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汾阳郭氏入闽和长乐汾阳王庙(上)

阳  

入  和

闽  长

      乐 

      汾  

      阳

      庙

01

汾阳祖厅




长乐城东芝山之麓有汾阳王庙,祀唐名将郭子仪,是江南最早建立的汾阳王庙,也是全国现存的最早建立的汾阳王庙,至今已有约一千多年的历史,香火长盛不衰,庙内柱联有“唐室功勋昭百代,吴航香火历千秋。”“忠主扶唐匡社稷,定安平史葆金瓯。”“平安史保金瓯功高李室,镇溪山兴境铺誉满航城。”等。


郭子仪(697-781年),华州郑县人。出身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明皇入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奉命讨叛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功居平乱再造唐室之首,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回纥、吐蕃进犯关中,郭子仪率数十骑亲入敌营,采取结盟回纥,孤立吐蕃之策,再次收复两京。德宗朝,晋太尉中书令,获称郭令公,赐号尚父。郭子仪身系唐室安危二十余年,为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世重臣,一生忠勇爱国,宽厚待人,东征西讨,屡建奇功,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十日年八十五而终,郭子仪逝后五年,于邠州始建汾阳王庙。


长乐汾阳王庙始建于唐末,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新宁(即长乐)县令王想移刻邠州本庙碑铭于庑下,并作序曰:“唐懿宗咸通间,余避乱入闽。后因汾阳子孙郭嵩,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奉王香火至此,即于芝山之北峙溪立为福惠庙。余食王之德,慕王之功,尝欲铺叙当年之伟绩,以昭示来兹。但今国运初开,兼以莅兹新邑,国小事繁,未暇详述,敢以邠州铭移刻庑下。后梁开平二年岁次戊辰六月丙子朔二十四己亥,银青光禄大夫摄新宁县令王想谨识。”郭嵩为郭子仪曾孙,入闽后家于长乐芝山之麓,其地遂称郭坑。

宋嘉定十年(1217年)陈伯震重镌碑铭,并作碑记曰:“汾阳郡王尚父郭公庙铭,唐贞元二年邠州所立也。唐咸通间,银青光禄大夫王想由河南光州来闽,以从兄审知节度闽部,假令长乐。因王之孙嵩奉汾阳王香火至,家于芝山,即山之北,峙溪为庙。地曰郭坑,载在图籍,庙号福惠,于今不忘。尝刻邠宁旧碑,系以元始,嵌于东壁。阅年滋久,文字剥落。伯震托庐山趾,俱闻父老之说,谒拜庙下,睹而惧之焉。惟木植勋于唐,垂休于宋,郭坑之庙,环邑尊尚,雨旸时若,疾疫不作,人欲裨从,被王之赐多矣。往岁大水巨浸环山,人祷于王,或脱虫鱼之患,雷电昼晦,乃有巨石如屋,捍拥庙宫,奔流改道,庙以不圮。王之灵异,千载如生,可不敬哉。谨按唐史,王薨于位,赐谥忠武。邦人议作新庙,以请于朝,建业崇爵而侈大之。因仍未果,伯震窃虑新庙不作,旧碑无存,无以绍于后,敬取庙铭,重镌于梓,而纪其略云。嘉定十年丁丑十二月甲辰朔,朝奉郎议知泰州军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事陈伯震书于闽长乐芝山郭坑福惠庙。”

汾阳市场

郭子仪曾孙郭嵩奉汾阳王香火入闽家于长乐芝山事,闽台各地《汾阳郭氏族谱》多有记载,且都尊郭嵩为郭氏入闽始祖,长乐芝山为郭氏入闽始迁地。郭嵩生三子,长子郭赘,世居长乐;次子郭贵,由芝山析迁福安;三子郭贽,于梁开平年间弃官率其子由芝山迁居兴化大蜚山下。郭嵩后裔支分派析,播迁闽粤等省各地,明朝时福建郭氏开始向台湾析迁,逐渐衍为巨族,汾阳郭氏成为台湾的第十四大姓。台湾郭氏现多聚居于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淡水、新竹、彰化、嘉义、宜兰、苗栗等县市。闽台郭氏同根并茂,每当福建郭氏宗族修族谱修宗祠,析居入台的郭氏宗亲皆派人送钱送物。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台湾郭氏宗亲就有人经香港、澳门、日本等地辗转回闽寻根谒祖,由闽南闽东一路寻到长乐汾阳王庙。如今,到长乐寻根的郭氏就更多了,长乐是台湾郭氏寻根问祖的重要祖地。

来源:掌上长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访郭氏迁闽始祖地 ――长乐航城镇东关村
【源流】《闽都诸邑郭姓分布与繁衍考》(一)
【文韵长乐】汾阳郭氏入闽和长乐汾阳王庙(下)
郭氏溯源
郭子仪“六地”简述
历代郭氏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