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纳孩子与伴侣的背后,是我们与自己的和解。


今日导读  

   今天带给大家的分享,是一位妈妈,在经历父亲去世这一重大变故后的思考。

   从小,父亲就对她很严厉,奉行“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方针,缺乏沟通、不善表达、羞于说爱。在父亲去世后,她忽然意识到一个事实,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把对父亲的不满还有对父爱的渴求,投射给了伴侣,而由于自己不接纳父亲的严厉,就对伴侣、孩子严厉,不接纳父亲的强势,就对孩子充满了掌控欲,间接导致了孩子的抑郁。

   这位妈妈醒悟到:如果我们自己都改变不了,却执拗地想要改变孩子、改变爱人,那只能是几败俱伤。接纳孩子的背后,是你和自己的和解。孩子出现问题了,莫要向外求,修炼自己才是王道!

题记


只要我们愿意,就会看到,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唤醒我们。最有效化解自我的溶剂,是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的。它来自于生活本身,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

无论我们面临的境遇是疾病、亲人的离世、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还是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应该直面它们,以便看到其中所包含的礼物。奇妙的是,当我们不再逃避自己时,就会发现身上蕴藏着的巨大的能量,蕴藏着的巨大的获得智慧的潜能,于此,我们才开始看到我们需要看到的一切。


父亲去世,我被巨大的悲伤笼罩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凌晨一点多,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寂静,也带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我悲恸不已。

老父亲一直身体不好,1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瘫痪在床。我每天都去看他,拉着他的手说说话。弥留之际,他还是无声的走了,像是睡着了一样,嘴边流露出一丝微笑、一点祥和……但我的心却是冰凉的,空空荡荡,好像生命之中正在缺失了什么。

深夜的窗外,回忆是陈旧的忧伤、想念的泪、思念的痛……在午夜梦回,总是忘不了父亲那眼角淌下的泪水……瞬间被剪断和世间的任何联系,瞬间阴阳相隔,他和我就一下子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我一下子就没有爸爸了。

我噙着泪,想摸摸他的手,再抚摸他的脸。他的脸一点都不凉,甚至感觉还有温度,还是柔软的。亲爱的老爸,我还有很多话没跟您说,我不怪您的严厉,也不怪您的责备,我会耐心地听着,只要您能回来,我会一辈子把您留在身边,再也不分离……

去殡仪馆的路上,我习惯性地回头寻找爸爸的身影,才发现爸爸已经化成了我手中的相片,眼泪扑簌簌地往下落……我不想吃饭,不想和别人说话,吊唁的亲人来来往往,我也不想招呼,陷入低迷。

我先生帮我挑起了大部分的担子,他忙前忙后、找殡葬司仪、安排外地亲戚吃住行、找墓地、落实接送车辆……他除了安抚我的情绪外,还多次示意我要多照顾妈妈情绪,多陪亲朋聊天,但我真的做不到,父亲去世太突然,我心痛加恍惚,已经没有力气再承受人来客往的应酬,真的是人前麻木,人后心痛如刀绞。

最后一天的讲话,也是我老公替我说的,他替我答谢亲朋好友,说话合情在理,在亲朋面前承诺一定照顾好妈妈。我大多数的时候还显得有点发木,总感觉爸爸还活在我的生活中,在我没有能力消化的时候,他提醒我一些礼节,我还嫌他多事嫌他烦。事实上,他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外省的老家,固然有疫情的原因,有孩子的原因,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他无怨无悔地默默陪我支撑起这个家。

我意识到把对父亲的不满

投射给了老公

送走了爸爸,这两天开始阴雨连绵。我黯然神伤,先生走到楼上,各种取暖设备火力全开,在阳光房烘干各种堆积的衣物。看他忙前忙后,我忽然就想到,我把对爸爸的投射、不满还有对父爱的渴求,全一股脑的塞给了他。

结婚这么多年,他给予了我如父如兄的爱,我却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优于他,总要释放隐隐的攻击力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事实上,我又特别依赖他,因为我是独生女,娘家的大小事务全都要靠他操办,他有一点做得不好,还会被我埋怨,甚至会觉得他对我没有以前关爱有加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到了伴侣身上。特别是遭逢父亲去世的重大打击,再加上葬礼琐碎的事务安排,守夜失眠导致的生物钟混乱,儿子没有按我的要求做事……生活好像失去了掌控,似乎没有一件顺心事,这些负面情绪在我心里积压,有意无意之间,都被我转移到了对先生的厌恶上。

亲爱的女性读者,您会不会在婚姻中经常挑剔、指责自己的老公呢?您认为您是在指责老公吗?不,其实你是在否定你的父亲。你越是不接纳父亲,就越会挑剔你的老公。

我是独生女,从小父亲就对我极为严厉,我潜意识对父亲也是否定和排斥的,在我的生命中一直在开启“找爸爸模式”,那个理想中的爸爸将会成为我终其一生要寻找的目标,并且,这种寻找会转化成对老公的改造。所以指责挑剔就在所难免了。

