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平天国北伐的艰险悲壮历程

太平天国北伐的艰险悲壮历程

 

今年是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160周年,我们身居天津,不禁想到太平天国北伐战争,想到北伐军攻打天津的那一幕。太平天国北伐战争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代史上艰险悲壮的一章。

  

  太平天国北伐的起因之谜

  

  太平天国为什么要北伐?许多人都会一言以蔽之――是攻打北京,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是最终的目的,但是还有没有更直接、更紧迫的原因,还是让事实来揭开太平天国北伐的起因之谜吧!

  1853319,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拥众百万,战兵10多万人。当时,他们一面占领天京外围重要的军事据点,作为天京的屏藩,一面继续向周围扩大疆土,派得力干将向东挺进,力克镇江和扬州。而清政府不甘心自己的失败,327日,清军将领向荣率17000多人在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尾随而来,到了江宁板桥,为了阻击太平军垒土城,绕道秣陵关,驻兵东路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

  416日,清军将领陈金绶、胜保自六合至扬州,扎营帽儿墩,钦差大臣琦善自浦口继至,扎营雷塘集,距城均仅数里,建立江北大营。这两个清军大营成为天京的肘腋之患。江南、江北大营是自武昌战场尾随而至的两支敌军主力部队,但清政府用于剿灭太平军的兵力远不止这些。在得知太平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后,清政府立刻从四面八方抽调大量的兵力向天京方向集结,图谋将新生的农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清军实际赴剿及调备兵力达25000名,双方随即发生围剿和反围剿的殊死搏斗。

  据记载,在天京方面,由于清军的屡次围攻,太平军连失七桥瓮、钟山要隘,城东南各垒皆不能守。天京外围的重要据点相继沦入清军之手。同时,“向荣督钟山各营,以火箭枪炮注击城中”,发动了对天京城的直接进攻。新生的太平天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扬州方面,太平军开始还偶尔主动出击,但随着清军的不断增加,难以遏止清军逼近的态势,清军先后在城外扎湾头、上方寺等地扎营,并连续两次发动较大规模的攻城战斗,大破扬州西北太平军筑垒的“木城”,太平军被迫入城闭守。清军对镇江的围攻也是一日紧接一日,清军不但对镇江的太平军水营发动攻击,而且还不断进犯镇江府城。清军正源源不断地向太平军占领区集结兵力,不断加强对太平军的攻击,给新生的政权以巨大的压迫感。

  1853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北伐军出师之前,洪秀全曾指令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将领,要他们“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这个指令用意十分明确,要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清军心脏地区,而不是攻城夺地。即使为了军队的补给而攻城,也不能过多的消耗时间,更不能与清军打阵地战。这说明了林凤祥、李开芳等人领兵北上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江南、江北大营和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调集而来的清兵对太平天国的压力。

  北伐是洪秀全、杨秀清用来解除这种军事压力的一剂良药。当时,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英国领事密迪乐道出了太平军北伐的真实意图:北伐军之目的,不在于大举进攻北京,而只是作为牵制之师,分散清军北方兵力,使其不能大举南下进攻太平军。太平军北伐是在太平天国面临极端险恶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战略决策。

  

  太平天国北伐的艰险历程

  

  1853513日,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部自扬州出师,至浦口与春官副丞相吉文元、检点朱锡馄会合为2万多人的北伐军。天王洪秀全指令,太平军过黄河后,“到天津扎住,再告诉他,再发兵来”。在北伐军起程后不久,即518日,杨秀清给北伐军下了一道诰谕,告诉林凤祥等:“尔等奉命出师,官居极品,统握兵权,务宜身先士卒,格外放胆灵变,赶紧行事……谕到之日,尔等速急统兵起行,不必悬望。勉之慎之!613日,太平军攻占河南归德府(商邱),本想在此附近的刘家口渡过黄河,取道山东,进入直隶,因渡船被清政府收毁,太平军沿河西上,由汜水渡河成功。77日,太平军包围豫北重镇怀庆府(沁阳),久攻两月不下。

  在这期间,太平军有人建议,趁清军主力未到,撤围怀庆,向天津方向进军。林凤祥为了取得补给,“甘心怀庆以必破,为斯未赴津”。后因清军逐渐从东、西、北三面堵截,太平军只好弃围,避实击虚向山西进军至洪洞,又南下经豫北涉县、武安。929日,太平军破临?关进入直隶。清政府曾派出纳尔经额、胜保、托明阿、西泼阿等统兵大员前来堵截,均败在北伐军的手下。自北伐以来,清军兵力不断地用于拦截和追击北伐军,天京已几无战事。江南大营与初建时17000多人的兵力人数相比,大大的减少了;江北大营官兵原为17000多人,如果加上闽浙总督慧成等部共计4万多人,随着太平天国北伐的开展,江北大营的人数也是不增而减,已经起不到当初对天京的威胁作用了。

