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俗西藏史(七十二)——禄东赞的瞒天之计(四)

原创2022-04-06 07:24·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老布又来讲藏史啦!

有关于禄东赞的吐谷浑之战,咱们已经讲了三期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就这么一场爆发在青海的战争,老布讲的结构越来越大。一开始大家可能就认为,只不过是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一场战争,最多也就是加个唐朝。结果现在西突厥、大食、波斯都掺和进来了。

这其实恰恰是唐蕃关系的特点,这两个国家的博弈,从来就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

在西域的棋盘上,摆着唐、蕃、突厥、大食、葛逻禄、突骑施、回鹘,这一大堆棋子;河陇战场上,主要是唐、蕃玩耍,但里面也有回鹘、沙陀的身影;剑南的崇山峻岭里,除了唐蕃互殴,边上还站着南诏、西山八国在摇旗呐喊。

所以,西藏历史从古至今,都是西藏与周边势力的关系史。

没有这个构架,把西藏单独拿出来研究,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没法回答。

好了,我们接着上期来讲西域。

649年,李世民死了,几个月以后,松赞干布也走了。唐蕃游戏的手柄交到了禄东赞和唐高宗手里。

对于禄东赞来说,他首要的战略目标是吐谷浑,但为了搞定青海,在西域搅和搅合,给唐朝添点乱,自然是极好的。

对唐高宗来说,他从老爸手里接下了一份诺大的家业,但很显然有人不想让他过得太轻松,那个曾经从李世民手里接过袍子的阿史那贺鲁反了。

从650年到657年,阿史那贺鲁在天山南北各种折腾,直到苏定方千里奔袭,才在碎叶把这哥们绳捆索绑带回了长安。

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在干掉阿史那贺鲁的前一年,禄东赞已经在青海动手了。656年十二月,禄东赞一刀砍在了白兰羌头上,“杀白兰千余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

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波斯彻底崩盘,国王被杀,王子卑路斯逃到了吐火罗,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复国斗争。

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大食继续进攻,“卑路斯遣使来告难,上以路远,不能救之”。因为这时候,阿史那贺鲁折腾得正欢,唐朝也是有心无力。

结果,次年六月大食的使臣来了,请求唐朝不要支持波斯残余势力。唐朝肯定是没答应,双方不欢而散。[1]

657年,唐朝终于搞定了阿史那贺鲁,控制区域重新与吐火罗相连。

658年3月,安西都护府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从西州(吐鲁番)迁到了龟兹(新疆库车)。

结果按下葫芦起了瓢,659年(显庆四年),阿史那贺鲁的部将俟斤都曼又反了。他在得到了疏勒(喀什)、朱俱波(叶城)的支持后,攻破了于阗(和田)。

救火队员苏定方再次赶来平叛,在途径吐谷浑的时候,顺手给达延·莽布支脑袋上来了一棒子,这就是敦煌文献了记载的“达延死,以八万之众败于一千”,我们在《禄东赞的瞒天之计》的第一段里讲过了。

这一仗的另一个影响是,吐蕃王室准备上来比划一下,免了禄东赞大相的职务,但很快就被禄东赞反杀。

吐蕃这边消停了一下,可唐朝还在忙乎。

干掉了都曼以后,苏定方被派到朝鲜去征百济了。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弓月部落又反了,他们联合吐蕃攻占了疏勒。

随后在661年的冬天,唐朝集合了三支大军,分别由郑仁泰、刘审礼、薛仁贵、萧嗣业、阿史那忠率领,在天山南北与思结、拔野古、仆骨、同罗、多滥葛等九姓铁勒打成了一锅粥。[2]

薛仁贵被人交口称颂的“将军三箭定天山”,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

等到唐朝把九姓铁勒打服了,吐蕃又来了。

662年(龙朔二年),重新拿回了控制权的禄东赞,在象雄发起了大料集。以前禄东赞长期在吐谷浑坐镇,这次突然在象雄故地实施大料集,可以认为是从660年开始的吐谷浑之战,进展得并不顺利,禄东赞准备进入西域做做文章。

