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QQ空间

二、试探《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神秘面纱:

《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相关的拳谱内容,最早刊布于民国十年(1921年)北京体育研究社出版发行的许靇厚著《太极拳图势解》上篇第五章之“太极拳之源流”。许靇厚,字禹生,师从杨健侯学习太极拳。其书从伏羲画卦阐明阴阳着手,先后梳理了阴康作大舞,黄帝作内经,採按摩导引,华佗本庄子之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作五禽经,开姿势运动之先河,将太极拳源流上溯到唐许宣平。并一一论及韩拱月、李道子、胡境子、程灵洗、程珌、俞清慧、俞一诚、宋仲殊、张三丰、殷利亨、张松溪、张翠山、莫谷生、俞莲舟、俞岱岩、宋远桥等。许禹生一方面称“海盐张松溪”,另一方面从《宁波府志》摘录“鄞人张松溪”的相关传承资料,将太极拳与张松溪一脉的叶继美、王征南、黄百家、甘凤池等所习练的内家拳扯上了关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刘彩臣弟子李先五著《太极拳》(下文简称“李先五本”),亦照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说辞,收罗张松溪后南派诸传人叶近泉、周云山、陈贞石、孙继槎、吴昆山、单思南、僧耳、僧尾等近二十人名目。

出版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王新午的《太极拳法阐宗》一书(下文简称“王新午本”),称抄得其师许禹生手中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另对宋书铭太极拳艺及其为人的描述,可谓备极精详:

民国初年,袁氏当国,有遗老宋书铭参其幕。自言为宋远桥十七世孙。善太极拳。时年七十余。其拳式名三世七。拳式名称与时流行于京师之太极拳名目大同小异,推手法亦相同。然趋重单式练法。其时,纪子修、吴鉴泉、许禹生、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正倡导太极拳于京师,闻宋氏名,相与访谒。与宋推手,皆随其所指而跌,奔腾其腕下,莫能自持。其最妙者,宋氏一举手,辄顺其腕与肩,掷至后方寻丈以外。宋所传拳谱,名《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考》,为宋远桥所手记。于民国初年始宣于世,前辈多抄存者。宋氏在清季为词林鉅子,所著内功原道明理诸篇,已播于世,允为杰作。惜其晚年困瘁家居,抱道自娱。遗稿盈屋。许公禹生数敦其出,皆不起,继以重金求其稿,亦不许。尽承其口传心授一鳞半爪耳。旋居保定作古,其遗稿不知流落何所,徒令人向往而已。

此谱初宣之于世,就有人提出了疑问。称宋谱通篇分作叙事和拳理原道两个部分,其中叙事的文词风格较统一,拟出自一人之手。且文词粗略,风格拟不近古人云云。拳理原道中“十三势名目并论说”、“十三势行功心法”、“十三势歌”、“打手歌”等,无论是文字内容及传抄的错讹方式,都与武禹襄抄赠杨露禅、杨班侯后,传抄于杨氏诸传人间的拳论相同。徐哲东先生对此不屑一辩,云:“自顷以来,太极拳大行于南北,述其史实者,颇多异说,尤以原于张三峰之说为盛。复有谓出于六朝时之韩拱月,唐之许宣平、李道之、及明之殷利亨者。出于韩许李殷之说,羌无故实,其为伪托,不待深辩”、“夫向之穿凿附会,杜撰太极拳历史者,固不足以言考证”。顾留馨先生则对此谱所述功法多有发难:考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势,任意错综连贯,确为“颇有所发明”,托名传自唐许宣平,传之宋远桥,以自神其术。所传抄拳谱,绝不类唐人文词云云。
从王新午的描述可知,宋书铭的三世七,拳式名称与时流行于京师的太极拳名目大同小异,推手法亦相同,只是侧重单练。而稍稍了解杨式太极拳传承史的人就知道,杨家门内授拳,一直是以单练入手的,门外则以套路为主。杨健侯传田兆麟的杨氏太极拳老谱之“八五十三势长拳解”云:“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拳。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为长拳也。万不得不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油滑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此节文字简明扼要,且至为清晰的解释了十三势与长拳的关系,也可见古人万不得不编著长拳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顾留馨先生断言宋氏太极拳功“实以杨式为基础”,不无道理。至此,《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相关内容,出自宋书铭,几成定论。

2003年,二水在杭州打理律师事务所,其间结识李派太极拳的马振华先生,在其杭州近郊留下的寓所,抄得他家藏的拳谱(下文简称“马振华藏本”),内有李派拳技各色拳谱及“俞莲舟得授全体秘诀论”、“宋氏家传太极功原流支派论”、“四性归原歌”等,篇末尚有“武当嫡传武清派太极清丰剑原序”,记为“武清李瑞东谨志光绪十八年巧月望日”。而“宋氏家传太极功原流支派论”一文,叙述宋远桥所绪记的太极功远流时,谈到许宣平云:“许先师系江南徽州府歙县人,隐城阳山,即本府城南紫阳。结簷南阳,避谷”,“本府”两字,让我联想绪记此谱的作者“宋远桥”,或者传抄过程中的某位拳学者,应该是徽州人氏。篇末“武当嫡传武清派太极清丰剑原序”后的“光绪十八年巧月望日”,即1892年农历7月15。马振华(1940-),字品三,武清人,其祖父马玉(1862-1949),精六合、少林、八极等派拳法,曾受聘曹琨家之护院,与李瑞东(1851-1917)友善,学得李派诸武技。其父马德录(1906-1995)幼承家学,该拳谱即系马德录所抄录。倘若此本拳谱所有文字,只是原原本本复录自李瑞东先生拳谱,没有从其他传本窜入的话,那么,《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相关内容应该在1892年农历7月15之前,就在京城各派中有所传抄了。

