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这六个步骤,解决制约你变得更好的四个因素,你就能获得进步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设定了很多目标,到头来还没有获得结果,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为什么你明明知道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可是自己就偏偏无法一直坚持下去呢?

如果你有这种经历,说不定以下这些因素正在制约着你自己。

你认为自己做不到

人是心理暗示的动物。无论是猛兽之王,还是海上霸主,当它们看到猎物的时候,都不会暗示自己追不上那个猎物,吃不到那个目标,然后还没开始就退缩。它们肯定天性使然地去不断努力尝试追逐,最后真的不行了,才决定放弃。

而我们人类就不同。

不少人是那种“习惯性否定”思想的携带者,他们总是习惯去否定身边的一切。追求心仪的对象,还没行动,就已经觉得追不到了;开始一份工作,还没拼搏,就已经觉得自己做不来了。

这样的人,无论学习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当他们面对难题的时候,只会习惯性地否定自己,而从不愿意去努力尝试一下;即便遇到问题,也不会寻求解决办法,而是习惯性地去逃避这一切。

习惯性的负面思维,对于我们的判断和行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事实的全部。甚至还会让你抗拒困难,阻碍你实现目标的决心。

当你习惯性去否定一切时,你自然很难做成什么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去做一件事,别人怎么鼓励你也没用;如果你想去做,就算遭到别人的鄙夷,你也能够做出自己的成绩来。

就看你,是抱着肯定的心态,还是否定的心态而已。

你很难集中去做一件事

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就是这类人特征的最好描述。

例如你看了很多文章,说现在这个时代一定要多读书,多看书。然后你兴致勃勃地去购买了一大堆的书回来,准备决战紫禁之巅。

可是第一本才看了几页,你就觉得这本书不怎么好看,转去看第二本书。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不吸引,接着又去看第三本书。反反复复,最后一本书都没有看完,什么东西都没有学会。

诚然,如果一本书不好看,我们就不应该浪费时间继续下去。问题是,很多人看的那些书,是非常切合自己的需求的,但往往由于过于贪婪,总觉得一本书满足不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最后一大堆书买回来,却一本都没有看完。

你是不是有过类似的经验呢?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事去干,又想把所有事全部一次性干完,可惜往往到最后,哪一件事情都干不成。

有时候做事情,不一定要多而广,只需要少而精就行了。想法太多而无法聚焦在一件事上,经常三心两意,这样子的做法想要成功都难。

记住,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看书,就别想着玩手机。

你对未来没有迫切的期盼

任何人对未来都有期盼,可是并不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迫切的期盼。

没错,你很想将来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只是这个厉害,你做不做到,有时候好像对于你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于是你不断拖延,时间被一再被浪费,认为目标晚一点实现也没关系,最后,你就真的什么也实现不了。

很多人对于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这样,不死到临头,不会知道事情的迫切性。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是自己在偷懒睡觉的时候,别人已经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事,每天都在进步了。

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渴望,总觉得日子可以得过且过,那你可能什么都没有做成。当然,这样平淡的人生也是我们一种选择。但前提是,你能够对这种生活甘之如饴,而不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厉害,就去羡慕、妒忌,然后悔恨自己没有努力。痛恨完了,又继续得过且过,周而复始。

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有些事情应该去做,可是现阶段看上去这些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迫切,对未来缺乏渴望。最终,自己不知不觉地拖延下去,直到真的走到骨节眼之际,才明白到时间的可贵。

这不很可惜吗?

你对所做的事没有坚定的信念

看到一本书说,坚持去做一件事10000个小时,你就会成为那方面的专家。

你不知道事实是否这样,然后半信半疑去做。可才做了不到10个小时,你就觉得没效果,随之放弃了。然后又去寻找其他方法。

当你对要做的事情,没有坚定的信念时,你就会对这些做法产生怀疑。当你怀疑了,你的内心就不会认同这些做法。久而久之,你就很难全心全意地坚持下去了。

这时,你的借口系统就会出来,告诉你为什么行不通,原来方法不好,天气不行,饭菜不香,才最终导致你做不成事。

我们大脑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给予它什么样的信念,它就会反馈我们什么样的行为。你对要做的事情,没有坚定的信念,你的潜意识就会对其产生怀疑的态度,继而主导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只要当你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件事可行的时候,你才能够契合自己的价值观,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那个问题。

例如你相信休息能够保持思维的敏锐,那么无论你工作多忙多累,你也会找到休息的空隙;你相信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帮助自己追求到心仪的对象,那么无论多么困难,你也会想尽办法找到提高自己能力的渠道,学到相关知识,一步一步加强自己的信心。

如果你不认同坚持会带来结果,你只会继续虚度光阴。

既然如此,为了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就要克服影响我们的这些“症状”,那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以下六个建议,可以让你行动起来的时候更加容易。

养成行动的习惯

第一:设立明确的行动目标

清晰的目标,对于引导我们行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不知道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可以把“宏观目标”转化为“微观目标”。

例如对于“看书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好习惯”这件事,任何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很难让人都开始行动起来去做。

这时,你就需要把这个“宏观目标”转化为更具体的“微观目标”。你可以思考,“提升自我”,到底要从哪方面入手呢?