大概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吐蕃控制了护密

护密在今天阿姆河上游的瓦罕走廊地区,吐蕃控制了护密,既截断了唐朝经过喀什、塔什库尔干,通向吐火罗的通道。同时也给自己从阿里进南疆,打开了一条新通道。

占领护密的军事行动,在一些学者看来,似乎是吐蕃与大食形成某种联动的证据。

因为唐朝刚刚在661年(龙朔元年),创置了吐火罗道十六羁縻都护府,归属吐火罗叶护管辖,护密王和波斯王子卑路斯分别被封成了鸟飞州都督和波斯州都督。

这是唐朝支持吐火罗和大食死磕的明确信号,可不到一年,吐蕃就打下了护密,切断了四镇通往吐火罗的孔道,无异是帮了大食。

所以学者们认为,吐蕃和大食达成了某种默契,吐蕃主要向安西四镇下手,大食则主攻吐火罗和昭武九国。[4]

必须得说,这种默契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从宏观上说,大食和吐蕃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就是大唐。

这哥俩在不损失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合起伙来揍唐朝,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662年,在吐蕃的策动下,龟兹、疏勒、弓月等亲蕃势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十二月,唐朝命苏海政入疆平叛,结果这哥们走到 “疏勒南部的时候,弓月部引蕃军前来,苏海政不敢与之作战,用军资贿赂吐蕃、约和而还。”[5]

从这段见于《册府元龟》的记载上看,吐蕃在柴达木盆地南缘的绿洲地区,已经有了强大的影响力,足以逼退唐军。

此战之后,安西大都护府被迫迁回西州,安西四镇已经丢了俩。

苏海政造成的严重影响还不止于此,在西域期间,他听信谗言杀了西突厥的兴昔亡可汗,也就是阿史那弥射

本来唐朝在剿灭了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后,在西域分别封了兴昔亡、继往绝两个可汗,从唐朝封的这两个可汗的名号上看,唐朝人认为西突厥汗国已经亡了,要不然也不会“兴昔亡”“继往绝”了。

这两个可汗后来分别成了昆陵、蒙池二个羁縻都护府的都督,再加上吐火罗叶护阿史那乌湿波,这三人相当于是唐朝控制西域的三大支柱。结果苏海政根本不懂唐朝的苦心,没有任何理由便矫诏杀了兴昔亡可汗。直接导致当地部落离心离德,兴昔亡可汗的部将阿史那都支收拢部众归附了吐蕃。

另外在这年的年底,一支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西突厥军队,攻击了天山以北的庭州(吉木萨尔以北的破城子)。

时任刺史来济登城而望,见突厥骑兵卷地而来,手下面有惧色。

来济对部将说:“老夫身遭重罪,和该当死。苟活至今,皆为今上恩赐。

说到这儿,他撇了一眼城外,释然一笑:“国有此难,老夫以身当之!”

言毕,下城登马,身不披甲,带头冲锋,力尽而死。[6]

说起来济,可能知道人的不多。他远没有他父亲来护儿有名,当年隋末动乱,宇文化及杀隋炀帝政变。来护儿不从,全家殒难,只有来济年幼得免。

不过他虽为名将之后,但却是个文人,官至唐朝宰相。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和褚遂良、韩瑗一起被贬。来济撰《晋书》修国史,堪称当世大儒,但在庭州任上的表现,真真是虎父无犬子。

必须得承认,唐朝人在濒临绝境时,表现出的气韵和担当,真不是明朝文人能比的。唐人困守孤城的例子非常多,但他们都没放弃责任,而是凭一腔孤勇,以命相搏。

咱就不说“张睢阳齿,颜常山舌”,这种例子谁都知道,就说开元十六年的冬天,吐蕃攻破瓜州,打得凉州都督不敢出城。贾师顺带着几百人守长乐县,硬撅了吐蕃大相。

要知道,贾师顺和浑瑊、张守珪不一样,这些都是当世名将,他和来济也不一样,来济好歹也做过宰相。贾师顺就是个县令,从来没打过仗。

但无所谓,不影响拼命吧?!

老子TM豁出去了,难不成你还能杀我两回?!

