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诗|杜甫《恨别》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成都。诗中抒写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朝廷能够早日平定叛乱、光复国家的殷切希望和爱国思想,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首联以“恨别”领起,写出诗人自己在遭遇安史之乱的“五六年”动荡沉浮的岁月中,告别故土、漂泊在外四千多里而不知归期的复杂心境,点出了这首诗思家忧国的主题。安史之乱爆发的五六年时间里,由于叛军铁蹄的蹂躏与祸害,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诗人在这里用“四千里”,特指离家之远;“五六年”则感伤战乱之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只能抱以深深的忧虑。

颔联则以“草木变衰”“兵戈阻绝”述写了诗人流落蜀地的生活境况。看着草木一天天地由青变衰,由于连年战乱漂泊在剑阁之外的诗人因为兵戈的阻隔,只能任自己在异乡慢慢老去。诗人由草木的盛衰变迁,联想到了飘零在外的逐渐衰老与日渐憔悴。尽管在成都草堂由于友人的资助,生活过得也较为安定,但是由于“兵戈阻绝”,渴望重返故园的思乡之情依旧萦绕于心,面对有家而不能回的社会现实,诗人只能无奈地感慨自己要渐渐地老于锦江之边了。一个“老”字的运用,让诗文充满沉郁凄凉之气,回味不尽。

望云念友,览月思人。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两句,在叙事抒情之中巧妙地运用了细节描写。“思家”与“忆弟”互文。诗人想念故土,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辗转难眠,坐卧不安;清冷的白昼,卧看流云,倦怠而眠。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写出了诗人思家忆弟的深情,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深深的挂念之情,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中的“恨别”之意。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己“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给读者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感知,让读者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无尽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意味深长。

尾联以“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作结语,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捷报频传的好消息,期待尽快收复幽燕、平定叛乱的迫切心绪。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诗人听到了这鼓舞人心的消息,心中的喜悦自然是不言而喻。他真切地盼望李光弼率军能够早日攻破幽燕、平定叛乱,这样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自己也可以回到中原故乡与亲人团聚。在这里,诗人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沉郁转为欢快明亮,家事国事交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的内容。诗人的开阔胸怀与爱国之心明镜可鉴。

这首七言律诗,格调优美,语言质朴、浅显但意味深长。诗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恨别》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恨别》杜甫唐诗鉴赏
杜甫《恨别》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 《恨别》 赏析
杜甫七律《恨别》读记
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细腻真实,颈联更加含蓄巧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