  北伐军遂于109日攻克直隶中部的深州,前锋逼近保定。此时,京津一带大为震动,咸丰帝派出皇叔惠亲王绵愉,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严守保定、琢州。

  但是,太平天国北伐军出乎清政府的意料,并没有继续北上夺取保定,而是“欲在天津卫扎营”。10月初,太平军为了抢在敌人前面而北上至藁城,随后东折。1010日占领深州,把清军远远地甩在后面。太平军在这里从容休整了12天,准备一举进逼天津。同时,遵照洪秀全指令,派兵士张生南下回天京,报告太平军将“在天津卫扎营等候”,请求援军到来。不幸,这位通讯士兵在山东馆陶被捕。1022日,太平军退出深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经献县、交河、泊镇北上,29日,下沧州、青县、静海。静海知县江安澜仓皇出逃,投水自尽。于是,林凤祥在静海驻守指挥。30日,由李开芳率一部分太平军乘胜挺进至杨柳青,前锋直抵天津城西十里的稍直口,军力控制南运河两岸20多个村庄,人数达4万人。太平军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进军天津,等待援军的北伐战略第一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起义军第一次对天津地方封建政权构成了威胁。

  北伐军进军天津使清廷异常紧张,就在北伐军攻下静海的当天,咸丰帝给僧格林沁发出上谕说:“若任贼窜至天津,再从后路堵截,则贼势益炽,剿办更难得手。”所以咸丰帝赶紧抽调各路援军齐集天津,由僧格林沁坐镇王庆坨统一指挥。

  北伐军抵达津郊后,正值秋汛,清军将芥园大堤决口,使洪水阻断太平军的进攻路线,从而为清军布置防御赢得了时间。此时天津城内防务极为空虚,无险可守。

  驻守天津的各种兵力虽号称万余人,但“镇、协各兵历年调外防堵,存城无几”,长芦盐政文谦被清廷任命为“巡防大臣”,督同地方文武办理军务。长芦盐运使杨霈指令盐商按引交纳练勇费用,打造抬枪500支,抽调盐丁组织了“芦团”,每日操练。不久,清廷又命令在天津的前任浙江巡抚梁宝常等,协同天津知县谢子澄等成立“义民局”28处,每局募勇丁5060人不等。地方绅士倪虎榜捐资募勇3000人,协办团练。此外还强迫城关铺户居民按户各出一丁,协助兵勇昼夜巡防。即使如此,清廷仍感防御力量薄弱,于是又接受盐商张锦文的建议,临时释放了许多县监狱里的在押轻犯,叫他们“随营立功”。清军为了迷惑北伐军,因武器不敷应用,便以竹竿代替;并把“水会”(一种民间的救火组织)的旗纛(dào,饰以鸟羽的大旗)以及火把插在天津城墙周围,入夜人声鼎沸,锣鼓齐鸣,以为疑兵之计。在城外,清军仅在稍直口、大清、子牙两河交汇的西沽虹桥一带修筑土城炮台仓促布防。为了避免北伐军在水浅处凫渡,又据本地人贾庆堂的建议,清军召集城北八里宜兴堡之雁户伏以排枪。“排枪者,以佛朗机置小舟上,覆以席,推行水中,村民用以弋凫者也。”

 

  太平军的到来,对拥有巨额财富的天津八大家之一、大盐商张锦文来说是莫大的威胁。他煞费心机,拟写了一份《平贼裕国十二则》的意见书,并绘炮台、炮架、铁尺鞋图式,呈献给文谦,为清政府抵抗太平军出谋划策。1011日,张锦文晋谒地方官员商议大计,声称“但期平贼,资材在所弗惜,如经费绌,情愿将所存盐课银二万四千两,备营各项之用”。他捐资募夫购料,在虹桥西筑炮台、土城各一座,挖战壕一段,在南门外挖土坑20个,暗插竹签,派侦探到武强打听太平军的消息。有一幅题画诗“满城军吏各惊慌,议战议守多疑殆”,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1030日,北伐军前锋攻打至天津西郊的汪庄子和大稍直口一带。中午,北伐军1000多人突袭稍直口村,盐运使杨霈、天津镇总兵特克慎和知县谢子澄率兵勇仓皇应战。双方在稍直口与小园间大道上遭遇。由于清军武器多为火枪,而太平军仅持大刀、长矛,所以开战以后,在清军密集的火力下,北伐军几次冲锋均受挫。北伐军又想渡水抄袭清军的后路,却误把受清军召集的“雁户”当作民船,结果遭到伏击,这一仗北伐军共牺牲了200多人,清军被打死十几人。同一天,清廷将领胜保所率清军攻至静海,对北伐军形成夹击之势。

  稍直口之役,清军是侥幸获胜的。据记载,当时“练勇无多,大兵未集,势甚危”,太平军退出后,清军因“援兵未到,贼众我寡,不敢跟追”。而太平军受挫的原因,是林凤祥等意在“扎营等候”的思想所造成。在扎营问题上,太平军北伐以来的有效战术是“以村庄为营”,“据大村以负隅”。静海、独流是南运河边的大村镇,南运河是南北水路通道,控制了它,便于接应南来的援军,所以攻打天津时,并未动大队,只图冒险一试,一受挫折,又无后援,终于招致失败。

