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学习笔记95
太阳变证/随证治之的举例/心下痞证/水气痞/生姜泻心汤(水邪及气机的壅滞)

   我们接着往下讲,生姜泻心汤证。
   生姜泻心汤证就是我在黑板上所列的,心下痞的第四个,水气痞,第157条。
   《伤寒论》“一五七、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 这个病原来是个外感病,用过汗法以后,表证已经解除了,但是可能是汗法不太得当,伤了里气,伤了胃气,结果导致了胃中不和。
   首先有胃气虚这样一个问题,再加上原文说“胁下有水气”这实际上是提示了有水邪的干扰,胃气虚就容易导致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
   于是就出现了,
“心下痞硬”- 胁下有水气,提示有水邪干扰,再加上胃气虚,于是乎就出现了心下痞硬这样一个主证,这个硬也是一个自觉症状,不是医生按着硬。
   因为仲景有几处说“心下痞,按之软”,“按之心下软,但气痞而”几次这样提,所以这个硬不是医生按着硬,而是病人自己觉得堵得太严重了,心下痞堵塞太严重了,这是一个自觉症状。

   上面的胃热气逆,它的表现是什么?它的表现是
“干噫食臭” - 这个“噫”字在古代汉语里,有两个读音,如果做叹词的话,应当读[yī],我们读《蜀道难》的时候,“噫吁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做叹词讲。

   如果做“饱食之息”的话,《说文解字》怎么解释它呢?“噫,饱食之息”,就是吃饱饭了,特别是你喝了含有碳酸的这种饮料了,喝完了“咕噜”打个隔,这个就读作[ài]。因此,“噫" 同嗳气的“嗳”,所以我们这里不应当读干[yī]食臭,而应当读干[ài]食臭。

   食臭,这个臭当什么讲呢?臭本身当气味来讲,实际上气味芳香的在古代也叫臭,比方说,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其臭如兰”,说它的芳香的味道象兰花一样。如果这个气味是秽浊的,也叫臭,那就是臭味了。在现代汉语里,遇到这个字,只是臭味而没有香味的意思了。

   在这里的干噫食臭是指什么呢?有两种情况:
* 打嗝有饮食气味,饮食味。
   比方说,早晨吃的油饼,到了中午打一个嗝,结果出来的还是早晨油饼的味道。中午吃饭之前打一个嗝,怎么还是油饼的味道,因为他消化的不好吗,消化的不好。晚上吃的猪肉大葱的包子,或者鸡蛋韭菜饺子,第二天睡醒觉打嗝,怎么还是晚饭的包子味呀,怎么还是晚上的饺子味呀,你说他消化好吗,所以遇到这种病人,病例可以写干噫食臭,就是饮食的味。
* 还有一种情况,是饮食的馊腐味。
   打一个嗝,那种过度发酵的,发酸发臭的味道,这当然更是消化不好临床表现了。
   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看成是张仲景所说的干噫食臭,这是胃热气逆的表现。

“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 脾寒气陷,又兼有水邪,所以出现了肠鸣、下利。这个腹中雷鸣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可是那个肠鸣亢进的人,他肚子咕噜咕噜的响,真有点隐隐约约象远处雷声的飘来。

   有一次我在门诊看一个病人,他坐在那,我就隐隐约约听到雷声从什么地方飘来,我从窗户一看,朗朗乾坤,我说那里打雷呀?这个病人就笑了,他说:“大夫,不是打雷,是我的肚子响。”所以开始我学《伤寒论》的时候我觉得《伤寒论》的症状的描述,从来不夸张,我只是看到腹中雷鸣的时候,我觉的张仲景有点夸张,结果当我遇到这个病人的时候,我才觉得张仲景确实是听到肠鸣音亢进,就象隐隐的雷声一样,所以这个肠鸣不是声音大得象雷声,而是“咕隆隆”的声,象雷声。
   这是脾虚气陷,又兼有水邪浸渍胃肠的表现。

“胁下有水气” - 这个胁下有水气是个病机的术语。
   当然你也可以把肠鸣音亢进看成是肠道有一些水液,既然有水的话,临床上应该见到小便少,或者是轻度的水肿,后世医家就给它补充说,生姜泻心汤的适应证可以见到小便少,可以见到轻度水肿,这正是水气病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我们把它叫做水气痞。

   痰气痞,是由于痰邪又有气机壅滞的痞;
   水气痞,是指由于水邪,又有气机的壅滞所造成的痞。

   治疗用生姜泻心汤。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

生姜泻心汤这张方子,它的药物组成是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把干姜由三两变成一两,干姜的量减少了,而另外又加了生姜四两。

   用生姜干什么?
   化饮消水,后世有个五皮饮,其中就有生姜皮,但是张仲景那个时候,生姜就有消饮化水的作用,并没有把皮和姜分开,我们今天反本归真,回到了张仲景的时代,生姜也不再分皮了,所以我们要消饮化水你就开生姜就行了,现在药房没有生姜皮。

   生姜泻心汤的适应证和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在病机上,在主证上非常相似,只不过是它兼有水气,而且在临床辩证的时候,可以见到,舌胖、舌苔水滑、小便少、水肿这些兼有水邪的征兆,所以有时候用生姜泻心汤的时候,光靠生姜来消水邪是不够的,常常要加上茯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姜泻心汤案
胡希恕&刘渡舟:临床这样用吴茱萸汤
汪大夫讲伤寒-22生姜泻心汤证。
伤寒奇正书·生姜泻心汤
感冒发汗不当可致胃病-《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139
伤寒论157条            灿伍/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