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学习笔记31

总论/第五章 剂型/汤剂

   传统剂型很多,按教学大纲的安排,这一章里面只有一部分,最传统、最常用剂型呢,作为二类内容在课堂教学。
   其它的主要部分,自学内容,三类内容。

   为什么呢?
   因为后面很多剂型内容,中药里要谈到一些剂型,而这些呢作为自学时学生可以完成。包括剂型的后面一大部分,以及煎服方法跟中药学里也有重复。
   为什么?
   你既然方剂不写煎服情况的话,后面的具体各论方剂里,它都有用法,你前面还要提一下,但是煎服方法多了呢,又容易和中药学重复,因此把大纲,调节它作为了解内容。等于说自学为主。

   剂型里主要讨论三个,在传统剂型用得较多的,汤剂、散剂、丸剂。

* 汤剂,汤者,荡也,这是李东垣总结归纳的“汤者,荡也”,所谓荡,形容它发挥作用快,为什么疗效发挥的快呢?

& 汤剂它容易吸收。
   吸收快,所以疗效发挥的比较迅速,这是它的优点,所以对于病情较急的这比较适应的,同时运用汤剂,可以灵活加减、全面照顾,是一个整体动态的,符合整体动态的要求。

   中医学的辩证论治当中基本特点,整体动态非常重要,汤剂很灵活。直到目前汤剂还应该说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一个主要的剂型形式。
   这一点不管是我们中国大陆,或者是台湾、香港这些地区,以及海外,很多原意吃中药的,他都还知道,就是说汤药来得快,这是它的优点。

& 汤药的缺点呢耗费药材。
   的确对于药材的消耗量来讲,汤剂消耗的多,将来中医药走向世界,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想吃中药的,采用中医方药形式治疗的,整个全球可能会越来越多,主要靠中国来供应中药的话呢,这个药材来源将来也是很有问题的。比较耗费药材,携带不容易,不方便于大生产。

   当然人们也想了很多方法,比如象这个,我们很多医院里也有,八年前我到日本去的时候,他们就表演看病了,他要求你问病人,问诊当中为什么问这个,那你也要道理分析讲出来,从这个是了解什么,判断什么?
   我说这么个把小时看一个病,看了回去煎药这些怎么办?
   看完一个病人,他就在旁边休息室休息,过一会儿他就吃了药了,机器自动熬好了以后,一个袋子一封,有一袋病人吃了,另一煎,病人带回家,也想办法来便于携带。

   过去别说吃汤药,带起来很麻烦,象《人民日报》过去登过 一个照片。我一直记得,印象很深,外地的当然很相信北京,都跑到北京来,中日友好医院检查设备很先进那个时候,检查了然后,请中医研究院老中医开药,老中医开药告诉他,这个药你拿回去,这个方要吃两到三个月,那他就想想,我在这看的病,这里的药材肯定好,因为知道中医讲究道地药材,这个老师开这个方,他是开惯了,这个医院抓出来的药,记者采访他,他抓了七十二付药,要运到外地去,那怎么办呢?当然出租车也装不下了,要往火车站送,一包也不小,装在一起用三轮车,现在街上很少开三轮车,哪个个年代,三轮车往火车站来这个药,记者拍了个照片,堆起来的药,包了一盒子装的高度,就把蹬车的人的背全部挡完了,当然从记者的角度,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这个药怎么这么多啊,当年还是公费医疗这些。
   但从我看这携带是很难啊,比他的行李大得多了,所以不方便携带了,从这个角度人们喜欢丸药了。

& 汤剂从大生产也不方便。
   因为西医的药物是大生产的,那中药由于它照顾整体动态,个性较强,所以它要小生产方式,而且汤药有很多药物的成分,不容易煎出来,受成分溶出率的影响,某些成分还容易挥发,在煎熬的时间上,火候上这些呢很讲究,那也是现在或者目前影响疗效的因素,大家时间都比较紧,不会注意到这么具体。
   服用当中不方便,有部分药物口感不好,这点尤其在国外,你叫他吃散剂,量小一点的,装成胶囊啊,哪怕苦的,一口就吞掉了,外国人可以,但是叫他吃汤剂,他说那个实在太不适应。

& 还有一个不便于保存。
   当然作为城市好一点,你比如在台湾给他们开汤药,很多在大陆做生意,来回跑,他这一趟去又是两周,这趟去一周,来回在复诊,他说这一周的药,我就在家里把它都熬好了,放到冰箱里,然后坐飞机一到大陆,马上又装到冰箱里,因为去的时候是冬天,秋天冬天还可以,如果夏天你早上出发,到香港转机比如到北京,下午打开已经坏了,那地方很炎热,所以从保存来说容易变质这些也是它的缺点。

   每个剂型有它的优点,有它的缺点,有它适应的病证,那这方面需要不需要改革呢?
   是应当要改革,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应当要改革,改革不是很轻松的,几千年形成的一些探索,积累经验所形成的这样一个剂型,你要保证它的疗效为前提,然后再来考虑它的节约问题也好,携带问题,不变质问题。
   当然成分不易煎出的中医做成丸药,做成其它的剂型了,也就是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克服它的缺点。

   你别看煎熬那一项,人们作过实验,福建,很早七十年代,做过实验,小青龙汤,他们的小青龙汤,开了那位药多少,那味药多少,病人到药房去以后,他折算你多少克小青龙汤,七十年代那是几钱,他算作相当于几毫升哪个(熬好的药)水,他单味药的就把它倒在里边,那八味药相当折算,全部倒在里头,俱当小青龙汤给喝掉了。
   但是后来这个药理研究,来对比啊,单味药,那八味药分别的按照那个量,做出来的,和在(八味药)一起熬过的,就实验本身反应的作用,都不一样,临床也是这样。这不俞长荣他们的书里面就写了这个实验,写了这种情况。
   所以你煎熬的过程中,它要起那个作用,不是说你单味药,一味一味拿出来就放在一起,那是混合物,那不是化合物,大家基本知识都知道,混合物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它是不变的。化合物是结合产生的新的东西。

   这种混合物、化合物的关系概念,就有点象现在中西结合式的,我不是开张中药方子,又开张西药方子,我就是中西结合了。

   什么叫结合?
* 结合是化合物,产生一个新医学。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那是一个新医学,这是化合物。
* 现在这个结合,它是一种混合物,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不是化学现象。

   我们有些各种大家作过剂型改革方面的实验,如果象刚才所说的那种路子,当然很方便了,你提取成分也好,单味药你把它煎熬浓缩也好,然后按照你开的方子,勾兑在一起当时病人就喝了,但是最后有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它代替不了小青龙汤,那说明它煎熬过程当中起了变化。
​   所以剂型改革的研究,是长期的,完善过程,不可避免有一种反复,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下子能解决问题的,应当看到这一点。单纯想要急功近利,有些就会走弯路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 12讲
方剂学基本理论:组成原则、变化规律、剂型
中药中的丸、汤、散有什么区别?
1勺膏可抵10碗汤!浓缩的精华,润物无声、补益虚损,现在正是进补好时节!
中药方剂剂型选择对临床疗效影响的探讨(无图文章,不喜勿入)
15911955841575.ppt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