  率北伐军攻打天津的是太平天国名将李开芳,为五虎上将之首。他率兵驻在西郊稍直口附近的姜家井。当时稍直口周围的20多个村庄都驻有太平军,他们的纪律非常好,买卖公平,从不乱取老百姓的一柴一木,因此,不断有人到北伐军营盘卖菜、卖点心,静海一带还有人向北伐军运卖粮草、猪、鸡等物品。士兵到百姓家“喝一碗水留下大钱一文,喝一碗茶给大钱两文。买别的东西也是如此”。因而北伐军受到当地农民的热情欢迎。村里的男人为北伐军挑水运柴、铡草喂马,妇女为北伐军烧汤煮饭、缝洗衣裳。不少人还为太平军四处采办火药、军需,一些青年甚至加入了太平军。北伐军在天津一带影响很大。

  北伐军虽然在稍直口一带损兵折将,但就全军来说仅属小败,而且北伐军在沿运河北上时也夺得一些船只,三四万大军攻打一座环水的孤城,似乎不成问题,很可能是由于北伐军不知天津守备虚实,再加上长途征战、军力疲惫、腹背受敌,而且时值秋冬之交,大批南方籍的战士不能忍受北方气候的寒冷,所以北伐军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夺取天津城的打算,开始退往杨柳青、独流和静海一带驻扎。

  111日开始,钦差大臣胜保率清军在南,威胁静海;参赞大臣僧格林沁移营王庆坨,自北堵截。5日,胜保率500清军到天津,7日会同巡防大臣文谦带领的天津兵勇进攻杨柳青,太平军在这里将粮食装运上船,主动撤出,专守静海、独流,开始了艰苦的阵地战。

  为了坚守待援,李开芳率领前队驻独流,林凤祥率后队驻静海,成为犄角之势,两地相去9公里,中间有小营10多座以便随时联络,同时在五里庄扎下“木城”。“木城”系由林凤祥、李开芳“亲为指划”,就地取材,用椽柱、门板、窗棂、箱柜、磨盘、石磴、酒坛等为之,里外共三层,厚七尺。头两层内堆盐包,外壅黄土,同时以酒坛、朽木伪装成大小炮位,迷惑敌人,“虽大炮打之,绝不倾倒”;第三层方用真枪真炮。“木城”共开6门,周围挖壕放水。壕宽7尺、深7尺,壕边或栽竹签、或埋地雷。静海与独流相距仅9公里,而且中间有运河一线相通,分能固守,合则互援。太平军大部兵力驻守独流,由李开芳指挥。清军为防止太平军北上,重点进攻独流。胜保大营安设在独流东面的梁王庄,并从天津海口调运五千、八千斤大炮,增强进攻独流的火力。驻守静海的林凤祥,以南运河堤和五里庄的“木城”为掩护,与独流太平军互相救援,使清军围则分其兵势,攻则腹背受敌。

  运河封冻以后,北伐军又凿取冰块,筑成冰墙。另外北伐军又制造出能在冰上活动的碉堡――“吕公车”。据目击者的记载,北伐军共有“吕公车”24架,每架高宽各五尺,内外衬以木板,“中空一尺,以书实之,每车刳炮眼二,下有圆铁小轮四,左右用铁环勾挽,可分可合”。北伐军这种“恃险固守,以逸待劳”的办法,使清军恐惧万分。因为北伐军在“木城”之中,“每于空隙施放枪炮抵御官军,官军百以计诱贼,而贼坚匿不出”,清军对他们无可奈何。

  11月下旬至12月,连日刮起北风,天气转寒,河水逐渐封冻,这给大部分是南方人、衣履单薄的太平军战士带来更大的困难。林凤祥陆续派人化装成清军、妇女、乞丐、僧人、难民潜出,打听敌情,侦察路径,准备突围。太平军在恶劣的环境下,制造冰上活动堡垒“冰车”,作为南运河上的安全救援工具。同时,清军惟恐太平军借封冻之便突围,也加强了戒备和攻势。1124日,胜保在独流东岸指挥清军分别从西北、东南两面进攻独流。在运河船上的八千斤大炮疯狂地向独流街口轰击,独流镇内的房屋、望楼、太阳宫多被击毁。对镇西北的太平军“木城”,清军抬着云梯、木板在炮火掩护下企图反扑。太平军以猛烈火力,顽强抵御,迫使清军败退。太平军也阵亡不少。121日,谢子澄率天津兵勇到胜保大营效命,以加强攻势。12日,林凤祥率静海太平军赴独流支援李开芳时,面部中弹受伤。在清军的面前,太平军仍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作战。