2004年8曰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发行马有清编著的《太极拳之研究 吴图南太极功》一书,书内列“世传《太极功》古谱”章节,内有吴图南1983年11月15日所记的“吴图南珍藏古谱《太极功》本末说明”一文,称此谱为光绪末年,系由其友张熙铭所赠,后分抄给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寿、纪子修六人。此本由中国书店老技师刘某“精心为之修复,还其本原,经鉴定该书为清初抄本”云云(下文简称吴图南“清初本”)。此论一出,不但颠覆了1852年由武澄清、武禹襄昆仲首先发现太极拳理论的定论,而且还为“羌无故实,其为伪托,不待深辩”的此拳谱带来了进一步深究、深辩的契机。

2005年6月,二水撰写《<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清初手抄本辩伪》一文,从“此谱文词不符合‘明时人’宋远桥的习惯”、“此谱文词不符合清初人的习惯”、“从此谱中出现的一些简体字分析,断非清初手抄本”等来分析吴图南所称的清初本,非清初手抄本。2008年8月,二水撰写《解开吴图南“高寿”之谜》一文,用“民国17年10月中央国术馆国考证书”及“民国武术期刊《体育》1934年第2卷第1期”两份证据中吴图南的年龄,来断定吴图南应该是1902年生人,而不是吴图南自述“农历1885年正月廿三日生”。马有清注释“光绪末年”系1908年,时年,吴图南才6岁。6岁的孩童,互赠各类玩具,合乎情理,而赠以《太极功》之类的所谓“清初本”,也不符合常理。但该本文字内容,较之前所见的诸本都详尽。极具研讨价值。

同年8月,范愚园先生赠予其手抄《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下文简称“此本”)。范俊方(1932-),号愚园,奉化人。愚园先生是二水的乡贤。其岳丈谈士琦先生,系徐哲东、郝少如两先生的弟子,搜访太极拳资料颇丰。该拳谱内容是六十年代愚园先生用蘸水钢笔抄录自其岳丈谈士琦先生之收藏。愚园先生知二水喜好老拳谱的正谬考据,遂以毛笔誊抄后赠予。而谈士琦先生的抄录本,历经文革,后随谈士琦先生驾鹤西去而不复得见,其据以抄录的母本更无从考究。但从此本文辞内容而言,其叙述李白慕求许宣平诗事,详且备焉,较各本皆详尽,此本文辞亦朴质,因此,对于研讨拳谱的演进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10年11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梅墨生先生编《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一书,书末附录《太极拳秘宗》,梅墨生先生称,其本系2003年的毛笔小楷抄本(下文简称“梅墨生抄本”),源自1989年钢笔抄录自其师李经梧藏《太极拳秘宗》。而李经梧藏《太极拳秘宗》称系手抄线状旧本,由赵铁庵于1945年秋赠贻李经梧。其本尾页原跋云:“民国癸酉重阳前七日,铁厂兄授以拳术并属抄此谱,遂不敢计字之工拙,敬录以呈,后学弟金宇宗缮本”。“属抄”盖“嘱抄”之误植。梅墨生先生称,李经梧藏《太极拳秘宗》今已下落不明。梅墨生先生2003年抄本,内容分作三部分,其一在“太极拳总纲目”下,系“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至“四性归原歌”等十四则文辞。其二在“目录”之下,系三十二目拳谱。金宇宗跋文后,另录吴式太极拳十三刀谱、太极剑谱,后有梅墨生先生跋文曰:“此抄本乃师命抄录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今又以毛笔重抄之,光阴忽忽已逝十数载,师已仙逝逾六载,且此际疫疠之气遍行,陆续抄于京秦两地也。癸未春暮觉公并记之”。梅墨生抄本,字迹清丽,风骨耸秀,神宇清迈,其“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节,叙述许宣平事,也与马振华藏本相近,皆有“即本府城南紫阳山”句。梅墨生先生由此断论宋书铭的远祖宋远桥,即系明嘉靖年间安徽人氏,亦可成一家说。

