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开篇三句话,人生大厦三栋梁

宽窄说

内修其心,豁达沉稳;

外正其行,精微严谨。

作为儒学经典,《论语》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非常大。世人都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那么,《论语》的厉害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看《论语》开篇三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通过这三句话,我们试着挖掘一下《论语》思想的精髓。

0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上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怎么理解呢?

我们知道,《论语》的论,是提问和辩论,就是孔子的弟子们向孔子提问。语,是孔子回答的话。“论语”二字,就是提问和回答的意思。这是孔子的弟子们写下来的师生之间讨论学问的问答记录。

子,是对先生的尊称。曰,学问就大了。古人对“说”这个字,有曰、说、云等,其含义大为不同。曰,代表着很确定性的答案,不容置疑。说,也通悦,其实有取悦的意思,即顺着某个人的意思讲话;云,就是这句话的出处或意思,不十分肯定,你姑且一听。

子曰,意思是这是孔子很肯定地告诉弟子们一句真理,不容置疑。

那为何孔子上来就讲学习呢?

这个就非常深奥了。

人生在世,可以做非常多的事情。但哪些事情最重要、最基础呢?

就是学习!

学,天津话读“效”音,二声,这才是学的本意,也就是模仿、效仿。

人从一出生,就要开始模仿父母,学说话,学走路;长大了,模仿师长、先辈,读书做人;做事情搞研究,模仿天模仿地,模仿其他生物,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模仿的一生。

我们早晨醒来一睁开眼,就身处各种竞争的急流中。

做什么能够让我们缓解焦虑、增加本领、决胜未来呢?

无疑是学。一旦进入安心学习的状态,人就有了心流,就不再焦虑和迷茫,不再忧伤或惆怅,就会纲举目张,与时间和情绪达成和谐。

所以,学可以看成人生的顶层设计。

习,繁体字是習,上边是个羽毛的羽,意思为鸟儿的翅膀。小鸟出生后,不会飞翔,需要反复拍打翅膀练习,所以这个习字,就是练习和演习。

学是模仿,习是训练。

一个人听到一个道理,瞬间感觉自己懂了。可懂了与会了,还差得远。怎么能会呢?反复地练,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到用的时候,才可能是真会。

我们学到了一个道理,一个方法,就要通过习来咀嚼和消化,最终成为我们自己的本领。这个时候,就“不亦说乎”了。

说,通悦,喜悦的意思。一个人每天最大的喜悦,不是赚多少钱、吃多少好东西,买多少好衣服,而是掌握了多少新的技能。这个就把人的底层逻辑说透了。

君子不要跟人比吃喝,比穿戴,比财产,而要比智慧。智慧有老天爷给的,更多是祖师爷给的,也就是要通过学和习获得。通过学习你掌握了智慧和本领,到哪里都能给别人带去价值,财富地位都只是结果罢了。

0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一句是讲喜悦模式,第二句是讲快乐模式,这二者的不同在于:喜悦是内在的,快乐是外在的。喜悦是一个人与自己灵魂的友好交流,快乐是一个人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

这是由内而外的一个描述过程。

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恒定而隽永的社会关系,才能安身立命。这些社会关系,称为朋友。

中国传统文化中,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先说同门。同门是指拜在一个师门之下的同学。两个人拜同一个人为老师,说明你们的审美和知识选择是趋于一致的。这样的人不仅可以在学习上互帮互助,而且走入社会可以互相援手。

我们平时说的:和尚不亲袈裟亲,就是这个意思。

同志为友。志同道合,才是友人。

同学不一定同志,有的人毕业了,去体制内;有的人则选择到市场上打拼。所以,朋的志向并不一样。但友的志向是一样的。

所以,朋的知识一样,友的知见一样;知识是学的,知见是练的。

那么,为什么孔子要讲,有朋自远方来呢?

那个时代讲究游学和咨询。这些弟子们四处采风,或者结交高人,或者探查民情,或者做生意,回来和老师沟通交流,就类似于一个大型的飞行课堂,而孔子的家就像一个龙门客栈,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

远方回来的同门师兄弟,一定带来了新鲜的资讯和问题,这对于留守同学来说,是叙说相思、打听外界情况、探讨问题最好的机会。守在老师身边求道,还要有各种新鲜信息的补入和消化,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才能培养出真知灼见。

所以,当我们听说到远方采风的同学回来了,就会有外界新鲜元素的注入,于是非常快乐。

孔子在这里是问句,其实是一种警告。有的弟子心态不够开放,喜欢闭门造车,孔子就通过反问启发他们:经常接触新鲜事物,才是正确的进阶之道呀!

我们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场,多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得到我们没有考虑过的观点,没有见过的信息,那就会让自己不断精进。

孔子这种开放修炼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遵循。

0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第一句是讲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第二句讲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句话讲了如何协调这两种关系。

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优秀,总有不认可你的人,不理解你的人,不喜欢你的人,这就是不知。

愠,意思是生气或抑郁。

当我们在一个公司里,不被上级认可;在社会上,不被利益相关方认同;在家里,被亲人误解或埋怨,那是一定会郁闷生气的。

如何处理呢?

孔子的方法是:随他去,不忧虑,不生气,不抑郁。

孔子为什么不教给弟子们,赶快去解释说明呢?

这里面蕴含着极大的智慧。

孔子对世事和人有着深刻的洞察。一个人不被理解,或者是智慧太高,别人跟不上;或者是时机没到,别人看不清。或者是自己的能力不被周边认可。这个时候,着急八荒地解释反而适得其反。时机到了,你的才能才是才能。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如果人人都知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呢?有高超能力的人,本来就很少人能知。

很多人不知你,才说明你是君子啊!

这是多么高明的心灵按摩!

而且,我们也不一定知道别人呀!凭什么动不动就生气呢?

用我,殚精竭虑;弃我,相忘江湖。

你不抑郁,就和自己达成了和谐,头脑就高度清醒;你不生气,就和他人达成了和谐,关系就十分融洽。与自己和谐,就仍然可以静心“学而时习”;与他人和谐,就仍然可以“乐远方朋”。所以孔子这句话,对前两句进行了整合,并形成了修炼闭环。

在孔子看来,天天进步有喜悦,聪明;日日交流有快乐,精明。但人不知我,我一点也不生气,达到自洽的状态,这才是高明,是一个高级人才应该拥有的素质——稳定的情绪。

而恰恰是这一点,比学习和沟通,要难十倍百倍。

如果我们通读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人生修炼的三层台阶:第一层是修炼技能,第二层是修炼心态,第三层是修炼格局。

得到技能让人欣喜,心态开放让人快乐,格局宏大让人幸福。

所以,孔子不仅告诉我们了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还告诉了我们抵达心灵终极幸福的方法。

经典著作,里面有无穷的宝藏。窄窄一本书,是通向宽广未来的方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的力量】《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现如今我们为何要读《论语》,让拥有四千万会员的首席领读人跟你说
千万不要轻易看过《论语》开篇
彦滨说《论语》第1集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那么学的是什么内容呢?
子和说“学而时习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