这就是唐朝人的气韵,你去看看那些保存下来的唐朝艺术品,雍容而淡定,不怒而自威。

可是到了唐朝以后,这种骨血刚建的劲儿,突然就没了,然后就变成“水太凉”了。

最近有首名叫《孤勇者》的歌,里面有这么一段歌词:

你的斑驳 与众不同

你的沉默 震耳欲聋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

缺口都一样。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写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个新想法。

我准备把唐蕃战争中,那些站在黑暗里的孤勇者讲一讲。

讲讲这些不为人熟知的名臣悍将,讲讲他们在黑夜里的呜咽与怒吼。以此至这段,同时属于唐蕃的恢弘年代,以及这个恢弘年代中,那些隐身了的英雄。

就在西域动乱不堪之时,吐谷浑的战局发生了崩盘。

从660年开始的吐谷浑之战,吐蕃的进展并不顺利,双方有来有回打得挺热闹。尤其是苏定方打了一闷棍以后,局面有向吐谷浑倾斜的态势,当时的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认为吐蕃损失惨重,企图收复被吐蕃占领的地方,比如说新疆鄯善这个地区(达延莽布支曾在此地搞过田制改革),同时吐谷浑多次向唐朝申述吐蕃的侵犯,希望得到大哥的帮助。

按《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与吐谷浑不和,龙朔、麟德(661年—665年)中递相表奏,各论曲直,国家依违,未为与夺。吐蕃怨怒,遂率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河源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脱身走投凉州,遣使告急。”

造成局面逆转的因素来源于吐谷浑内部,663年5月,吐谷浑大臣素和贵逃奔吐蕃,具言吐谷浑虚实,由此诺曷钵兵败如山倒,只能率残部数千帐北走凉州,请求内徙。

面对这种局面,高宗只是命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屯兵以备吐蕃。六月,又任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作为吐谷浑之援。但唐军的动作似乎也就仅此而已了,史料里再没有其他的记载,可能唐军根本就没有进入青海。

之所以唐军只是做了做样子,很可能是因为就在准备之时,663年的年底,于阗再次遭到了围攻。这次进攻又是吐蕃联合弓月、疏勒共同发起的,安西都护高贤被迫带兵援助。

这场于阗之围可能相当严重,高贤此后再不见于史端,可能已经战殁。因为,在麟德二年(665年)唐朝重新调整了人事布署,命裴行俭出任安西大都护,以崔知辩为西州都督。

按照《册府元龟》的记载,“是年三月,疏勒、弓月两国共引吐蕃之兵以侵于阗,诏西州都督崔知辩率兵救之”,吐蕃方面也承认这场此役的战果,“崔知辩乘我间隙,创疾我众,驱掠牛羊,盖以万计。”

也就是说,从663年到665年,围绕着于阗要么是一场动乱延续了三年,要么是三年两次围攻。

同样在这一年,大食也发动了进攻,《新唐书》记载:“是岁,大食击波斯、拂菻,破之;南侵婆罗门,吞灭诸胡,胜兵四十馀万。”

这条记载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波斯王子卑路斯的日子越发难过,可能波斯本土的最后一个据点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已经沦丧。

扎博勒位于伊朗与阿富汗南部边境线附近,也是唐朝波斯都督府的所在地。仓皇而逃的卑路斯,只能栖身阿富汗北部的吐火罗地区,在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的帮助下苟延馋喘,

到此时,安西大都护府已从由龟兹迁回西州,昆陵都护府建置无存,唐朝在西域只剩下了葱岭和碎叶川以西的濛池都护府苦苦支撑。

667年(乾封二年),大食卷土重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战殁,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立锥之地的卑路斯,只能逃进了中国。

这件事,阿拉伯史料也有相应记载,“在这一战役中,萨珊王朝最后一个不成器君主的儿子被打败,而且被赶到中国去了。”

阿拉伯史料里所写的中国,应该还不是长安,因为唐史记载的是“咸亨中,卑路斯自来朝,高宗甚加恩赐,拜右武卫大将军。”

咸亨年间的中期,卑路斯到达长安,见到了唐高宗。

所以,当时的情况应该是,波斯王子被送到了西州(吐鲁番)等待机会,但在670年(咸亨元年)大非川之战爆发,唐军惨败,安西四镇全部沦丧,西域局势彻底崩盘,回家无望的卑路斯才被送到了长安。[7]

在青海这边,禄东赞拿下吐谷浑之后,依旧在释放烟雾弹。

663年,也就是击溃吐谷浑的当年,吐蕃使臣到达长安。这位使臣出访的目的,居然是“表陈吐谷浑之罪,且请和亲”

你说你都把吐谷浑给灭了,还跑到唐朝来说,“您看吐谷浑啊,他有罪,我一生气,没忍住,把他给揍了。大哥你看这事儿咋整,要不咱俩和亲得了!”

这感觉是不是有点侮辱智商了?!

