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快报|缪中荣: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综合评价

作者:神经介入在线前方记者

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综合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缪中荣教授

2018年4月21日,重庆丽笙世嘉酒店,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WSIC2018)正在进行。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缪中荣教授给大家做了题为《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综合评价》的主旨演讲。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国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且与欧美国家人群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有两项著名的研究。对比自膨式支架(Wingspan)+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的SAMMPRIS研究,因为支架置入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4.7%)而得出积极药物治疗对高危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获益优于支架置入的结论。另一项对比球囊扩张式支架(PharosVitesse)+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的VISSIT研究也显示支架置入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这些研究让我们认识到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是个高风险手术,需要谨慎进行。

在中国有很多高流量的神经介入中心,有众多经验丰富的神经介入医生,在选择适合病人的情况下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15个中心共同完成的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登记研究显示,30天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仅有4.3%,这一数字不仅远远低于SAMMPRIS研究支架置入组的14.7%,也低于其药物治疗组的5.8%。

我们只有选择适合的病人,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SAMMPRIS研究后US FDA指定的Wingspan系统使用适应证:年龄22-80岁,70-99%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强化药物治疗仍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末次发病时间到接受治疗时间>7天,mRS<3。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必须要等到患者第二次卒中发作才进行干预吗?我们可以通过全面精准的影像学评估,侧枝循环和灌注评估提前识别内科治疗可能无效的患者,选择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


中国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并没有受到SAMMPRIS研究和VISSIT研究的影响,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广大同仁需要携手关注和研究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就像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一样,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的春天必将到来。


未来,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看中国!

WSIC2018学术日程还在继续,会场人气爆棚,讨论热烈。就像WSIC2018会议主题“不忘初心,大步前进“,神经介入,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演讲]宣武医院焦力群: SAMMPRIS研究后重拾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信心 疗效取决于医生经验与适...
最新研究(SAMMPRIS)证明:颅内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优于支架治疗
支架治疗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 中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APOLLO支架治疗
【OCIN洪波专栏】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WEAVE研究的新启示
缪中荣:SAMMPRIS研究后的颅内支架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