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一些具体要阅读的书单,诸如到底是提升你的口才能力,抑或是更新你的认知思维等。

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方向,接下来你就可以寻觅相关的书籍,然后开始学习知识。

第二:给单调乏味的任务,添加一些乐趣

做运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单调的事情。在这件事上,边缘系统很容易就战胜前额皮层。

但如果你懂得用更有趣的方式去做这件事,你的坚持就会变得容易。

例如跑步的时候戴着耳机听歌、学英文,或者有条件的上健身房用跑步机锻炼。当然,花两三千元买一台跑步机放在家里,甚至更加方便自己随时随地地锻炼。

这种一边看电视剧,一边锻炼身体的方式,比起单纯地外出跑步,就会多了许多乐趣,行动的意愿也会强烈很多。

第三:调整自己的情绪去面对任务

你有没有试过,别人让你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你是带着抗拒或消极的态度?

当我们以这样一种态度去做事,边缘系统自然就能够战胜前额皮层。毕竟此时的你,正陷入负面的情绪当中,影响了自己做决策的理智。

所以,当你意识到你要做的事情,有让你产生不好的情绪,你就要找出其背后的原因,问自己三个问题:

1,为什么这件事会让我产生这些情绪?

2,做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实际的影响?

3,我能不能暂时把这些情绪放在一旁?

如果完成这件事,并没有对你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那你就应该调整心态,采取更加积极态度去对待它。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样:

你对事情的看法,决定了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时改变你对事情的看法,你的心情自然也就随之改变了。

第四:拆解目标,降低任务的难度

这个方法,就是把一个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

由于这些小的任务,做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当你接二连三地完成它们之后,那么最终这个大的目标,也就被你完成了。

例如“看完一本书”,这是一个大的目标。如果每天想着这个目标去阅读,你心理肯定会产生抗拒感,觉得这本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

但如果你把这个目标拆解,分为一个个小的任务,如每天阅读一个章节或者每天看个十页等,那你做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了。正因为容易,所以你每天看三本书,每本书看十几页,你也能够兼顾。

越是容易入手去做的事情,越会容易让我们开始行动。

第五:赋予事情某种积极的意义

任何事情,只要不是天灾人祸或者是违法乱纪,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锻炼。

好比父母让你帮忙去买菜,你觉得自己压根不会做饭,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呢?然后越想越不爽。

但是当你真的尝试去做过这些事情之后,你对于这个领域的认知就会获得更新。你会知道一斤白菜要多少钱,猪肉什么时候会涨价,哪里的水果会比较好吃等,这些知识会增长你的生活技能。

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你熬过一段不舒适的时期。只要你能够坚持熬过去,你的思维认知就会随即变得广阔起来。这是让你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的因素之一。

学会从做的事情当中,找出一些积极的意义,你的行动就有了相应的“理由”了。

第六:给自己建立一些行动的激励方案

做成一件事,有内在的奖励和外在的奖励。

前者就是积累了做事的成功感和对自己的认同感,而后者有可能会获得老板的赞赏或者物质上的回报。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有这种奖励。但如果你能够主动给自己建立一些激励方案,诸如完成某个小目标,你就可以玩几盘游戏;或者做完当天的工作,就约朋友一起去看个电影,甚至给自己放个小假等等,都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任何时候,都要懂得自我激励。找到可以奖赏自己的地方,然后通过自律的行动而获得这种奖赏,你慢慢就会培养出坚持的意志品质了。

最后,再坚持一下

你有没有玩过“填字游戏”呢?

当我们看到问题是“一个成语,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颠倒过来”,而四个格子上,显示着【】末【】置,一时之间我们想不起来这个成语,这时我们是放弃,还是把可供选择字词,逐个填进去尝试一遍,直到正确答案出现呢?

我相信任何人都会不断尝试,直到正确答案的出现。这就是用行动来调整我们实现目标的方法,当阻碍我们继续前行的问题由此消除了,我们又可以继续顺利前进。

游戏如此,我们的努力也是如此。当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别想着放弃,也别急着怀疑方法的不适合。有时候方法要因人而异,切合自身情况,才能发挥好更大的作用的。这个时候,最好稍微调整一下方法的运用,透过不同思考的介入尝试,说不定我们就好像打通任督二脉那样,把问题顺理好,我们就能继续做下去了。

单纯的思考,我们或许会患上空想的拖延症,而单纯行动,我们又会变得鲁莽冲动。最好一边思考,一边行动来检验和调整我们的方法,会更加顺利解决到我们的问题。

例如你安排在晚上读书这个目标,试过不好,因为会受到家人的打扰,那么调整一下,把这个目标安排在早上吃完早餐那个时段,效果也许就会更好。

所以,遇到问题,首先积极思考,不断用行动来尝试方法,然后微调修正,我们就会更容易实现我们的目标。

最后,当然就是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去实现目标了。

想象一下实现目标之后的美好情景,会给予我们什么样的鼓励?你实现目标后,有什么样的好事等着你呢?

也许,这就是你信念的源泉了。找到它,拥抱它,你就会得到它的引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战胜你的拖延症?
如何战胜你的拖延症?
生活中如何摆脱拖延症?
目标、计划与执行
磨蹭的孩子还有救么?家长需要培养执行力
一个顶级思维方式可以提升95%的行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