结果,“儒仁而无远虑”的唐高宗,给出的回复是“上不许”,完了以后也就是,“遣使于吐蕃,降玺书责让之。”

也就是说,没答应和亲的请求,然后派使臣去吐蕃,说了句“你这事儿干得不地道呀”,这事儿就完了。

“儒仁而无远虑”这评价,不是我说的,而是写《通鉴》的帮大神给的评语,估计他们也拍着大腿,嫌李治太软弱。

然后至665年(麟德二年)正月,吐蕃使臣又来了,这次来的意思是“请求唐朝允许吐蕃和吐谷浑和亲,同时要求唐朝把赤水附近牧场划给吐蕃放牧。”

按照胡三省先生对《通鉴》的注释,“赤水地在河源附近”,也就是在玛多县附近。日本历史地理学家前田正名考证,“赤水地就是柴集河地区”,青海的共和县。

不管这地方到底在哪儿,反正本来就是吐谷浑的领土。

吐蕃这次对唐朝提出划拨赤水牧场,其实就是想要唐朝承认吞并吐谷浑的既成事实。

然后李治又给了一个“上不许”,这事儿就又搁那儿了。[7]

吐蕃用这段时间,竭尽全力的消化吐谷浑,唐朝则忙三火四的解决西域的乱局。

咱们刚说过,665年西州都督崔知辩大破吐蕃,稳定住了于阗的局面。可能因为这次失利,常年坐镇吐谷浑的禄东赞启程赶回拉萨。

敦煌文献记载;“666年,大论东赞自吐谷浑境还,于悉立山谷颈部患痈[yōng]疽[jū] ”。

乾封二年(667年),禄东赞再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袭,病逝于吐谷浑的日布。

回溯禄东赞的一生,在松赞干布手下时,他参与征服象雄、检举琼保邦色谋逆、迎接文成公主、算得上是吐蕃的能臣之一。

但这些不过是他灿烂人生的开篇,松赞干布去世以后,才是禄东赞大展宏图之时。他平定叛乱、主持会盟、制订法律、调整税赋、统计户口,划分阶层,完美的执行了松赞干布大政方针。

而后开启的吐谷浑之战,更是禄东赞人生的巅峰之作。

他一面不断派遣使臣表示和好,以麻痹唐朝;另一面则积极联络弓月、疏勒在西域捣乱,以分散唐朝的精力。

不过这些都是瞒天过海之计,是为拿下吐谷浑做的铺垫,等663年慕容诺曷钵被撵走之后,禄东赞继续释放烟雾弹,来降低唐朝对吐谷浑的反应力度。于是我们便能看到,吐蕃使臣一会来请和,一会儿来请婚,一会儿来要块牧场。但同时,在西域的搅和力度一点都没降低。

667年(乾封二年),吐蕃与大食再度完美联动,大食兵入吐火罗,击杀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吐蕃连克“生羌十二州”,青海之地尽收囊中。

而这个时候唐朝在干什么呢?

在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征高句丽。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了668(总章元年)九月,当年十二月,李治在长安含元殿,举行受俘仪式。

但很快李治就要遭受一场沉重的打击,这记重拳又是从西域打过来的。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我们先放一放,先来看看史料对禄东赞一生的评价。

藏文史料里的评价比较分裂,有夸的,也有黑的。

比如说,敦煌文献《赞普传记》里写到,“在上者深沉要数松赞干布,在下者贤明要数东赞域松。王如苍天神灵覆罩一切,臣如大地承受万钧”。

另外还有五世达赖喇嘛写的《西藏王臣记》里,“他所作的事业,不仅对藏王尽忠职守,对吐蕃人民也留下了难忘的德泽。”

不过我觉得,在对禄东赞的评价里,唐史写的反倒最为中肯。

《旧唐书吐蕃传》里写,“东赞虽不识文记,而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

《唐通典·吐蕃》里写,郭元振对论钦陵说:“论先考东赞以宏才大略,服事先朝,结好通亲,荷荣承宠。”

这话的意思就是,你老爸雄才大略,工作干得不赖!

这是来自于对手的评价,应该说相当客观,也相当公允了。

我们其实可以把许劭给曹操的评价,用在禄东赞身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就是我一直都把禄东赞,当成“吐蕃曹丞相”的原因。

好啦,到这里禄东赞就算是讲完了。

我们来可以做个有意思的假设,要是当年禄东赞去长安迎亲的时候,接受了李世民的招募,娶了段氏之女当老婆,那吐蕃的历史是不是真的就要改写了呢?

