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七律《恨别》读记

杜甫七律《恨别》读记

(小河西)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秋,时杜甫居成都草堂。

四千里:自洛阳至华州,自华州经秦州、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余里。五六年:从天宝十四载(755)冬安史之乱爆发至上元元年(760)共六个年头。

草木变衰:《九辩》(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清宵:清静的夜晚。《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唐-李频):“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

步月:月下散步。《南史-王藻传》:“至于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重酬杨仆射山亭诗》(隋-薛道衡):“空庭聊步月,闲坐独临风。临风时太息,步月山泉侧。”

河阳乘胜:乾元二年(759)十月,李光弼在河阳挫败史思明多次进攻,取得河阳之胜。上元元年(760)春,李光弼攻怀州,俘安太清。上元元年春至初夏,李光弼又于怀州城下和河阳西渚败史思明。

司徒:李光弼。【《李公(光弼)神道碑铭》(唐-颜真卿):“至德二载拜司徒。”《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夏四月戊寅朔,以郭子仪为司空,兼副元帅,统诸节度。李光弼为司徒。”】

幽燕(yān):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战国属燕国,汉属幽州,故名。《赭白马赋》(南朝宋-颜延之):“旦刷幽燕,昼秣荆越。”《秦州杂诗》(杜甫):“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大意:离开洛阳四千余里,叛军在北方大地长驱五六年。流落剑外半年多,又到了草木变衰的秋季;被战乱阻绝,只能如秋草一样老于江边。清静的夜晚,月下忽步忽立,心思故乡;晴朗的白天,仰望浮云,想到远方的弟弟,久而欲眠。听说取得河阳胜利后,又乘胜取得怀州之战、西渚之战的胜利,还听说司徒李光弼要直捣叛军老巢幽燕。

诗意串述:这首诗中心词为“急”。从末句看似乎写“司徒急”,整体看这首诗,其实是写杜甫“急”。前三联皆在铺垫“急”字。安史之乱已“五六年”,说的是“急”;离家“四千里”,漂泊“剑外”,草木又“变衰”,要老于“江边”,说的是“急”;思家忆弟,步月看云,坐卧不安,更是“急”不可耐!杜甫“急”的是官军快点消灭叛军直捣幽燕。杜甫“急”的是人民快点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急”的是亲友快点团圆、游子快点回乡。但我觉得,杜甫最“急”的是自己对于结束战乱竟出不上力!“急”的是热血无处挥洒,才华无以施展,只能在剑外江边慢慢变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 《恨别》 赏析
每日一诗|杜甫《恨别》
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细腻真实,颈联更加含蓄巧妙
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恨别》杜甫唐诗鉴赏
杜甫《恨别》原文翻译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