此阶段拳谱,虽然在成稿时间上多有纷争,无论是叙事或拳理原道,亦多穿凿附会,源流支派、仙道之流更多离谱处。即便如此,许宣平、李道子、韩拱月、程灵先、张三丰、麸子李、僧仲殊等等,就像是云海之于黄山,让太极拳界弥漫着一层姿态万千,诡异莫测的神秘气息。此谱叙事超乎理性,缺失严密的逻辑,近乎小说家言,但拳谱中的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声谷等,除了殷利亨在《倚天屠龙记》再版时,被改作了殷梨亭外,其他人物都一一被金庸演绎为武当七侠,在每一位武侠迷心中存活了下来。此谱也被金庸演绎成“九阳真经”,成为武林至尊的秘籍宝典,也考量着每一颗闯荡江湖的心,多少江湖中人,梦寐以求,且为之赴汤蹈火。看过《神雕侠侣》的人一定知道,潇湘子和尹克西从少林寺藏经阁中盗得此经书,被觉远大师直追到了华山之巅,眼看无法脱身,刚好身边有只苍猿,两人心生一计,便割开苍猿肚腹,将此经藏在其中。《神雕侠侣》里,觉远大师随口指点其徒张君宝,《倚天屠龙记》里,觉远临死前念念有词秘诀,就是这本九阳真经。后被张三丰(君宝)、郭襄和无色大师三人,各得其精,各得其博,各得其纯,从此奠定了少林、峨嵋、武当三派的内功基础。

任何事物的初创、发展、繁荣到鼎盛,都会有内在的规律性。太极拳理论的初创、发展、繁荣到鼎盛,也一样遵循这样一种规律性。徐哲东先生以为“此谱系在自顷以来,太极拳大行于南北”之后,“乱象纵生”的繁荣景象下的产物,二水以为颇合情理。1852年武禹襄昆仲在舞阳发现王宗岳《太极拳谱》开始,到抄赠杨家,乃至到李亦畲抄本的成稿,此为太极拳理论的初创期。该时期的拳谱,以李亦畲手抄“老三本”为代表,其《太极拳小序》起句“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严格遵循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圣训。拳理原道也一依儒家作派,以修身养性自任,将太极拳定位成儒学者自我人格完善的一门大学问,“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而《太极法说》所代表的杨氏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目),二水曾撰文《从“体育”一词说起》一文,考证此谱成稿时间应该在1868年到1892年这二十余年间。此谱虽托伪张三丰之论,实则采信了“来瞿唐先生圆图”所附之释义“流行者气,主宰者理,对待者数”,从理、气、数角度,来阐述天道人事,之后,直接将话题指向了中国传统儒学家的性命之学。又结合戴东原的“知觉运动”学说,通过拳架、推手的训练,体悟阴阳之气的流行与对待,进而将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不断由“精爽”提高到“神明”境界。“精爽”的过程,先自知,后知人,先觉动,后知运,尺寸分毫,由尺及寸,由寸及分及毫,允文允武、允圣允神。当阶入“聪明睿圣”时,“心之精爽,有思则通……精爽有蔽隔而不能通之时,及其无蔽隔,无弗通,乃以神明称之”,《太极法说》所代表的鼎盛时期的太极拳理论,正为我们凡夫俗胎指明了一条,人人皆能希贤希圣,人人皆能曰睿曰智,进而尽性立命,阶及神明之路。

而《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尽管“述其史实者,颇多异说”、“韩许李殷之说,羌无故实,其为伪托,不待深辩”、“夫向之穿凿附会,杜撰太极拳历史者,固不足以言考证”。从此谱“十三势名目并论说”、“十三势行功心法”、“十三势歌”、“打手歌”等文字内容来看,无不烙有武禹襄赠贻杨家拳谱的印迹。但其原道讲论,道学气息十分明显。无论是李白追慕的许宣平,还是苏东坡心仪的安州老人僧仲殊,或是大明数朝皇帝诏之不得的张三丰,抑或“不火食,第啖麦麸数合”的麸子李……“应物自然”、“尽性立命”、“四性归原”等所透析的性命之学,与《太极法说》所代表的杨氏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目)中的“神化性命功”、“性命之功,圣神之境”、“尽性立命,穷神达化”的理念一脉相承。伏羲、孟子、姜子牙、许宣平、张三丰等等圣贤仙尊,在两本拳谱中也有内在的契合处。尤其从《太极法说》“张三丰承留”之“字著宣平许”句,可证《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有关许宣平与太极拳的关联性论点,在1868年到1892年间,杨氏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目)成稿时期,业已在杨氏北京授拳圈内盛行了。
所以,将《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愚园先生抄本结合马振华藏本,再与吴图南本、梅墨生抄本等相互参校,从而整理出此谱的大体面目来,并且将此谱所涉众仙尊之聊可深究的名号,稽考典籍,加以研讨,可资谈助,倘与“老三本”、“三十二目”相互比较研究,亦不失为中间的“过度阶段”文本之典型,极具文献价值。仅仅以拳谱附会了数位仙尊,或数位名号无从稽考,“羌无故实,其为伪托”,而对其原道讲论也一并弃之,“不待深辩”,二水以为不是一种严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来自GALAXY Note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书推荐 | 太极拳界老三本拳谱(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太极法说),太极 拳“元”理论!...
宋书铭、《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争议肇始
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本看太极源流
答心意拳问___李紫剑
《北派太极拳源流揭秘》------李师融著
【太极拳渊源考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