可能真的要改写了!

因为我们确实没看到,在松赞干布去世以后,吐蕃还有另外一个可以和禄东赞相比的,胸中同时装着内政、外交、军事三个方向的大臣。

当然了,也可能是禄东赞控场能力太强,别的大臣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全被压住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禄东赞是吐蕃政治生活的核心人物,国家的实际控制权从王室手里,让渡到了大相手里,禄东赞是这个国家真正意义的操盘手。

而在噶尔家族弄权的这段时间里,吐蕃国内政治的博弈,全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这期就先到这里吧,最后还是感谢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们,如果您觉得老布讲得尚能入耳,麻烦您来个订阅,最好再转发给您的朋友们,这是对老布的最大支持啦!

要是您不嫌麻烦,给老布这个有点另类的西藏史节目,来一个五星好评,那老布就感谢地眼泪哗哗滴啦!

再次感谢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们,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书目:

[1] [7]、《波斯萨珊王裔联合吐火罗抗击大食始末——兼论唐与大食中亚对峙形势的演变》_薛宗正;

[2]、《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_[美]白桂思(著)、付建河(译);

[3]、《唐代前期唐、蕃在西域的争夺与唐安西四镇的弃置》_郭锋;

藏文史料记载,“及至狗年(662),…大论东赞于吐货尔地方征集象雄之供亿,是为一年”。狗年是龙朔二年,吐货尔,王尧先生认为是象雄境内一地名。吐蕃历史文书记载,禄东赞在龙朔二年以前,一直活动于吐谷浑地区。这一年从吐谷浑来到羊同地区了,并征集物资,这一方面暗示出他可能在吐谷浑活动不利,一方面也说明这时吐蕃可能在羊同至护密这条线上有重大行动。与前面所引汉文史料结合起来分析,这次行动很可能与龙朔二年以前不久吐蕃控制了护密有关。总之,推测显庆至龙朔初年唐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划州设府前后,吐蕃军队也到达并控制了入四镇要地护密地区,并从羊同征集物资以充军用,当不会有太大出入。

[4]、《噶尔家族专国与吐蕃的北部领土扩张一兼论唐、蕃间的河源、西域争夺》_薛宗正;

661年底至662年初(龙朔元年至二年)吐蕃攻陷“地当四镇入吐火罗道”咽喉的护密,这是吐蕃正式与大食结盟反唐的明显征兆,大食即阿拉伯,崛起于吐蕃之西,此时已吞灭波斯,正在图谋进攻支持波斯复国运动的吐火罗,而吐火罗、波斯等乌浒水域诸国皆已归降于唐,求其庇护。为此,661年(龙朔元年)唐朝派遣特使王名远来到吐火罗,创置了吐火罗道十六羁糜都护府,包括波斯王子稗路斯、护密王等在内的乌浒水域诸国首领皆为册拜为唐之都督刺史,而以吐火罗叶护阿史那乌湿波为月氏都护,总归其节制。由之出现了唐与大食中亚对峙的严峻形势。这一形势推动大食与吐蕃各自寻找自身的同盟者从而相互联合起来,护密属唐吐火罗道下隶的鸟飞州都督府,同吐火罗、波斯等国一起承担着在战略上防守唐朝西大门的重任,吐蕃攻占护密,切断了四镇通往吐火罗的孔道,无异帮助了大食,而大食攻吐火罗,让出护密作为吐蕃的攻掠范围,也是一种利益的出让与妥协,这一战略步骤和军事分工的实现正是吐蕃与大食结盟的确证和发动第二次反唐攻势的信号。

[5]、《吐蕃与西域诸族的关系》_张云;

公元7世纪中期,吐蕃屡次进攻吐谷浑、党项及唐朝,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域的攻势,据《敦煌吐蓄历史文书》记载,公元662年,吐蕃大论东赞域宋在吐火罗地方向象雄(今藏西北阿里一带)征收军备物品。同年十二月,与唐朝在西域展开争夺,其时,唐飓海道总管苏海政诏讨危兹,敕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发兵与之俱……军还,至疏勒南,弓月部复引吐蓄之众来,欲与唐兵战,海政以师老不敢战,以军资赂吐蕃约和而还。……继往绝寻卒,十姓无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甸收其余众附于吐落,其后吐蕃盛言弥射不反,为步真所诬”而海政不能审查,滥行诛。”吐蕃征收象雄的赋税物品,主要目的即在于北侵西域。而且,这次进掠是吐蒂与弓月部在西域的再次联合行动,而不是第一次。

