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英军震惊的“乍浦之战”

序幕

1842年5月17日上午,浙江乍浦港。

远方海平面上的薄雾中,忽然隐隐露出许多白色风帆,当风帆渐渐接近,人们才发现,这是一支悬挂着"米"字旗的风帆舰队。

过往中国渔船上的渔民远远的瞭望着这些英国军舰,面露惊异和恐慌之色。

这是由英国海军司令巴加和陆军司令郭富率领的英国远征军舰队,由7艘风帆战舰和4艘小型蒸汽动力炮艇组成,军舰上载有大约2200名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

这支舰队的任务是"割断中华帝国主要内陆交通线的一个据点",以此来切断清政府的南北漕粮运输命脉。

此时距离鸦片战争爆发已经两年。从这一年开始,英国政府开始执行新的战争策略,放弃对海岸的封锁转而攻击沿海的重要战略节点,他们认为这样更能击中清王朝的痛处。

英国政府给这次战役命名为:“扬子江”。

乍浦,正是巴加和郭富选择的第一个攻击目标。

兵力

乍浦是浙江省平湖县下属的一座小城,位于杭州湾的北端。因为地理形势的重要,清军入关之后一直派驻有满族八旗兵,以副都统作为主官。

乍浦行政级别不高,但是驻守将官却是正二品大员,品级远在管辖乍浦的平湖县令之上,这是清朝在海防重点地区特有的行政体制,与之类似的还有福建厦门。

鸦片战争开始以来,乍浦虽未经战火,但是气氛一直很紧张。

作为海防重点,最近两年除了原驻满洲八旗兵之外,道光帝又陆续派来绿营调防兵1800人、陕甘援兵1000人、山东雇勇1500人、本地雇勇700人,合计大约7000人以巩固沿海防务。

英国远征军为了进攻乍浦,集结了浙江附近海面的所有军舰,其中主力战舰“皋华丽”号载有舰炮72门、“布朗底”号有舰炮42门、“摩底士底”号有舰炮16门。

仅仅这三艘军舰的火炮数量,就是乍浦守军火炮的一倍,而且质量也更好,拥有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威力。

此外,英国陆军还携带有可以登陆后使用的野战炮,在后来两军胶着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开战

英国人在抵达乍浦海面的当天下午,就派出了吃水较浅的蒸汽炮艇抵近岸边侦查。次日一早,英国舰队排成一字纵队,开始了对岸上清军壁垒的轰击,并派出登陆部队。

英国人的战术和之前攻陷定海时一样:正面舰炮轰击,两翼由舢舨搭载陆军登陆,之后对守军坚固据点展开侧翼包抄。

今晚君根据英文版地图手绘的英军攻击路线图

这个战法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屡试不爽,处于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清军,对这种近代化的战术极其不适应,往往英军刚完成包抄,不待进攻,清军已经军心动摇,仓皇撤退。

舰炮轰击结束后不久,英军登陆,直扑乍浦城东南角而去。

当登陆部队前进到一处叫“天尊庙”的大庙外时,400名英军遇到了大约300名满洲八旗兵的顽强抵抗。

英国人所作乍浦“天尊庙”之战油画

满洲兵依托庙宇的高大围墙和庙堂,用兵丁鸟枪和抬枪猛烈射击,英军的几次冲锋都被打退。

战斗中,爱尔兰联队十八团上校Tomlinson被一枚铅弹贯穿颈部阵亡,这是鸦片战争开战以来,英军阵亡军衔最高的军官。

久攻不下的英军对这支清军部队的坚韧感到十分震惊,他们1840年开战以来从未遇到有如此高昂战斗意志的清军部队。

英国侵略军军官柏纳德在日记中说:“凡亲眼看到中国的士兵,以那种顽强的斗志和决心来保卫他们阵地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对中国人的勇敢拒绝给予充分的尊重……迄乍浦战役为止,中国派来抵抗我们的军队,以这次最为精锐。

历史学家茅海建先生说:"乍浦驻防的八旗官兵拼死作战...这里有他们的家,有他们的家人,他们不能逃也无处逃。"