  1223日,胜保带清军百余人,乘坐冰船到独流西北的下西河(子牙河)相度地势。太平军得知消息后,从南岸分三路出击。清军提督达洪阿、德勒克色楞急忙率部拦截,谢子澄带天津兵勇参战。战斗进行到黄昏,太平军诱敌深入,佯退“木城”。达洪阿见天色已黑,即令收兵。副都统佟鉴见太平军将入“木城”,亲自带兵拽取“木城”外壕沟上的踏板,企图阻止太平军退回。因板片被冰冻结,佟鉴情急,下马督拽,失足滑倒,太平军青年战士王小勇乘机勇猛冲杀,当场刺死佟鉴。当时谢子澄正骑马赶来营救,被王小勇认出,便高喊:“活捉天津知县谢子澄!”太平军闻声,开枪放炮,冲锋追杀,终于把谢子澄击毙。清军未及收尸,慌忙逃退。这是太平军鏖战静海、独流以来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打死清军100多人,缴获了三千斤大炮3门、五百斤大炮5门,抬枪20多杆、手枪七八十支、火箭6支。胜保因为佟鉴、谢子澄被杀,“仰天跌足,痛愤填胸”,咸丰帝见到失败战报,表示“殊堪痛惜”,谕旨将胜保、德勒克色楞各降四级留任,摘去花翎,达洪阿革职留用,查封家产。据胜保奏称:“旗营官兵,从此气懦胆怯。”

  此后,胜保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在独流附近的余家堡、李家楼、杜家嘴等村筑造临时炮台,逼近太平军“木城”。太平军多次反攻,并开始做突围尝试。1854年(咸丰四年)14日,静海太平军出南门向东突围,未果。12日,独流太平军夜袭正在葡萄窟筑垒的清军,一面战斗,一面平毁清军工事。24日夜,静海太平军列队执火把向西冲出,因受阻,天明回城。2728日,风雪交加,静海一部分太平军西出,占领梁头、孙家庄、东河头。29日,又占领柳木庄、周家庄、小米庄、李家庄、新庄。独流太平军也向西进攻第三府的清军营盘。

  23日,僧格林沁自王庆坨移营王家口。5日夜,大雪纷飞,独流太平军全部撤至静海,与静海太平军会合后,西扑王家口,不克,即向子牙镇、张家庄进军。胜保清军进入独流,杀害未能撤出的太平军伤病员,焚毁“木城”。26日夜,北伐军终因弹尽粮绝和缺少御寒衣物,乘大雪主动向南撤退;另外,这样做也是为了主动接应太平天国派来的北上援军。当北伐军退至直隶东南的阜城时,北上援军已攻克山东临清,可惜由于消息不通,双方未能相互接应。

 

  

  太平天国北伐的悲壮结局

  

  1854年(咸丰四年)3月,北伐军退到阜城,平胡侯吉文元与清军僧格林沁、胜保作战中被流弹击中牺牲,追封为祝王。4月,北伐军再退到东光连镇。林凤祥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630多名突围去临清迎接援军,在途中知援军溃败消息,就入据高唐州,与跟追的6000多名胜保军抗衡。李开芳在西城墙用布挽做软梯,在南城墙下挖有一条地道,其余3门俱用土木为垒,仅留缺口一处,以便出入。520日以后,常乘黑夜出城袭击,每攻一处,清军马队即被冲散,杀伤不少清兵。71日夜战斗尤为激烈,北伐军先把马队冲散,又从南面扫荡到西南面,一直打到胜保大营后,胜保诚惶诚恐,惴惴自保,被人戏称“败保”。97日,李开芳挑选奋不顾身的兵勇,头顶木桌,身带火药数斤,挨至城下,共挖一窟,将火药安放其中,约二三千斤,传令城摧后,各营兵勇而登。药燃而城摧数丈,兵勇直上,冀可得手。此仗打得有勇有谋。

  李开芳入守高唐州后,立即派人回连镇向林凤祥报告援军已溃散的消息,请林凤祥马上率军撤退,他在高唐州等候,一同南归。

  此时林凤祥正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的清军。1855年(咸丰五年)初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待至雨季到来,清军又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可是林凤祥镇定自若,继续指挥突围作战,连僧格林沁也认为,北伐军“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充分显示出林凤祥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度。

  18551月,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由清侍郎瑞麟、总兵经文岱等槛送到北京,由大将军绵愉办理此案。在清廷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凌迟时,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时年31岁。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凤祥为求王。

  18551月,林凤祥军覆后,咸丰帝命僧格林沁移军赴高唐州,合胜保部队一起围攻。李开芳见僧格林沁兵到,知林凤祥军已覆没,始决定突围。时战士尚存500多人。210日夜,李开芳率领部队出东门,纵马向东南急驰,打算经济宁入江苏丰县,渡黄河南归。第二天早晨,驰到茌平县冯官屯。僧格林沁带马队追到,步兵也跟着到来,把冯官屯围困,四面筑炮台,向村内轰击,房屋尽被击塌。太平军在村内掘挖土濠,盘旋三匝,可从地下通行,即在沟内掘窖潜藏,以避炮火。围濠之外,复挖小孔,战士伏在地下,向外?望,待清军逼近,鸟枪打得到的地方,即向上开枪。清军伤亡累累。僧格林沁不敢进逼,他辗转筹谋,因冯官屯旁就有汉河,可通运河,乃用水攻,引放运河以灌冯官屯。

