可能会滋腻脾胃,加重病情。

  活血类: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丹七片等。

  在临床诊疗中,常常看到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有长期服用活血祛瘀类中成药的服药习惯,一出现胸闷心慌、头晕手麻就服几粒,其实并非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是血瘀证所致,气虚、阳虚、痰浊等都可能引起相关的症状。胸痛胸闷中医称为胸痹,胸痹的中医证型中有心阳不足证,这一类的病人如果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这类含有芳香走窜泻心气成分的活血制剂,可能会导致心阳更虚;再有活血类的药物是有一定禁忌症的,如果有活动性的出血、月经期妇女或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的。临床上也时常见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血类药物联用的,如复方丹参片和速效救心丸同属气滞血瘀型用药,且两者均含有冰片,同时服用易伤及脾胃,不宜联用。

  三、请科学对待中成药

  虽然中成药的滥用也许不会造成像抗生素滥用导致“超级细菌”这样影响全球的严重后果,但中成药也是药物,虽然有些中成药是非处方药,但在选购及服用时也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不能单凭广告媒体或者药店导购的宣传、其他患者的经验介绍就随意选择中成药,或者自行加大药量,延长疗程等,这样做是对自己身体不负责任的表现。下面就介绍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中成药。

  1、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目前市面上很多中成药是非处方药,在药房买起来很方便,但如果您缺乏相关的知识,为了避免用错药,也为了更好的疗效,请尽量在专业中医或者有过中医培训经历的药剂师指导下,进行规范选药、用药。

  2、服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的关键,服药前请首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该药的特殊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症状,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吃药。

  3、注意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

  不少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很多老百姓缺少专业经验,不了解药物成分,与西药叠加重复服用,就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在选购中成药时请注意包装上的药品成分一栏,如果有化学成分,不能确定是否可与西药联合服用的,请咨询医生。

  4、避免随意延长疗程。

  中成药并非完全安全无毒副作用,很多的药物都需要“中病即止”,疾病好转后就不宜长期服用,如果用药一段时间后病情没有改善,请及时求助于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切勿盲目地长期服用一种药物。

  5、避免盲目听信宣传。

  很多人会凭借广告媒体或者药店导购的宣传、他人的推荐而去选购中成药,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因、具体症状不同,并非别人用着好,您也一定适合,药物不同于其他商品,没有普适性,所以不要盲目跟随宣传,否则可能会出现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的效果。

  6.合理选择剂型。

  中成药有很多种剂型,丸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注射液等等。根据中医“急者治标、缓者治本”的理论,治标宜选择显效快的剂型,如合剂、口服溶液剂、颗粒剂、注射液等,治本宜选用丸剂、膏药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用药你是达人or菜鸟?
【药师说药】儿童感冒用药,您需要注意这些!
名老中医偏方(十)
中药与西药能同时服用吗?
盘点一下那些含有西药成分的常用中成药
中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