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地理 | 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测试卷(标注有解析)
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测试卷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人口迁移
1、2、3、4、11
人口分布
5、6
人口合理容量
7、8、9、10、12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济南二模)读下表,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0年比2000年人口增长资料
注:数据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A.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超过中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出现负增长
C.中西部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是人口迁移导致
D.中西部地区人口负增长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导致
解析: C
本题考查人口的有关知识和表格分析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2010年比2000年人口增长多,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都减少,这只能反映出这些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不能判断出各地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因为人口增长不仅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因此A、B的说法都不正确;中西部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是由人口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所致。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第2题: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解析: D
西部经济水平与东部还有很大差异,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吸引西部人口大规模迁入。水利工程移民不会使人口迁移规模达近200万,因水利工程移民大多采用就近后靠的原则。
(2012河北高三检测)读“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回答3~4题:
3.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  )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4.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解析: 3.C 4.D
第3题,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少,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大。第4题,流入人口使该市总人口增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基础设施的压力,对该市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图(如图所示)”,回答5~6题:
5.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气候适宜
C.军事部署    D.工农业发达
6.图中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开发较早
C.光热条件差    D.矿产短缺
解析: 5.D 6.A
本题组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等值线的判读。第5题,美国东北部等值线密集,说明人口分布集中,人口密度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东北部工农业发达。第6题,美国西部A地处落基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读下图,回答第7~8题:
7.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8.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解析: 7.C 8.B
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7题,通过读图可以分析得到C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之间的差最大,说明生存环境最好。第8题,B点之后曲线明显的变化,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回答9~10题:
9.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10.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9.B 10.D
第9题,考查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表中的合理人口容量及合理人口密度是随着气候类型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最大相关性。第10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理论上测算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居首位,但实际上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区属于典型的人口稀疏区,测算与实际形成极大的差距。
二、综合题
11.(2011杭州调研)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方向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我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材料二反映了政治因素。第(2)题,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陆迁往沿海,由乡村迁往城市。第(3)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第(4)题,技术水平限制是主要原因。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12.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人口为19 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材料二 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美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口。
材料三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吗?
(2)中国人若有少吃粮食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3)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4)全球所有国家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解析:
第(1)题,乾隆年间人们生活消费水平较低,尽管耕地面积扩大,但是受生产力水平限制,不可能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第(2)题,中国人若多吃肉,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会变小,人口数量可能会变少。第(3)题,英、美、意等国若闭关锁国,其开放性降低,只依靠本国资源,其环境承载量会大大降低。第(4)题,如果全球所有国家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会变小,而按现在的人口数量,势必对环境、资源产生极大的压力,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和严重的环境问题。第(5)题,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区内资源丰富程度、消费水平等。
答案:
(1)不能。
(2)可能会变少。
(3)环境承载量减小。
(4)环境承受压力过大,环境会恶化。
(5)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区内资源丰富程度、消费水平等。
以上资料由吕老师编辑整理发送,欢迎加入沐沐地理课堂学习与交流。若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点归纳——人口
江苏省江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解码地理:寻找一地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3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