  太平军从屯内向西南面的清军?台边开地道,打算轰开缺口突围。38日夜,先向这一面佯做突围,与清军略一接触,即诈败退回。清军自以为防守严密,太平军不会再从这面来突围了,不加警备。第二夜,太平军就在这裹放地雷把炮台前的濠墙炸塌,立刻冲出,斩杀清军。清军仓皇失措,四散逃命。时炮台外还有围濠一道,太平军正在赶急填濠,僧格林沁已闻警,飞调大军到,扼濠堵截。太平军苦战不能过濠,乃把炮台上的大炮和其他军器一起俘获,从容退回沟内。咸丰帝得败报,命传谕僧格林沁等叹息说:“甚至伤亡兵勇,遗失炮位,似此情形……以万馀兵勇,围数百之贼,百计经营,迄无把握,朕心甚焦灼。”

  313日,清军引河竣工,第二天,放水淹浸,围堤以内,高处有水三四尺,低处水深至五六尺,太平军潜伏处都有水三四尺,火药、谷麦多被水浸。在水淹的第二天,太平军在西北面清军炮台附近埋的地雷,其火药袋、火药篓都顺水漂出。因此地已遭水淹,不可能再用地雷轰塌围墙。329日以后,水势已经成围,难以飞渡重濠,太平军连夜向清军南北炮台进攻,企图突围,终因兵力大相悬殊,被敌人以大水作围,都被阻截退回。

  僧格林沁要活捉李开芳,假说爱他才干,望他来投。李开芳正在无计可施,以为何不如将计就计,竟出下策,于421日,先派心腹先锋黄近文带领将士140多人、混入难民内,齐出诈降,在外接应。李开芳看见僧格林沁把诈降的将士用小船渡出重濠,以为敌人中计,到24日早晨,大风骤起,飞沙扬尘,瞬息不辨南北。他就写一封诈降信给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要他先缴械。李开芳带领将士,全副武装,乘坐小船,伪作前来缴械。他以为僧格林沁受降不会作防备,又有黄近文等在外接应,天又大风蔽日,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一到濠边,就可以乘此脱逃。不料僧格林沁早已看出他的诈降,已把黄近文等都杀死,绝了接应,到要渡李开芳出濠时,又暗派马步队万余人马左右两翼包围着。李开芳既入敌人埋伏之中,和将士一起在濠边被擒。

  僧格林沁将李开芳及他的部下黄懿端、谢金生、李天佑,谭有桂、韦名傅、曹得相,槛送北京,其余将士100多人,都在冯官屯被杀牺牲。李开芳在路上绝食,槛送官员屡次婉劝,均拒不食。

  18556月,李开芳等7人在北京就义。敌人正绑黄懿端上身时,懿端飞脚把敌人踢死两个、踢伤两个,把敌人吓倒。到刑场时,观众万头攒动,懿端高声对观众说:“自出天京,所向无敌,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当敌人把李开芳和黄懿端用寸磔酷刑凌迟处死时,他们都昂首扬眉,怒目四顾,表现出蔑视敌人,英雄不屈的气概。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年)洪秀全追封李开芳为靖王,子孙后代永保袭爵。

太平军北伐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伐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忍着饥饿和寒冷,同数倍于己的敌军英勇作战两年多,横扫6省,转战2500公里,连克数十城,大部分将士英勇牺牲,可歌可泣,表现了革命的农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太平天国战争史上写下了最悲壮的一页。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1/view-1663274.htm

 

 

