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官员和贵族们,使用的皂靴,为何继承了明朝的传统?

在众多反映清朝的影视剧中,都出现了官靴的镜头。官靴也被称为皂靴,从隋唐时期开始,皂靴成为了中国贵族和官员们的标配。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果以后,逐步确定了对中原大地的统治。但清朝入关以后,却继承了明朝一系列的传统。例如今天我们要讲的皂靴,那么,清朝为何要继承明朝的皂靴,使用皂靴到底有多少讲究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古人的鞋子多种多样。但是在秦汉时期,中原王朝还没有形成穿靴子的习惯。当时,官员们普遍穿履。一旦位极人臣,会拥有“见君不趋,称臣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例如东汉末期的丞相曹操。认真的说,靴子的出现受到了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在西晋王朝统治的末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大量的游牧文化开始与中原文明碰撞和融合。

烧饼、椅子等等,均是这一时代开始出现的。至于靴子,同时通入了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这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从隋唐时期开始,靴子开始成为官员和贵族们的标配。起初,对于靴子的类型和颜色并没有限制,但久而久之,形成了很有特点的皂靴文化。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凡靴之头皆尖,惟著以入朝者”的说法。由此可见,官靴的概念已经开始形成。

在隋唐之后,虽然中原大地历经了五代十国、北宋、元朝、明朝等一系列的朝代更替,但服饰的大体样式始终没有变化。例如皂靴,明代的皂靴与隋唐时期的皂靴差别很小。在明朝统治的末期,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后金政权,逐步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和漠北、漠南蒙古各部。在努尔哈赤在位时期,虽然后金政权借鉴了一些明朝的制度,但大体上仍有自己的特色。

例如努尔哈赤的服装,努尔哈赤“头戴貂皮帽,身着貂皮五采龙纹袍,足登纳鹿皮兀喇鞋。”由此可见,努尔哈赤还没有采用皂靴制度。但是到了皇太极在位时期,皇太极把后金的国号改成了大清,渴望自己的政权从游牧国家向封建王朝的转变。公元1632年,皇太极制定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其中也包括皂靴。从这个时候开始,皂靴成为了清朝官员和贵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看一下皇太极的穿着:“身着黄色八团龙织金缎夏朝服,绣云龙纹箭袖,腰束镶嵌珠宝的黄朝带,脚踏粉底方头靴。”保留清朝马蹄袖的基础上,加入了皂靴、腰带和团龙图案。清朝入关以后,从顺治皇帝开始,逐步确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清朝的服饰制度已经非常完善。

其中,皂靴的颜色、长度、用料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按照记载:“平时勿著缎靴,惟夏月入朝乃许服用。缎靴也只许穿缎衣者入朝与宴才许穿,命妇衣料各随其夫。”由此可见,皂靴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穿的。必须在正式场合,搭配礼服或者朝服一起使用。由于一年时间的气温不同,皂靴又分为了厚底和薄底,按照纪录:“春夏秋皆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有三年之丧者则以布。”

使用皂靴的人群,清朝有明确的规定,只有贵族、官员和有功名在身的乡绅们,在正式场合才能使用皂靴。至于普通的平民和没有功名的乡绅们,都只能使用普通的鞋子。普通乡绅穿青缎鞋,至于平民只能穿青布鞋。皂靴的设计各有不用,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任意选择。

很多中高级官员或者贵族们,根本不屑于穿没有装饰的皂靴,这些人的皂靴边上会绣着花鸟鱼虫、梅兰竹菊等装饰性图案。至于皇室成员更加讲究,尤其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乾隆皇帝有一双如意云纹黄朝靴,采用了金丝线缝制,青缎的布料为内衬,至于外部的装饰则是四合如意暗云纹。按照清朝的规定:“御用方靴天青缎为之,以别于众也。亲郡王方靴仍用元青缎。”官吏上朝著方头靴,以便于跪拜,行礼。”清朝统治的前期,流行方头靴。到了统治的后期,尖头靴又成为了主流。

普通官员、贵族的皂靴制作也非常讲究,一般使用黑段、黑布材质,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厚度。至于靴底的材质,则分为皮革、锦缎和木片等等,根据具体经费制作。对于低级的京官们来说,一般只能购买最低级的皂靴。按照清朝的规矩,皂靴需要官员们自己花钱购买。因此在京城出现了很多专门制作皂靴的店铺,其中以“内联升”做著名。内联升的制作工艺非常细致,最主要的是靴底分为3大层,寓意官员能够连升三级。

有的官员如果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制作皂靴的时候,会专门嘱咐店家把靴底加厚。目前,在博物馆中出现了鞋底厚度超过5厘米的皂靴,类似于当时的内增高鞋。由于穿靴子更加方便,虽然官员们的皂靴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绿营军和八旗军的普通靴子则是没有限制的。此外,皇宫里的中高级太监们也能够穿皂靴。

由于官员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很多官员会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皂靴,因此逐步出现了翘头薄底快靴、尖头厚底朝靴、单梁如意头靴等不同类型的皂靴。其中在军机处和六部工作的官员,最喜欢使用薄底快靴,因为自己需要经常走动,薄底快靴也被俗称为“军机跑。”其他的皂靴也各有各的用处,符合不同官员的要求。

皂靴的长度一般都超过了50厘米,基本上接近于膝盖的位置,其实运动起来并不方便。因此,官员和贵族们平时更喜欢穿轻便的鞋子。在清朝统治的末期,西方的皮鞋开始传入国内。很多新一代的贵族们在私下场合已经开始穿皮鞋,清朝灭亡以后,除了那些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已经很少有人穿皂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皂靴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拥有12位皇帝,从康熙皇帝开始,为何都需要佩戴朝珠?
探知 | 为什么元朝“无百年之运”?
清朝在边疆治理上,克服了历代王朝的短板吗?
清朝入关以后,夏商周沿用到明朝的腰带,为何会被废除?
真正的元朝
鲜卑族和朝鲜族有关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