允许悲伤,与悲伤同行

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觉得无力。不要担心,荣格还有另一句话:当潜意识被呈现,提升到意识层面,命运就被改写了。

如何让潜意识呈现呢?通过学习,我清楚地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里包含着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开这个信息,真正的了解自己。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语言,都是带着信息来与我们沟通的。

父亲已经走了,如果我不接受这个事实,那么我就会深陷悲伤之中。但如果我允许自己悲伤,那悲伤就没有那么可怕了,我们就不需要再用大量的精力去赶走他,去和他对抗。当我允许悲伤存在的时候,我会心疼自己,悲伤会像河里的水,慢慢的、慢慢的澄清,澄清之后,浑浊就渐渐消失不见了……

拥抱悲伤体验,与悲伤同行,不是沉浸在悲伤之中,我还可以允许和自己逝去的父亲有连接,我从来不想赶走那些所有的体验和所有的关系。我知道:我并没有和父亲分开,只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父亲从此存在于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里,这就是永远的连接。

痛苦的时候,我做观呼吸,做治疗密码,天堂没有病痛,祝福父亲一路走好。我用这样的方式和我的父亲永远的链接,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只有我和他……

不知不觉中,我将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

用在了我的孩子身上

从小,父母对我实行棍棒教育,这或许也是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他们奉行“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方针,是大多数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缩影:缺乏沟通、不善表达、羞于说爱。

我一直和我父母很难亲近,上了大学以后,也经常想离得远远的。或者说是我从小跟父母无法顺畅地沟通,长大了也很难和他们亲密起来。恰如其分的表达沟通是亲密关系搭建的良好桥梁,当沟通的程度变弱时,彼此之间越来越不清楚对方的想法,关系自然而然变得很陌生。

当父母只顾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念,并强制性要求我去接受的时候,作为孩子的我,自然会感到抗拒和排斥,从而愈发不愿意亲近父母。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后背一阵发凉,我惊讶地发现,自己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此的代际传承!我原本想要把所有的爱都给我的孩子,却活出了我最不想要的样子。

心理学中有一条铁律:你越不想成为谁,你越会活出他的样子。我越不接纳父亲的严厉,就越对伴侣、孩子严厉;我越不接纳父亲的强势,就越对孩子充满了掌控欲。

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创伤,这部分一直被压抑。即使长大了明知道要靠近,可内心深处却经常抵触,潜意识就是不愿靠近。无论我的童年中受到了什么样的打骂,接受父亲,这是一个内心不计前嫌的过程,也是一个释放自己的过程。

其实,你越不能接纳的人,往往是我们生命中越重要的人;你越嗔恨、越排斥、越不喜欢的人,在这些人的身上,越是蕴藏着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能量,ta会是你生命中最需要的人。那些你最不能接受的人,往往更是我们最需要改变心态,用爱心、恭敬心去对待的人。

比如郁金香三本书之一的《镜子法则》。这是一个平实、感人而深具力量的亲情故事,揭示了如何在人生的困顿、迷惘时刻,透过探索内在自我,找到问题根源,展露出真实的内心本性,超越怨怼和愤怒,让自己与亲人和解。当女主人公和自己的父母和解,和自己的爱人和解时,自己的孩子从内在和外在就改变了。

“修自己”,是我们永恒的功课

来到郁金香的大多数家人,孩子都出现了各种状况,我们努力学习“三不”或者“先跟后带”等一些相处技巧。殊不知,这才是停留在“术”的层面。而“内观自己”,往自己身上归,再回归到夫妻关系这里,然后再接着往深处挖,会挖到自己和父母的连接关系上,才是探索问题更好的出路。

《镜子法则》中的母亲,孩子在学校境遇不好,被别人欺负,内心自闭。妈妈心急如焚,找心理咨询师来咨询,结果咨询师让她找自身的问题,问她自身跟丈夫之间,在家庭上,有哪些不和谐的地方。她找到自己跟丈夫有不和谐的地方,然后再往前找,根源在哪里?她找到自己跟父亲的连接关系上。向内求,一层层的探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上升到“道”的层面。

“镜子法则”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种种境遇、种种矛盾,都有根源。它的根源不在外面,或者说你光从外面解决,解决不了。从哪儿解决?从自己内心深处来解决。心灵上有了矛盾、症结、疙瘩,就会感召外在的种种不和谐。内里有了矛盾,外在自然会感到种种的不和谐。而且这个矛盾有根源,深挖一层一层的根源,学会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修自己”是每个家人永恒的功课。

如果自己内在是一个焦虑、恐惧的人,而我们又不觉察的话,无论你怎么给孩子建议,和ta说:不要焦虑、不要着急、不要恐惧,那都是没有用的。孩子会读心术,会观察,你眉头紧锁,郁郁寡欢,这些微表情都会出卖你,所以真正的“道”,就是从自己的身上去改变。