  太平军的到来,对拥有巨额财富的天津八大家之一、大盐商张锦文来说是莫大的威胁。他煞费心机,拟写了一份《平贼裕国十二则》的意见书,并绘炮台、炮架、铁尺鞋图式,呈献给文谦,为清政府抵抗太平军出谋划策。10月11日,张锦文晋谒地方官员商议大计,声称“但期平贼,资材在所弗惜,如经费绌,情愿将所存盐课银二万四千两,备营各项之用”。他捐资募夫购料,在虹桥西筑炮台、土城各一座,挖战壕一段,在南门外挖土坑20个,暗插竹签,派侦探到武强打听太平军的消息。有一幅题画诗“满城军吏各惊慌,议战议守多疑殆”,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10月30日,北伐军前锋攻打至天津西郊的汪庄子和大稍直口一带。中午,北伐军1000多人突袭稍直口村,盐运使杨霈、天津镇总兵特克慎和知县谢子澄率兵勇仓皇应战。双方在稍直口与小园间大道上遭遇。由于清军武器多为火枪,而太平军仅持大刀、长矛,所以开战以后,在清军密集的火力下,北伐军几次冲锋均受挫。北伐军又想渡水抄袭清军的后路,却误把受清军召集的“雁户”当作民船,结果遭到伏击,这一仗北伐军共牺牲了200多人,清军被打死十几人。同一天,清廷将领胜保所率清军攻至静海,对北伐军形成夹击之势。
  稍直口之役,清军是侥幸获胜的。据记载,当时“练勇无多,大兵未集,势甚危”,太平军退出后,清军因“援兵未到,贼众我寡,不敢跟追”。而太平军受挫的原因,是林凤祥等意在“扎营等候”的思想所造成。在扎营问题上,太平军北伐以来的有效战术是“以村庄为营”,“据大村以负隅”。静海、独流是南运河边的大村镇,南运河是南北水路通道,控制了它,便于接应南来的援军,所以攻打天津时,并未动大队,只图冒险一试,一受挫折,又无后援,终于招致失败。
  率北伐军攻打天津的是太平天国名将李开芳,为五虎上将之首。他率兵驻在西郊稍直口附近的姜家井。当时稍直口周围的20多个村庄都驻有太平军,他们的纪律非常好,买卖公平,从不乱取老百姓的一柴一木,因此,不断有人到北伐军营盘卖菜、卖点心,静海一带还有人向北伐军运卖粮草、猪、鸡等物品。士兵到百姓家“喝一碗水留下大钱一文,喝一碗茶给大钱两文。买别的东西也是如此”。因而北伐军受到当地农民的热情欢迎。村里的男人为北伐军挑水运柴、铡草喂马,妇女为北伐军烧汤煮饭、缝洗衣裳。不少人还为太平军四处采办火药、军需,一些青年甚至加入了太平军。北伐军在天津一带影响很大。
  北伐军虽然在稍直口一带损兵折将,但就全军来说仅属小败,而且北伐军在沿运河北上时也夺得一些船只,三四万大军攻打一座环水的孤城,似乎不成问题,很可能是由于北伐军不知天津守备虚实,再加上长途征战、军力疲惫、腹背受敌,而且时值秋冬之交,大批南方籍的战士不能忍受北方气候的寒冷,所以北伐军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夺取天津城的打算,开始退往杨柳青、独流和静海一带驻扎。
  11月1日开始,钦差大臣胜保率清军在南,威胁静海;参赞大臣僧格林沁移营王庆坨,自北堵截。5日,胜保率500清军到天津,7日会同巡防大臣文谦带领的天津兵勇进攻杨柳青,太平军在这里将粮食装运上船,主动撤出,专守静海、独流,开始了艰苦的阵地战。
  为了坚守待援,李开芳率领前队驻独流,林凤祥率后队驻静海,成为犄角之势,两地相去9公里,中间有小营10多座以便随时联络,同时在五里庄扎下“木城”。“木城”系由林凤祥、李开芳“亲为指划”,就地取材,用椽柱、门板、窗棂、箱柜、磨盘、石磴、酒坛等为之,里外共三层,厚七尺。头两层内堆盐包,外壅黄土,同时以酒坛、朽木伪装成大小炮位,迷惑敌人,“虽大炮打之,绝不倾倒”;第三层方用真枪真炮。“木城”共开6门,周围挖壕放水。壕宽7尺、深7尺,壕边或栽竹签、或埋地雷。静海与独流相距仅9公里,而且中间有运河一线相通,分能固守,合则互援。太平军大部兵力驻守独流,由李开芳指挥。清军为防止太平军北上,重点进攻独流。胜保大营安设在独流东面的梁王庄,并从天津海口调运五千、八千斤大炮,增强进攻独流的火力。驻守静海的林凤祥,以南运河堤和五里庄的“木城”为掩护,与独流太平军互相救援,使清军围则分其兵势,攻则腹背受敌。