由于吐蕃进入西域地区后,或者通过军事征服或者引诱拉笼而与当地突厥等族联合起来,一方面,使其入侵活动有了可靠的立足之地,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加强了其在西域的军事实力。唯其如此,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句等在与唐朝边将发生矛盾时,纷纷投靠吐蕃。

[6]、《新唐书·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_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

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拔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高其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迁中书舍人。永徽二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俯国史。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县男。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诋之意。故文王兴妙,《关睢》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啤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济与韩暖谏:“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漫言济等忠硬,恐前经执奏,辄怀反仄,请加赏慰,而实衔之。帝示济及暖,济等益惧。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日:“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日:请遗天下衣。公日:'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日:’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谣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日:“吾尝維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胃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柩还乡。

[7]、《略论噶氏家族专权时期唐蕃之间的吐谷浑之争》_安应民;

公元659年,噶尔·东赞域松正式出兵吐谷浑,派达延莽布支率兵与唐大将苏定方战于乌海东岱(今青海东格错纳湖一带),结果大败,达延莽布支身亡,吐蕃军队暂时失利。事后,吐谷浑王诺曷钵以为吐蕃损失惨重,企图收复被吐蕃占据的吐谷浑故地,其中包括都善地区(达延莽布支曾在此地搞过田制改革),并向唐朝多次表示友好愿望,同时申述吐蕃内犯之罪,借以得到唐朝的支持而重建其国。恰在此时吐谷浑内部发生分裂,叛臣素和贵逃往吐蕃军内,向噶尔,东赞域松密通吐谷浑意向,使吐蕃对其行动了如指掌。随即,噶尔·东赞域松派兵进攻吐谷浑,吐谷浑措手不及,结果惨败,诺易钵及弘化公主率残部数千帐北走凉州,请求内徙。与此同时,噶尔·东赞域松还派遣仲珠赴唐砂表陈吐谷浑之罪,再次请求和亲。唐高宗不许,并派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州,以防吐蕃继续深入。后又派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作为吐谷浑后援。公元665年,噶尔·东赞域松再次派遣使者赴唐,请与吐谷浑修好,并求唐朝赐予赤水之地作为“牧野”,高宗仍不予理采。公元667年,吐蕃再破唐朝生羌十二州,控制了整个青海地区。当年,噶尔·东赞域松去世。

唐朝由于当时战事多起(如西域、高丽等地),加之国内水早灾害连年不断(如括州、冀州等地发生水灾,剑南各地发生旱灾),所以一时尚无力加强对吐蕃的征讨。669年,唐高宗为此专门召集诸臣,讨论对吐蕃的和战之策。左相姜惜,右相阎立本,左卫大将军契芯何力等重要大臣参与廷议。阎立本指出:“自去岁以来,微少甘泽,粟价腾踊,倍于常年,间阎之间,大有饥乏。今又远兴师旅,将转益忧劳。如愚臣见,以为未可”。契苾何力认为,“吐蕃在西,经途稍远,又与诸羌连接,臣悲大军才到,便即西走;且山路险阻,远逐甚难,军粮虽(难)继,未易深入。虑其开春以后,必来侵逼吐浑,如其更来,臣请不必救援,蛮夷无识,便谓国已矣”。姜烙则认为,“何力言非也。吐谷浑归附日久,吐蕃乘胜逼之,必不能御,咬尚若不救,坐见灭之,此则边境忧虞,无所控告,既亏圣德,又沮国威,臣之愚虑,谓宜拯恤,且使小蕃得存,然后更图大举”。可谓各持己见,议莫能决,进退两难。唐高宗只诏令暂移徙吐谷浑残部于凉州南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有多大?北至俄罗斯,西抵伊朗
通俗西藏史(一百零七)——苏定方的封神之作
韩香 | 隋唐西使活动与西域经略
唐朝版图变迁(下):忆昔总章开元全盛日,岂料渔阳鼙鼓动地来?
4次收复安西四镇,大唐巅峰时期,经营西域有多吃力?一文了解
佛教汉文文献所见唐朝疆域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