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病变证-上热下寒证之黄连汤证【48】
userphoto

2023.11.01 内蒙古

关注

一、条文

論第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昼三夜二服。

二、注解

1、方解

伤寒之病,不一而居,此则热积在胸,而邪伤在腹也。

热积于胸,则胃气上逆,故欲呕吐,邪伤于腹,则脾胃肝胆大小肠气机逆乱,故腹中痛。

此寒热互杂而伤于人者,治之亦必寒热共施,故黄连清泄胸中之郁热,以干姜温散腹中之积寒,以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复体内阳春之气,以人参甘草扶脾胃元真之气,以半夏降逆而止呕吐,此黄连汤之所为也。

​《病源候论·冷热不调候》曰:夫人荣卫不调,致令阴阳否塞。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冷。上焦有热,或喉口生疮,胸膈烦满;下焦有冷,则腹胀肠鸣,绞痛泄利。

王晋三曰:黄连汤,和剂也。即柴胡汤变法,以挂枝易柴汤,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易生姜。胸中热,欲呕吐,腹中痛者,全因胃中有邪气,阻遏升降之机。故用参枣姜夏,专和胃气,使饮入胃中,听胃气之上下敷布,交通阴阳。再用桂枝,发太阳之气。载引黄连,从上焦阳分泻热,不使其深入太阳,有碍虚寒腹痛。

2、名家注释

1)成无已注:

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

2)尤在泾注:

此上中下三焦俱病,而其端实在胃中,邪气即寒淫之气。胃中者,冲气所居,以为上下升降之用者也。胃受邪而失其和,则升降之机息,而上下之道塞矣。

3)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胸,上焦也。热以风言,阳也。言阳热抟于上焦也。

胃中焦也。邪气以寒言,阴也,言阴寒郁于中焦也。

腹中痛,阴凝而窒滞也。

欲呕吐,热壅而上逆也。

夫热抟上焦,黄连清之,非桂枝不解也;寒郁中焦,人参理之,非干姜不散也;甘草大枣,益胃而和中;半夏辛温,宽胸而止呕吐也。

4)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未解欲呕吐者,胸中有热邪上逆也;腹中痛者,胃中有寒邪内攻也。

此热邪在胸,寒邪在胃,阴阳之气不和,失其升降之常,故用黄连汤,寒温互用,甘苦并施,以调理阴阳而和解之也。

然此属外因上下寒热之邪,故有如是之证;若内因杂病,呕吐而腹痛者,多因宿食。由此推之,外因、内因,证同而情异,概可知矣。

三、黄连汤功效于主治

具有平调寒热,和胃降逆之功。

现代研究黄连汤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和胃降逆,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效。

​主治胸中有热、胃中有寒之上热下寒证。症见胸中烦闷,欲呕吐,腹痛,或发热,肠鸣泄泻,舌苔白兼黄腻,脉弦滑而数。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症,以呕吐、腹痛为辨证表征者。

①腹痛,腹泻,湿热,黄疸。

②心火亢盛或者热盛不宁所到的高热昏厥,心烦不眠,心悸不宁等。

③咽喉肿痛,慢性咽炎,胃火,牙痛,痈肿疮疔。

④妇女血风证,大出血,崩漏。

⑤胸中烦热,欲呕吐,胃寒,肠鸣泄泻,胃脘胀痛,

⑥面红耳赤,口臭,舌苔黄腻。

三、歌诀:

黄连汤内用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枣,

寒热平调呕痛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名案选新注系列
上热下寒、腹痛欲呕,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的鉴别应用
陈雷讲经方之黄连汤详解
伤寒论.第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与胃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