  运河封冻以后,北伐军又凿取冰块,筑成冰墙。另外北伐军又制造出能在冰上活动的碉堡――“吕公车”。据目击者的记载,北伐军共有“吕公车”24架,每架高宽各五尺,内外衬以木板,“中空一尺,以书实之,每车刳炮眼二,下有圆铁小轮四,左右用铁环勾挽,可分可合”。北伐军这种“恃险固守,以逸待劳”的办法,使清军恐惧万分。因为北伐军在“木城”之中,“每于空隙施放枪炮抵御官军,官军百以计诱贼,而贼坚匿不出”,清军对他们无可奈何。
  11月下旬至12月,连日刮起北风,天气转寒,河水逐渐封冻,这给大部分是南方人、衣履单薄的太平军战士带来更大的困难。林凤祥陆续派人化装成清军、妇女、乞丐、僧人、难民潜出,打听敌情,侦察路径,准备突围。太平军在恶劣的环境下,制造冰上活动堡垒“冰车”,作为南运河上的安全救援工具。同时,清军惟恐太平军借封冻之便突围,也加强了戒备和攻势。11月24日,胜保在独流东岸指挥清军分别从西北、东南两面进攻独流。在运河船上的八千斤大炮疯狂地向独流街口轰击,独流镇内的房屋、望楼、太阳宫多被击毁。对镇西北的太平军“木城”,清军抬着云梯、木板在炮火掩护下企图反扑。太平军以猛烈火力,顽强抵御,迫使清军败退。太平军也阵亡不少。12月1日,谢子澄率天津兵勇到胜保大营效命,以加强攻势。12日,林凤祥率静海太平军赴独流支援李开芳时,面部中弹受伤。在清军的面前,太平军仍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作战。
  12月23日,胜保带清军百余人,乘坐冰船到独流西北的下西河(子牙河)相度地势。太平军得知消息后,从南岸分三路出击。清军提督达洪阿、德勒克色楞急忙率部拦截,谢子澄带天津兵勇参战。战斗进行到黄昏,太平军诱敌深入,佯退“木城”。达洪阿见天色已黑,即令收兵。副都统佟鉴见太平军将入“木城”,亲自带兵拽取“木城”外壕沟上的踏板,企图阻止太平军退回。因板片被冰冻结,佟鉴情急,下马督拽,失足滑倒,太平军青年战士王小勇乘机勇猛冲杀,当场刺死佟鉴。当时谢子澄正骑马赶来营救,被王小勇认出,便高喊:“活捉天津知县谢子澄!”太平军闻声,开枪放炮,冲锋追杀,终于把谢子澄击毙。清军未及收尸,慌忙逃退。这是太平军鏖战静海、独流以来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打死清军100多人,缴获了三千斤大炮3门、五百斤大炮5门,抬枪20多杆、手枪七八十支、火箭6支。胜保因为佟鉴、谢子澄被杀,“仰天跌足,痛愤填胸”,咸丰帝见到失败战报,表示“殊堪痛惜”,谕旨将胜保、德勒克色楞各降四级留任,摘去花翎,达洪阿革职留用,查封家产。据胜保奏称:“旗营官兵,从此气懦胆怯。”
  此后,胜保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在独流附近的余家堡、李家楼、杜家嘴等村筑造临时炮台,逼近太平军“木城”。太平军多次反攻,并开始做突围尝试。1854年(咸丰四年)1月4日,静海太平军出南门向东突围,未果。12日,独流太平军夜袭正在葡萄窟筑垒的清军,一面战斗,一面平毁清军工事。24日夜,静海太平军列队执火把向西冲出,因受阻,天明回城。27、28日,风雪交加,静海一部分太平军西出,占领梁头、孙家庄、东河头。29日,又占领柳木庄、周家庄、小米庄、李家庄、新庄。独流太平军也向西进攻第三府的清军营盘。
  2月3日,僧格林沁自王庆坨移营王家口。5日夜,大雪纷飞,独流太平军全部撤至静海,与静海太平军会合后,西扑王家口,不克,即向子牙镇、张家庄进军。胜保清军进入独流,杀害未能撤出的太平军伤病员,焚毁“木城”。2月6日夜,北伐军终因弹尽粮绝和缺少御寒衣物,乘大雪主动向南撤退;另外,这样做也是为了主动接应太平天国派来的北上援军。当北伐军退至直隶东南的阜城时,北上援军已攻克山东临清,可惜由于消息不通,双方未能相互接应。

