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外科学——筋瘤、臁疮、脱疽

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臁疮创面流水潮红,周围皮肤红肿痒痛,治疗宜用

A、萆薢化毒汤 

B、二妙丸和五神汤 

C、黄连解毒汤 

D、五神汤 

E、三妙散

2、脱疽局部缺血期,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脉象多表现为

A、弦数 

B、洪大 

C、结代 

D、微弱 

E、绝 

3、四妙勇安汤治疗脱疽适用于

A、寒湿阻络证 

B、血脉瘀阻证 

C、气血两虚型 

D、热毒伤阴证 

E、湿热毒盛证 

4、某男,左足怕冷、疼痛、间歇性跛行年余。月余来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夜间痛剧,不能入睡,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应诊断为

A、痹证 

B、脱疽 

C、糖尿病坏疽 

D、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E、雷诺病(肢端动脉痉挛症)

5、某男,35岁。吸烟15年,出现右下肢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8年。患者初次就诊时,下列哪项措施最重要

A、使用抗生素 

B、使用激素 

C、使用免疫抑制剂 

D、嘱患者保暖 

E、嘱患者戒烟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臁疮湿热下注证。证候:小腿青筋怒张,局部发痒,红肿,疼痛,继则破溃,滋水淋漓,疮面腐暗;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代表方: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脱疽一期临床表现(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温稍低于健侧,皮肤指压试验可见充盈缓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脱疽湿热毒盛证。证候: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活血。代表方:四妙勇安汤加减。

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脱疽的诊断:一期(局部缺血期)临床表现: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温稍低于健侧,皮肤指压试验可见充盈缓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绀,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本题患者属于脱疽的一期(局部缺血期),此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饮食、环境、遗传和外伤因素相关。因此本题答案选E。


筋瘤 


要点一 筋瘤的定义与特点

(一)定义

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状如蚯蚓、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

(二)特点

筋瘤者,坚而色紫,累累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等,使筋脉结块成瘤。

要点二 筋瘤的治疗方法

(一)内治

(1)劳倦伤气证

证候: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寒湿凝筋证

证候: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治法: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方药:暧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3)外伤瘀滞证

证候: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消肿。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二)外治  

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有助于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并发青蛇毒、湿疮、臁疮者,参考有关章节治疗。

要点三 其他疗法

1.手术疗法  

凡是诊断明确的筋瘤,无手术禁忌证者,都可手术治疗。

2.硬化剂注射疗法  

适用于程度较轻的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处理残留或复发的曲张静脉。

臁疮


要点一 臁疮的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久站或过度负重而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而成,疮口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学的下肢慢性溃疡。


要点二 臁疮的局部辨证

根据臁疮的局部特点临床中将其分为结核性、放射性、瘀滞性等范畴,本病的后期如果经久不愈,则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要点三 臁疮的治疗

(一)内治

(1)湿热下注证

证候:小腿青筋怒张,局部发痒,红肿,疼痛,继则破溃,滋水淋漓,疮面腐暗;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方药: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2)气虚血瘀证

证候:病程日久,疮面苍白,肉芽色淡,周围皮色黑暗、板硬;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生新。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二)外治

(1)初期  

局部红肿,溃破渗液较多者,宜用洗药。如马齿苋60g,黄柏20g,大青叶30g,煎水温湿敷,日3~4次。局部红肿,渗液量少者,宜金黄膏薄敷,日1次。亦可加少量九一丹撒布于疮面上,再盖金黄膏。

(1)后期  

久不收口,皮肤乌黑,疮口凹陷,疮面腐肉不脱,时流污水,用八二丹麻油调后,摊贴疮面,并用绷带缠缚,每周2次换药。腐肉已脱,露新肉者,用生肌散外盖生肌玉红膏。周围有湿疹者,用青黛散调麻油盖贴。

脱疽


要点一 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

(一)定义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二)特点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部分患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严重,需紧急处理。

(三)病因病机

1.病因  

本病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本病的发生还与长期吸烟、饮食不节、环境、遗传及外伤等因素有关。

2.病机  

脾气不健,化生不足,气血亏虚,气阴两伤,内不能荣养脏腑,外不能充养四肢。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受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则痛,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坏死脱落。若寒邪久蕴,则郁而化热,湿热浸淫,则患趾(指)红肿溃脓。热邪伤阴,阴虚火旺,病久可致阴血亏虚,肢节失养,坏疽脱落。本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要点二 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本病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般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温稍低于健侧,皮肤指压试验可见充盈缓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绀,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呈湿性坏疽,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形体消瘦,甚则壮热神昏。

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将坏疽分为3级:1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2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3级坏疽发展至足背、足跟、踝关节及其上方。

2.辅助检查  

肢体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甲皱微循环、计算机扫描血管三维成像(CTA)、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及血脂、血糖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有助于鉴别诊断,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二)鉴别诊断

雷诺综合征(肢端动脉痉挛症):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

要点三 脱疽的辨证论治

(一)内治

(1)寒湿阻络证

证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则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减。

(2)血脉瘀阻证

证候: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湿热毒盛证

证候: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4)热毒伤阴证

证候: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方药:顾步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

证候: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淡尖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黄芪鳖甲汤加减。

(二)外治

(1)未溃者

可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亦可用当归15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30g,煎水熏洗,每日1次;或用附子、干姜、吴茱萸各等份研末,蜜调,敷于患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如发生药疹即停用;或用红灵酒少许揉擦患肢足背、小腿,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2)已溃者

溃疡面积较小者,可用上述中药熏洗后,外敷生肌玉红膏;溃疡面积较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可先用冰片锌氧油(冰片2g,氧化锌油98g)软化创面硬结痂皮,按疏松程度,依次清除坏死痂皮,先除软组织,后除腐骨,彻底的清创术必须待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施行。

要点四 脱疽的其他疗法

(一)手术疗法

1.坏死组织清除术(清创术)  

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近端炎症控制后,可行坏死组织清除术,骨断面宜略短于软组织断面,术后需每日局部换药治疗。

2.坏死组织切除缝合术  

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且近端炎症控制,血运改善,可取分界近端切口,行趾(指)切除缝合术或半足切除缝合术。

3.截肢术  

当坏死延及足背及踝部,可行小腿截肢术,坏疽发展至踝以上者,可行膝上截肢术。

4.植皮术  

点状或邮票状植皮术适用于创面过大,难以自行愈合,但经治疗后血液循环改善,感染已被控制,肉芽新鲜者。

(二)病因治疗

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可应用降血脂、降血压药物。

2.糖尿病足  

积极控制血糖,规范治疗,防治感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恢复。

(三)其他治疗

1.血运重建术  

采用动脉切开取栓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开放手术或血管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等血管介入治疗恢复肢体的血流,以改善肢体循环,阻止坏疽发生或降低截肢平面。

2.干细胞移植术  

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潜能。提取患者自身骨髓或外周血中的干细胞,注射入缺血肢体的肌肉中,对缺血肢体的血管新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脱疽(瘀血痹阻脉络所致的趾(指)节节脱落)
中医外科学-脱疽-笔记
第二十五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奚九一的医案(下)
踝肱指数(ABI)测定方法及意义
第八章 周围血管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