我们自己都改变不了,却执拗地想要改变孩子、改变爱人,那只能是几败俱伤。我们允许自己成为自己,我们才能允许别人成为他自己。否则我们总是在挑剔,总是在批判。是我们强化了黑暗,是我们强化了负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外在的世界就会发生什么。你自己一直在创造负面,你一直在担心,所以担心的事情总是会发生。

心理学上讲,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他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一般而言,那些与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反映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内在的自我。

接纳孩子的背后,是我们和自己的和解

寒假里,孩子从外地上学归来,24小时的零距离相处,我的目光容易看到孩子一大堆的缺点。总是觉得孩子作息不好、饮食不规律、磨蹭、喜欢抱着手机不放.........可是我们忽略了孩子的优点,比如,他每天都会去看望阿婆陪伴老人,尽可能的帮我们做一些吸尘、洗碗、晒衣服等琐碎的小事,目的还不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父母的负担。

面对不断被放大的教育焦虑,我麻木地选择“从众”:没有上名校找不到好工作,以后吃苦的还是孩子。当我被内卷焦虑、外在的虚妄蒙住了双眼的时候。我看不见孩子的努力,只剩下挑剔苛责,只能用世俗的成功来定义孩子,越比越失落。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自己的需要。殊不知,我的两个孩子,一个懂事明理、豁达上进,一个深陷泥潭却拼命自救,却都没有被我看见,他们的内心也非常难过吧。不断的否定和打击,就像是一种诅咒。我没有真正地去看见孩子,这和孩子成绩优秀就爱他,不优秀就不理睬有什么区别?我的爱怎么会如此狭隘!

当我静下心来,就会发现,我的孩子,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我总是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松手呢?长期接受差评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心理力量变弱,丧失掉挑战的勇气。

做差评师很容易,可作为母亲,能花点时间抽空列下孩子的优点吗?于给孩子“好评”,他才会往好的方向走。当我们发现他们缺点的时,就用优点来提醒自己,不要只看到缺点,多一个拥抱,多一些正面和鼓励,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一点耐心。

正如“种子法则”中所说:你的每一句话、念头、行为,都是在往心田里撒种子,在种植明天自己的心树。种下慈爱喜悦的种子,就长成美好喜悦的心树,牵引种子萌芽、生枝、开花、结果,然后,投射出去,感恩身边的所有人事物的出现。

接纳孩子的背后是你和自己的和解。 

第一步:接纳,全然地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让孩子活出真实的自己。

第二步:欣赏,学会欣赏,让孩子喜欢。我们要看清楚,孩子的缺点背后,是把双刃剑——带着爱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孩子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第三步:放手,你不放手,孩子就会“逆反”!你先“逆”,孩子才“反”,孩子所有的“逆反”,都是为自尊而战!

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相比用语言告诉孩子如何去做,真正更加有效和有影响力的是,你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境遇。你希望孩子是勤奋上进的,那么需要你自己有在积极提升自我;你希望孩子是乐观开朗的,那么需要你自己遇事能够豁达明理、宠辱不惊;你希望孩子是孝顺懂事的,那么需要你自己有以感恩的心意赡养和对待老人。

当你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坚强有力地打理好自己的人生,以积极的姿态经营自己的生活,那么孩子会感觉到你的美好,感受到你对他真实的爱与接纳。而一个有控制欲的人,是很难放下别人的,更难以解放自己。所以最难开的门,是自己的心门,最难走的路,是自己的心路。心门不开,人生的风光就为你关闭,修炼自己才是王道!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我在经历了这样的一次悲伤后,内在进行了一次蜕变和升级。我终于明白,这是我与父亲和解的过程:接纳——全然接纳自己是孩子,而父亲是给了我生命的人;包容——理解父亲的处境和有限的能力,他已经给了我当下最好的;切断——切断幼稚的依附、遵从、依赖的关系,有亲情但不依赖;发展——发展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切的恶果和抱怨都指向父亲。

我明白了悲伤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礼物。走出悲伤后的我,会变得日趋强韧,日趋接纳,日趋成熟,日趋通透。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投稿加小编微信:zhuyiwei0213,有公益稿酬喔。 

- end -


猜你还想看

成长尽头是躺平,不折腾自己,也不折腾孩子

长期带病工作生活的状态,我们该如何养病

为自己的人生和家人的幸福,改变是必须的

勇敢的16岁女孩,用2个月时间走出了困境

因病休学,被家人打压,但我从未否定自我

经历长期异地的丧偶式育儿后,我抑郁了

孩子抑郁,是用生病的方式来提醒我们

我相信行动力就是最好的药

抑郁服药7年来的感悟

快到手的研究生“飞了”,我该何去何从

为了父母亲人,就算是熬,我也要活下去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俪的原生家庭那么糟糕,可为什么她的婚姻那么幸福?
“别再说不离婚,都是为了我”
给父母们的进阶课
自卑是什么原因?怎么改变?
生命是一场偿还
温暖一瞬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