 

 

 

  
  太平天国北伐的悲壮结局
  
  1854年(咸丰四年)3月,北伐军退到阜城,平胡侯吉文元与清军僧格林沁、胜保作战中被流弹击中牺牲,追封为祝王。4月,北伐军再退到东光连镇。林凤祥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630多名突围去临清迎接援军,在途中知援军溃败消息,就入据高唐州,与跟追的6000多名胜保军抗衡。李开芳在西城墙用布挽做软梯,在南城墙下挖有一条地道,其余3门俱用土木为垒,仅留缺口一处,以便出入。5月20日以后,常乘黑夜出城袭击,每攻一处,清军马队即被冲散,杀伤不少清兵。7月1日夜战斗尤为激烈,北伐军先把马队冲散,又从南面扫荡到西南面,一直打到胜保大营后,胜保诚惶诚恐,惴惴自保,被人戏称“败保”。9月7日,李开芳挑选奋不顾身的兵勇,头顶木桌,身带火药数斤,挨至城下,共挖一窟,将火药安放其中,约二三千斤,传令城摧后,各营兵勇而登。药燃而城摧数丈,兵勇直上,冀可得手。此仗打得有勇有谋。
  李开芳入守高唐州后,立即派人回连镇向林凤祥报告援军已溃散的消息,请林凤祥马上率军撤退,他在高唐州等候,一同南归。
  此时林凤祥正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的清军。1855年(咸丰五年)初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待至雨季到来,清军又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可是林凤祥镇定自若,继续指挥突围作战,连僧格林沁也认为,北伐军“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充分显示出林凤祥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度。
  1855年1月,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由清侍郎瑞麟、总兵经文岱等槛送到北京,由大将军绵愉办理此案。在清廷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凌迟时,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时年31岁。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凤祥为求王。
  1855年1月,林凤祥军覆后,咸丰帝命僧格林沁移军赴高唐州,合胜保部队一起围攻。李开芳见僧格林沁兵到,知林凤祥军已覆没,始决定突围。时战士尚存500多人。2月10日夜,李开芳率领部队出东门,纵马向东南急驰,打算经济宁入江苏丰县,渡黄河南归。第二天早晨,驰到茌平县冯官屯。僧格林沁带马队追到,步兵也跟着到来,把冯官屯围困,四面筑炮台,向村内轰击,房屋尽被击塌。太平军在村内掘挖土濠,盘旋三匝,可从地下通行,即在沟内掘窖潜藏,以避炮火。围濠之外,复挖小孔,战士伏在地下,向外?望,待清军逼近,鸟枪打得到的地方,即向上开枪。清军伤亡累累。僧格林沁不敢进逼,他辗转筹谋,因冯官屯旁就有汉河,可通运河,乃用水攻,引放运河以灌冯官屯。
  太平军从屯内向西南面的清军?台边开地道,打算轰开缺口突围。3月8日夜,先向这一面佯做突围,与清军略一接触,即诈败退回。清军自以为防守严密,太平军不会再从这面来突围了,不加警备。第二夜,太平军就在这裹放地雷把炮台前的濠墙炸塌,立刻冲出,斩杀清军。清军仓皇失措,四散逃命。时炮台外还有围濠一道,太平军正在赶急填濠,僧格林沁已闻警,飞调大军到,扼濠堵截。太平军苦战不能过濠,乃把炮台上的大炮和其他军器一起俘获,从容退回沟内。咸丰帝得败报,命传谕僧格林沁等叹息说:“甚至伤亡兵勇,遗失炮位,似此情形……以万馀兵勇,围数百之贼,百计经营,迄无把握,朕心甚焦灼。”
  3月13日,清军引河竣工,第二天,放水淹浸,围堤以内,高处有水三四尺,低处水深至五六尺,太平军潜伏处都有水三四尺,火药、谷麦多被水浸。在水淹的第二天,太平军在西北面清军炮台附近埋的地雷,其火药袋、火药篓都顺水漂出。因此地已遭水淹,不可能再用地雷轰塌围墙。3月29日以后,水势已经成围,难以飞渡重濠,太平军连夜向清军南北炮台进攻,企图突围,终因兵力大相悬殊,被敌人以大水作围,都被阻截退回。
  僧格林沁要活捉李开芳,假说爱他才干,望他来投。李开芳正在无计可施,以为何不如将计就计,竟出下策,于4月21日,先派心腹先锋黄近文带领将士140多人、混入难民内,齐出诈降,在外接应。李开芳看见僧格林沁把诈降的将士用小船渡出重濠,以为敌人中计,到24日早晨,大风骤起,飞沙扬尘,瞬息不辨南北。他就写一封诈降信给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要他先缴械。李开芳带领将士,全副武装,乘坐小船,伪作前来缴械。他以为僧格林沁受降不会作防备,又有黄近文等在外接应,天又大风蔽日,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一到濠边,就可以乘此脱逃。不料僧格林沁早已看出他的诈降,已把黄近文等都杀死,绝了接应,到要渡李开芳出濠时,又暗派马步队万余人马左右两翼包围着。李开芳既入敌人埋伏之中,和将士一起在濠边被擒。
  僧格林沁将李开芳及他的部下黄懿端、谢金生、李天佑,谭有桂、韦名傅、曹得相,槛送北京,其余将士100多人,都在冯官屯被杀牺牲。李开芳在路上绝食,槛送官员屡次婉劝,均拒不食。
  1855年6月,李开芳等7人在北京就义。敌人正绑黄懿端上身时,懿端飞脚把敌人踢死两个、踢伤两个,把敌人吓倒。到刑场时,观众万头攒动,懿端高声对观众说:“自出天京,所向无敌,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当敌人把李开芳和黄懿端用寸磔酷刑凌迟处死时,他们都昂首扬眉,怒目四顾,表现出蔑视敌人,英雄不屈的气概。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年)洪秀全追封李开芳为靖王,子孙后代永保袭爵。
  太平军北伐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伐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忍着饥饿和寒冷,同数倍于己的敌军英勇作战两年多,横扫6省,转战2500公里,连克数十城,大部分将士英勇牺牲,可歌可泣,表现了革命的农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太平天国战争史上写下了最悲壮的一页。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天国猛将林凤祥被凌迟前,咸丰仔细打量后默然不语,长叹一声
在南京温柔乡里的洪秀全,不顾北伐军死活,致使悍将林凤祥被俘
太平军北伐军冯官屯之战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页——太平军北伐
太平天国名将系列(3)林凤祥—求王、太平军北伐领袖之一(南宁武鸣)
太平天国北伐军林凤祥在河北东光县连镇的宝藏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