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莫测的卫武公:他“佐周平戎”有功?竟然又代周厉王为天子?

卫武公,名和,是卫国国君,在传统儒家典籍中地位极高。

《国语·楚语》记载:卫武公九十五岁时,还告诫国人,说:“从卿士到大夫、士人,只要在朝中,不要嫌弃我老迈,必须恭敬从事,早晚帮助告诫我。哪怕听到一两句谏言,一定得记住,转达给我,来训导我。”因此,卫武公在车上有勇士的规谏,在朝廷则有法典,在几案旁有诵训官进谏,在寝室有近侍的箴言,处理政务有瞽史的引导,日常有乐师的诵诗。卫武公还不停反省,写下“抑”这首诗来自我警戒。卫武公去世后,人们都称他为睿圣武公。

《左传》记载: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请求观赏周乐。当乐工唱起“邶风”、“鄘风”、“卫风”时,季札不由自主地赞叹道:“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在楚人眼里,卫武公堪称“睿圣”;在吴人眼里,卫武公“美哉,渊乎”,可见春秋时卫武公在士人心目中有多么高大!


然而,在著名的《史记》中,卫武公的形象却显得极为平常:“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余立为君。共伯弟和有宠于釐侯,多予之赂;和以其赂赂士,以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羡(音延,指墓道)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

堪称“睿圣”的卫武公,居然是弑君后篡位!太史公这一记载,对卫武公形象简直就是颠覆性的!

不光是如此,《史记》接下来的记载还更加让人生疑:“武公即位,修康叔之德,百姓合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五十五年,卒。”

按《史记》所说,公元前813年(周宣王十五年)卫武公篡位为君;执政四十二年时,犬戎灭西周,卫武公“佐周平戎”,“甚有功”,被周平王封为公。犬戎人是平王政权的盟友,攻打犬戎就是与平王政权为敌,周平王怎么可能把卫武公“平戎”之举视为功劳,还封他为“公”?

这不仅仅是猜测。

后来东周王室在提及东迁之事时,说“我之东迁,晋、郑是依”,丝毫不提及卫国,证实了卫武公所谓“佐周”之功并不确实。卫武公要真有“佐周平戎”之举,那他也是帮周幽王,而不是周平王。

但问题是,卫武公真能够“佐周平戎”吗?

以地理位置而言,卫国居于洛阳平原之东。从卫国出发,经洛阳平原再穿越著名的“函谷”进入渭河平原,大约需要耗费40~60天的时间。(李丰《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犬戎灭西周,是一突发性事件。这么长的时间跋山涉水,等卫武公带领军队到达渭河平原上时,黄花菜都凉了,他又怎么可能“佐周平戎”有功?

《史记》的记载,无疑在“睿圣”武公身上笼罩了一层厚厚的谜团。


说卫武公“佐周平戎”,已经让人疑窦重生。然而,史料中的另一条记载,却是让卫武公更加显得神秘莫测。

《史记正义》在注解西周“共和执政”时,引《鲁连子》云:“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也。”

按《鲁连子》之说,“国人暴动”后的“共和执政”,不是召、周二公联合执政,而是诸侯推举共伯和“行天子事”。而推翻周厉王而后又自立为王的“共伯和”,竟然是卫国人,而且他的名字就叫“和”!共伯既然被诸侯奉立为王,当然不可能为异姓,应该就姓姬。卫国人名字叫姬和的,除了卫武公,还能有谁!

这太令人吃惊了——卫武公居然在“国人暴动”后篡夺了周厉王的王位?!

然而,且慢。

按现代学术界的考证,“共伯和”的身影,最早是出现在厉王元年的青铜器上(如《元年师兑簋铭文》)。这说明在周厉王刚登基时,“共伯和”就已经进入周王室为官了。即然入朝为官,那么此时“共伯和”业已成年,至少也有二十岁余岁。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爆发,“共伯和”篡位为王,这时他大约六十岁左右。“共伯和”六十余岁时篡位为王,执政十四年,年纪大约七十四岁。《史记·卫世家》记载,卫武公是在公元前813年篡位为君,公元前758年去世。也就是说,卫武公在公元前826年让出王位后,到公元前813年又等到更加高寿的父亲卫釐侯去世,杀死兄长共伯余,而最终继承了卫国的君位;直到公元前758年,卫武公才去世,算来这时他至少已一百四十岁!如果西周灭亡时,他还“佐周平戎”,那么卫武公不但长寿,而且在他百岁之后还带兵征战沙场——卫武公真神人也!

一百四十多岁的老寿星,有如此绚丽多彩的人生,史书中却几乎不见记载,这就让人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不管如何,如果“共伯和”就是卫武公,那么众多现代史学家们就得与两千多年前的太史公打打擂台了:是卫武公并非“共伯和”,还是《史记·卫世家》的记载是胡编乱造?

对此,古人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更相信太史公:“武公之立在共伯卒后,年岁又不相当,年表亦同,明《纪年》及《鲁连子》非也。”(参见《史记正义》)

然而,到了现代,史学家们却多认为是太史公错了。

首先,公元前660年,卫国曾经被狄人灭国,连国君卫懿公都被狄人杀死,卫国史书还有多少能够保存下来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卫国史料,太史公能看到的是少之又少。

其次,史书中有关卫武公的记载虽少,但卫武公名号如此之响,他可不光是出现在史书中。《毛诗》对《诗经·大雅·抑》作序说:“《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毛诗》传说为战国时代鲁国人毛亨、毛苌所传,他们所作序说“卫武公刺厉王”,证明卫武公在周厉王时已当上国君,他与周厉王是同一时代之人。

第三,《毛诗》为《诗经·鄘风·柏舟》作序记载:“《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毛诗》序说“卫世子共伯早死”,又与《史记》“卫武公迫使其兄自尽”之说相异。《柏舟》中有句“髧(音但)彼两髦”,《毛诗传》释义云:“髧两髦之貌。髦者,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在古代,父亡则脱左髦,母亡则脱右髦。共伯余死时,两髦皆存,可见其父母都还在。这意味着共伯余是英年早逝,而不是《史记》所记载的被卫武公逼死。(《“共和行政”考索》童教英)

考之于《毛诗》,现代史学家们都认为《史记·卫世家》的记载错谬之处太多,不可信。

正因为卫武公“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卫武公才会在“国人暴动”之后被公推为王,“行天子事”。周厉王死后,卫武公又不贪恋王位,主动让位于姬靖,退回卫国自居臣位,“逍遥得意于共山之首”。进而统治天下,退亦逍遥自得,所以卫武公才会被天下人推崇,尊为“睿圣”!


由此看来,卫武公当然不可能在西周末年“佐周平戎”有功,但成为“共伯和”代厉王为天子倒极可能为真!

如此神秘莫测的卫武公形象,你可接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BA球员智力测试!有人智力堪比“弱智”,最聪明的人来自中国!神秘莫测的卫武公:他"佐周平戎"有功?竟然又代周厉王为天子?秦崛起之路,秦襄公努力,最终成为西方诸侯
周平王的空头支票:秦国算不算东迁时的弃子?|史记秦次元007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之084--085【诸国、共国】
西周卫国史——西周卫国君主世系
程平山:“共和行政”历史再解读
大秦帝国奋斗史(一)--襄公立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