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用这个心理技巧,让你的沟通交流事半功倍!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居然能够用来实现同一个目标。今天我将为大家解决的问题就是:

如何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对方下套?

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个“门面效应”,它是指先提出很高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对方拒绝你更高的要求的同时,面对你再次提出的那个小的要求,就会更倾向于接受。

就像我们原先打算在一座闷热的房屋里开个天窗,必然会招来一部分人的反对。

但是,如果我们先要求掀掉屋顶,等反对者张皇失措的时候,再提出保留屋顶只开个天窗,那么,提议被接受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门面效应”于是又被称为“拆屋效应”。

“门面效应”其实是两种心理学现象的综合利用,首先是一种补偿心理。

对于任何人来说,拒绝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都是远远高于赞同的,所以,拒绝别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会让人们产生负疚的心理。

这时候,人们通常希望再做一件小的、容易的事来平衡内疚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即通过同意第二个较小的要求,来弥补拒绝第一个大要求时的负罪感。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而“拆屋效应”能够起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可以联系到“沉锚效应”。

以“拆屋”这个故事为例,当我们首先提出“掀屋顶”的时候,等于在对方潜意识里种下了一个锚点,那就是掀屋顶是绝不能忍受的底线。

那么,当第二次提出只开一个天窗的时候,等于就是高于这个底线了,也就有了商量的余地。

但是,其实自始至终所谓的底线也不过是实现一个高一点的锚点而已。

因为这个锚点提高了对方的底线和忍耐度,所以,对方也就更容易接受一个平常不会接受的要求。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首先假扮成青年咨询计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大学校园里宣称自己发起了一项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陪一群年龄各异的少年犯去参观动物园,而且也没有任何报酬。

然后,西奥迪尼逐一询问大学生们是否有兴趣参加这个活动。这种毫无吸引力的活动自然响应者寥寥,83%的被询问对象都拒绝了这个要求。

接着,西奥迪尼又去了另一所大学,但这次他更改了策略,号称自己发起的活动是招募心理咨询志愿者——在至少两年的时间里,志愿者需要每周花两个小时的时间为少年犯们提供咨询服务。当然,所有人都拒绝参加这种活动。

然后,西奥迪尼又提出一项活动:陪少年犯逛一天动物园。这一次,由于参观动物园的要求是以让步的形式提出来的,于是成功率明显地提高了——有46%的大学生同意参加这个活动。

西奥迪尼的这一实验,便是对“门面效应”的完美诠释。

由于为少年犯提供心理辅导本身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社会公益项目,对于大学生来说,拒绝参加便意味着拒绝自己的社会责任。

因此,尽管从理性上他们不愿意参加这种活动,但心理上的负疚感和不安却无法避免。

与此同时,这个要求还在大学生的心里种下了一个锚点,让他们觉得:“只要不用在那些少年犯身上花两年的时间,其他的事情都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

于是,在这两种心理的驱使下,让他们同意陪少年犯逛动物园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门面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对其善加利用可以使沟通、交流事半功倍;但使用不当就会变成道德绑架,那时候即使对方出于“补偿心理”同意了不合理的要求,心理上的反感也是无法避免的。

作者介绍

周巍

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

“盖洛普积极心理学”践行者

个人发展学会讲师

善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解决职场内驱力、优势竞争力、构建职场人际关系以及适应发展转型等相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拆屋效应:如何让人无法拒绝你
害怕被拒绝的人,学会这招吧!
门面效应对女人更有效
如何让女人无法抗拒你的请求
「每天一点心理学」拆屋效应
心理小剧场丨飞轮效应——万事开头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