茅海建先生一语道破了官兵如此奋勇的原因。

自入关以来,这些八旗兵虽为满人,但已世代居住在乍浦两百年,生于斯长于斯,与其说是为朝廷而战,不如说为家而战——身后就是他们的妻儿老小,退无可退,只有死战。

但是,战场是残酷的。

英国人集中了携带的野战炮,发挥火力优势,轰塌庙墙后攻入了天尊庙。守军除43名突围外,其余官兵均战死或自杀,场面颇为惨烈。

殉国

攻陷天尊庙后,乍浦外围已经无险可守。

英军三路兵力分别为:右路969名,中路378名,左路863名长驱直入,直逼清军最后一道防线,乍浦城墙。

乍浦守军人数虽多,但城墙远不如定海坚固。而直接决定战斗胜负的火炮数量又不足,仅仅60门。

战斗中,清军的制式装备:兵丁鸟枪,在火力上已经略逊一筹,等到英国人建立起野战炮兵阵地后,猛烈炮火下,清军已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了。

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中英武器对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我之前发布的微头条。

仅仅一天时间,英军就攻入乍浦城内。

但是,战斗并没有结束。

红色军服让英军得名“龙虾兵”

攻入城内的英军遭到乍浦城内老百姓和残存士兵的顽强抵抗,满、汉军民宁死不屈,以墙壁、建筑为掩体,坚持抗击。

尤其是驻防乍浦的八旗兵,在战斗中拼死作战,绝不后退。

乍浦是他们的家园,祖宗埋骨于此,妻儿居住于此,他们唯有誓死捍卫。

最终,满洲八旗兵几乎全部战死,他们的家属也纷纷悲壮自杀。主帅副都统长喜也身负重伤,数日后不治。

《剑桥中国晚清史·第四章·第十一节》记载:

尽管满洲人惊慌失措,可是在实际战斗中他们的抵抗是很顽强的。在乍浦,英军对一千七百名满洲守军的士气感到惊讶,对他们面对失败所表现出的拉其普特武士式的反应感到震惊。

在乍浦和镇江(那里有一千六百名旗人),满洲士兵杀死自己的子女和妻子,以免他们遭受蹂躏,而他们自己宁可在营房自缢也不愿投降。

郭富将军在散发出恶臭的死尸堆中写道:“我从内心深处厌恶战争。”

根据清朝官方档案:此战清军阵亡将官 17 人,士兵 679 人,总计 696 人;其中旗营共阵亡273人,自杀殉国7名、受伤阵亡6名,失踪一名,家属自杀殉难 55人。《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英军官宾汉在《英军在华作战记》记载:“我们在这天的损失超乎寻常的大,九名阵亡,五十五名受伤。"

防御工事薄弱的乍浦城,官兵抵抗之顽强,让发动战争以来几乎零伤亡的英军大呼意外。

暴行

1842年5月27日(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英国侵略军在乍浦大肆劫掠、烧杀淫掠后陆续撤离。

第二天,最后撤离的一支英军又再次纵火。大火延烧数里,火神庙、关帝庙、潮阳庙、军工厂、葫芦城及普照禅院,皆化为一片火海。

几百年经营,毁于一旦。

英国侵略军在乍浦逗留十日,官府仓库及民间贵重珍奇悉被盗空,甚至庙中佛像也被砍头剜目,丢弃池中。

这就是在中英史册中都留有清晰记载的“乍浦之战”。第一次鸦片战中,清军像这样顽强作战的战例,屈指可数。

保卫家园,保卫妻儿,赋予了将士们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彪悍。

“乍浦之战”三个月后,《南京条约》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军的失利原因---读《鸦片战争》(四)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侵入长江下游,沿江军民英勇抗
晚清的八旗军真的是不堪一击吗?
鸦片战争26:战争第二阶段:第二次定海之战
火力猛烈的卡隆炮,十八世纪末叶配备英国战舰,其杀伤力强大
恐怖的皮岛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